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時間:
在高雄除了忠烈祠以外,又多了個看夜景的好地方,開放時間為早9到晚9,周一休園,目前不用門票。上面有間小咖啡館,遊客多到要排隊就沒去買了,傍晚來的時候可以看落日,景色可見西子灣和中山大學,高雄海音中心,遠眺北大武山還有海景。 從鼓山搭渡輪過來,走路大概是500公尺,15分鐘左右就上來了,蠻方便的,建議車子停在外圍再慢慢走上來,坡度小陡。 晚上開燈後又是另一種景色,約會的感覺還不錯,旗津還有番茄切盤和龍鬚糖,海產熱炒烤小卷可以買,很方便。
👉喜歡這樣爬著小山,看看高雄港,真的很放鬆,簡簡單單的喝著奶茶,整個人都暢玩,雖是燈塔,但我覺得很像公主住的白色小城堡,旗津越來越美,如果有五星飯店進駐就更棒了( 哈!應該沒腹地了),但有山有海,真的好美喔,再繼續精緻化加上更多特色風情,真的是台灣版的峇里島😍
適合親子 —— 高雄燈塔舊稱旗後燈塔、旗后燈塔,於1883年由英國技師所建,與砲台共構在臺灣十分少見,百年歷史見證高雄港篳路藍縷的開發過程;內政部在1987年將其核定為市定古蹟,並於1992年起開放給民眾參觀。高雄燈塔 (1) 為國內唯一的白色八角形磚造燈塔,塔身為八角形,至頂部轉為圓筒狀,有陽臺可供遠眺,塔前有座西洋式白牆辦公室,展示燈塔以前所使用過的儀器、燈塔照片及位置圖,外面綠意盎然的草坪上,還有一座日晷儀。 塔身為八角形 其歷史為1860年英法聯軍之役後,臺灣開放打狗港(高雄港)通商,船隻通行日漸繁多,1883年由英籍工程師建立方型磚造燈塔,供船隻安全照明使用;日治時期配合高雄港區擴建計劃,於原址旁改建為白色八角形磚造燈塔,塔高15.2公尺,於1918年完成。 二次大戰時雖曾遭受機槍掃射,但無損運作,無間斷地照耀海上的船隻,守護來往船隻通行安全,歷史意義非凡。
很不錯的景點,從旗後炮臺上來會繞一圈;從星空隧道也要繞島一圈,建議直接從右方樓梯向上較快。入口滿陡,老人或嬰兒車上來較困難。 視野非常不錯,有至少270度環景。咖啡吧非常多人,位子不夠大家就坐在路邊喝,步道有點擁擠。 關鍵的燈塔裡面有小展覽,有燈塔的歷史介紹、簡單的燈塔小知識和影片可以看,視覺做得還滿用心。 晚上或傍晚點燈似乎也很漂亮,可以選不同時段前來參訪。
[高雄燈塔]:俗稱旗後燈塔、又稱旗津燈塔,位於高雄市旗津區旗後山山頂,目前為市定古蹟。 至光緒九年(1883年)始聘英國技師築西式燈塔於旗後山上。當時為磚造的方形塔,內裝六等單蕊定光燈,見距約十浬,所有的儀器設備均購自英國。接下來日人擴建高雄港,修建後的燈塔塔身為八角形,至頂部轉為圓筒狀,有陽臺可供遠眺。燈室外面裝玻璃。第二次世界大戰略受損害。二戰後屢加整修,現在內部所用的導航設備,為新式四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力強度為八十五萬支燭光,光程可達25.3浬。 高雄燈塔塔身實則為臺灣地區唯一的白色八角形磚造燈塔,塔高15.2公尺,燈高58.2公尺(徙高潮面至燈火中心計算)。燈塔頂部呈現圓筒形,可由燈塔周邊陽台眺望高雄市全景,和俯瞰船隻進出港之奇景。 因為高雄港是臺灣南部的主要門戶,因此興建高雄燈塔自有助於確保商船往返貿易的安全。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高雄燈塔,見證了高雄港篳路藍縷的開發過程,除了內政部在西元1987年將其核定為市定古蹟,並於西元1992年起開放給民眾參觀。 高雄燈塔是台灣首座開放夜間參觀的「燈塔」!在前陣子施工一年之久後,終於在2022年9月8日嶄新對外開放。過去所建造的全白建築外貌,再配上一望無際的港口海岸線及絕美市景映入眼簾,讓這座百年古蹟燈塔煥然一新,散發出不少異國風情! 嶄新面貌的高雄燈塔,不僅有咖啡輕食與文創展覽和歌手彈唱進駐,更結合駁二、西子灣等周邊特色景點,發展出全新的燈塔小旅行。夜間一直開放到晚上21:00,有空不仿來走走欣賞夕陽西下,和高雄海港城市之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