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T3)最近傳來將於2027年完工,其中今年九月會開放與第二航廈相連的北登機廊廳,桃園國際機場在2024年全球接待國際旅客人次以4470萬人次排名全球第13名,並在全球百大機場排名中名列第43名,為了因應每年成長的旅客人數,桃園機場啟動第三航廈的興建計畫,預計第三航廈每年可增加約4500萬人次的旅運容量,現在就來看桃園機場第三航廈的啟用資訊、設計團隊以及設施亮點。
文章重點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啟用資訊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位於第二航廈和中華航空總部辦公區之間,主體在2017年5月動工的「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投入超過950億元建造,總樓面面積約54萬平方公尺,預計完工後可以為每年提升4500萬旅客人數,另外再加上第一航廈與第二航廈的客容量,期望在2030年達到8200萬旅運目標,並成為東亞樞紐機場,預定分階段完工啟用,最快在2025年9月完成北登機廊廳,整體工程則預計於2027完工。
(圖/桃園國際機場)
(圖/桃園國際機場)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設計團隊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由英國的 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 建築事務所、英國建築事務所奧雅納Arup、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與宗邁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設計和建造工程,由英國建築師事務所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合夥建築師安德魯泰利(Andrew Tyley)主導的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打造全新航廈、登機廊廳、多功能大樓,帶來有別於以往的新樣貌。
(圖/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
(圖/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
桃園推薦懶人包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概念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的主建築設計融入台灣的山脈與海洋,屋頂呈現優雅的曲面造型,並結合獨特的自然律動,像是波浪形的頂棚有如延綿的山巒,流動造型的天花板就像雲海般交織出美麗的景象,在空間規劃方面,設計團隊一反傳統,將入境與出境的樓層對調,以旅客的需求為優先考量,將為台灣的新門戶帶來嶄新的風貌,而未來大家如果要飛往北美、東北亞、東南亞或是紐澳都有機會在第三航廈登機。
(圖/ARUP)
(圖/桃園國際機場)
(圖/桃園國際機場)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設施亮點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分為三大區包含主體航廈、北登機廊廳與南登機廊廳,三個區域以空中聯絡橋相互串聯,讓整體動線更加流暢,也提升了轉乘的便利性,此外,第三航廈的北登機廊廳從第二航廈的 D10 登機門延伸出來,新增的登機門採用玻璃景觀空橋設計,引入自然光營造明亮的候機空間,北登機廊廳啟用編號為 D11 到 D18 的八座登機門,而南登機廊廳為 C11 到 C18,西側則設有 F1 到 F5 登機門,讓旅客更容易辨識航班的位置,此外,桃園國際機場表示未來第三航廈將由國籍航空優先進駐,進駐的航空名單包括中華航空、長榮航空與星宇航空,進駐的航線布局以東北亞、東南亞、北美及紐澳⋯等長中程航線為主,預估未來每年可服務約2,000萬名旅客。
(圖/桃園國際機場)
(圖/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
(圖/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
延伸閱讀 👉19間桃園機場一航、二航美食推薦!小王煮瓜、林東芳,搭機前都吃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