KOL「日本人的歐吉桑」指出,某些台灣人習以為常的行為,對日本人來說可能會感到不適應,甚至會影響社交互動。
旅居台灣多年的日本KOL「日本人的歐吉桑」近日在社群平台分享他觀察到的台灣與日本文化差異,引發廣大討論。他指出,某些台灣人習以為常的行為,對日本人來說可能會感到不適應,甚至會影響社交互動。

(圖/由Recraft生成)
文章重點
日本旅行禁忌|「蛤?」
「蛤?」在台灣是再普通不過的口頭禪,但對日本人來說,這句話的語氣聽起來像是在挑釁或表達強烈不滿,讓人瞬間感到不悅。「日本人的歐吉桑」甚至表示,即便已經在台灣生活多年,仍無法適應這句話。他建議台灣人在與日本人交流時,可以改用較溫和的「え?(ㄟ↑)」來代替,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日本旅行禁忌|公眾區域
放任小孩子
他觀察到,台灣許多家長在公共場所較少約束孩子的行為,例如在餐廳內敲打餐具、在電車上脫鞋站在椅子等,而日本家長則普遍會立刻制止孩子的行為。在日本,公共秩序被視為重要的社會規範,因此較少出現孩子在公共場所奔跑喧嘩的情況。他強調,日本人並不討厭孩子,而是對「不約束孩子行為的家長」感到不滿。
使用手機大聲講話、聽音樂、開聲音看影片
在台灣,許多人習慣在捷運、公車或餐廳內大聲講電話,甚至直接播放手機影音內容,但在日本,這樣的行為通常會讓周圍的人感到不適,甚至降低對當事人的觀感。「日本人的歐吉桑」表示,日本人即使不會當面指責,卻可能透過態度表現出不滿,例如在服務場合降低對對方的服務品質。
日本推薦懶人包
日本旅行禁忌|用餐
吃飯時候發生咀嚼聲音
他也提到,咀嚼聲在台灣和日本都可能引起他人不適,但日本人對此特別敏感,甚至有部分人會因此對朋友產生負面印象。他提醒,如果與日本朋友共進餐點,應該特別注意進食時的聲音,以避免影響人際關係。
台灣人誤會在日本不可以做的行為
除了分享日本人不習慣的台灣行為,「日本人的歐吉桑」也指出了一些台灣人對日本禮儀的誤解。例如,有些台灣人以為「在居酒屋一定要點酒」或「喝完拉麵的湯才是禮貌」,但這些並非真正的日本文化規範。他強調,日本人完全不介意在居酒屋只點食物不喝酒,而喝完拉麵湯也不是硬性規定,反而會被視為對健康不利的行為。
關鍵字:
# 日本旅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