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國家公園位在大臺北市區近郊,是北部民眾出門踏青、觀察自然的不二之選~用10個問題,更認識這裡,也讓你在下次和親朋好友到陽明山旅行時,能夠展(ㄒㄩㄢˋ)現(一ㄠˋ)自己滿滿的知識,化身為在地旅遊達人,來場更深度更有趣的旅行!跟著輕旅行來場「輕知識玩台灣」,為旅程做好準備!
👉成為在地旅遊達人➤輕知識玩台灣
文章重點
陽明山國家公園|陽明山的原名
陽明山其實本來不叫做陽明山,原名為「草山」,清領時期政府為防止盜取硫磺而定期燒山,因此整個山區只能長出「芒草」的草,故得其名。日治時期,草山獲選為「台灣八景十二勝」中的十二勝之一,又被日本人稱作為「台灣的箱根」;同時,也是「大屯國立公園」的預定地。相傳蔣中正擔任總統時,為了避免草山有「落草為寇」之嫌,並以紀念明朝思想家王陽明為名,將原本的「草山」改名為「陽明山」。之後歷經不同合併規劃、範圍重組,終於在1985年成立了現在的陽明山國家公園。
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域範圍
陽明山並非只單一一座山,而是由多個山頭組合而成的區域,前身為「大屯國立公園」、「陽明國家公園」等,經規劃重整後成為現在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山域範圍主要以大屯火山彙區域為主,包含: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等。
七星山主峰(圖/輕旅行_ S.L. 走跳人生)
陽明山國家公園位在大台北近郊,橫跨行政區包括:台北市的北投、士林部分山區,以及新北的萬里、金山、石門、三芝、淡水一帶山域,範圍之廣;總面積約11,338公頃,海拔高度約200公尺至1,120公尺左右,最高點為七星山主峰,也是台北市的最高峰。
台北推薦懶人包
陽明山國家公園|陽明山的採磺產業
說到陽明山,不免讓人想到撲面而來刺鼻的硫磺味吧?硫磺是陽明山的一大特色,而陽明山的硫磺開採對於台灣也有著極重要的影響和地位。大屯火山區的採磺產業由來已久,早在漢人大量移入前,北部平埔族、十三行文化中晚期的巴賽人(Basay)除了在大屯火山群附近狩獵、採集,同時也開採硫磺、進行貿易,為他們維持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硫磺谷地熱景觀區,為早年的硫磺開採礦場(圖/輕旅行_Sweet Tina)
清朝時期,因為擔憂民間私自開採、製造火藥而禁採硫,同時,為避免盜取硫磺而定期縱火燒山;直至丁日昌、沈葆楨、劉銘傳來台治理後,開採硫磺之事慢慢解禁並轉為官方,從由政府雇人開採、煉製,逐漸變成官方專賣,並成為台灣一大重要產物,和茶、糖、樟腦並稱為「台灣四寶」。
陽明山國家公園|火山型態介紹
陽明山國家公園以大屯火山群為主體,而大屯火山屬於「休眠活火山」。大屯火山的火山活動高峰約距今80至20萬年前;經火山灰定年結果顯示,認為大屯火山群最後一次噴發約距今5,000至6,000年左右;目前大屯火山底下有岩漿庫,並有火山微震發生,平均每月100-150次。因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火山與地熱活動,造就園區許多獨特的景觀。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火山以複式火山為主,園區內有20座具明顯火山錐外形的火山,還能見到火山口、火口湖等特殊的地理景致,最大的火山口為「磺嘴山」,直徑達630公尺;此外,因斷層而形成的噴氣孔活動、溫泉也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一大特色,大油坑、小油坑、馬槽、大磺嘴都是能見到強烈的噴氣活動。
陽明山國家公園_向天池火口湖(影片/陽明山國家公園youtube)
陽明山國家公園|陽明山上溫泉溪流裡的紅色石頭
不知道大家去陽明山時,有沒有注意到某些溪流中,石頭顏色總是特別紅?其實,溪流中的紅色石頭也和「火山活動」有關。這裡的岩石大多為安山岩,為火成岩的一種,斜長石和鐵鎂礦物是其一大特徵;這些岩石中的礦物經偏酸性的溫泉水長年沖刷後,岩石表面的鐵鎂礦物被氧化,而成為紅棕色的氧化鐵,使溫泉溪流中的石頭較其他溪流還要紅。之後有機會到陽明山旅遊時,不妨觀察一下,陽明山上的馬槽溪、南北磺溪等這些有溫泉的溪流,和雙溪、鹿角坑等沒有溫泉的溪流,石頭顏色是不是不一樣呢?前者的石頭被氧化而呈現紅色,而後者沒被氧化則偏向褐色喔!
陽明山國家公園景點|健行勝地「金包里大路」
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有許多遊憩景點和步道,其中「擎天崗系」的「金包里大路」是許多旅人熱愛的踏青地,為園區內的明星古道;「金包里大路」富含豐富的文化,可以說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最有人文與歷史的古道之一。
魚路古道(圖/輕旅行_巴里安)
「金包里大路」是昔日金山與士林的交通捷徑,也是運送魚貨、茶葉、硫磺的要道,因此又有「魚路古道」之稱。金包里大路沿途留有清領至日制時期的歷史樣貌,走過全長約5.6公里的步道,便能一探早期人民的生活樣貌與遺跡,包括部分生活器具、「憨丙厝地」、「許顏橋」、金包里大路城門、守磺營遺址、紅磚灶遺跡等,並留有不少殘牆、破瓦;走趟「金包里大路」,讓你在親近自然、踏青出遊的同時,也能一探先民生活的究竟、引發思古幽情。
許顏橋(圖/輕旅行_巴里安)
延伸閱讀👉魚路古道|金山走到擎天崗!草山飄雨金山晴,笑看芒花舞秋風
陽明山國家公園|台灣原生種「麝香貓」
說到麝香貓,腦袋中想到的是不是印尼的名產「貓屎咖啡」?令人意外的是,麝香貓不僅台灣原生種動物,而且還出沒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呢!台灣原生的靈貓科動物有兩種:麝香貓與白鼻心,和印尼生產「貓屎咖啡」的椰子貓是不同屬的物種。
星空下的匿行者-麝香貓 3分鐘國語版(影片/陽明山國家公園youtube)
麝香貓是2級保育類動物,大小和一般貓咪差不多,不過麝香貓的嘴巴較尖銳、身體較狹長、腿較短、尾巴較長;牠們喜歡使用鄰近人類的開墾地,因此有機會出現在輕度人為農耕干擾的淺山地區,而且,麝香貓喜歡躲藏於灌叢、岩洞等具遮蔽效果的地方,喜歡吃刺鼠、蚯蚓、昆蟲,可幫助農民減少農害;不過牠們相當敏感,因此出現在人類面前的機會較少。若在陽明山國家公園遊玩時幸運看到麝香貓,記得只可遠觀、不要干擾或驚嚇麝香貓,留給麝香貓一個安全、安靜的生活環境~好好珍惜台灣原生動物吧!
陽明山國家公園景點|竹子湖培育蓬萊米
平常吃的米飯竟然也和陽明山國家公園有關係?現在台灣人常吃的蓬萊米,其實是日治時期在「草山」的「竹子湖」區域培育出來的呢!日本殖民台灣後,因吃不慣台灣的在來米飯,而著手改量台灣的稻米品種;又因竹子湖的各種地理條件類似日本九州、且位置獨立不易和其他植物雜交,而被選中成為培育栽種區;由穀物專家磯永吉進行改良與試驗,終於在1926年成功並命名為「蓬萊米」,因此,竹子湖又有「蓬萊米原鄉」的美名。
陽明山國家公園景點|擎天崗草原
擎天崗草原又被稱作「太陽谷」,牛隻漫步在綿延的草地上,構成一幅瑰麗畫作,美景令人印象深刻。不過,不知道你是不是和小編一樣,每次到擎天崗踏青時,心中總是充滿疑問:這些牛是哪裡來的呢?
擎天崗草原的牛隻(圖/輕旅行_靜怡&大顆呆)
擎天崗在清領時為「牛埔」,是農閒時寄養耕牛的地方;到日治時期則被規劃為「大嶺牧場」,用來種茶與放牧,極盛時期曾放牧多達1,600頭以上牛隻;直至台灣光復後逐漸轉型、成為國家公園,放牧牛隻逐漸減少,而現在所看到的牛隻部分為以前北投、士林,金山等地牧牛產業結束後留下的,部分則為散佈在外圍的野化水牛。
擎天崗草原的牛隻(圖/輕旅行_靜怡&大顆呆)
因為擎天崗上牛隻的祖先是經馴化後的耕牛,所以即使牠們已在野外繁衍數代,但仍被定義為非野生(wild)動物,而是「野化(fieral)動物」。到擎天崗踏青出遊時,看到牛隻請記得保持2公尺以上的安全距離、勿隨意接觸牛隻,以保護自己和動物的安全喔!
跟著輕旅行「輕知識玩台灣」,為疫情過後的下趟旅程做好準備,留下更多更難忘的旅行回憶!
陽明山國家公園 Info.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竹子湖路1-20號(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電話:02 2861 3601
官網:https://www.ymsnp.gov.tw/
詳細內容以官方資訊為主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陽明山國家公園臉書粉專、陽明山國家公園官網、台北旅遊網、健行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