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Google 評分: 4.2  
  • 聯絡電話:03 875 1703
  • 店家地址:975台灣花蓮縣鳳林鎮林森路99巷99號
  • 網站:相關連結
  • 營業時間:

    • 星期一: 休息
    • 星期二: 09:00 – 16:00
    • 星期三: 09:00 – 16:00
    • 星期四: 09:00 – 16:00
    • 星期五: 09:00 – 16:00
    • 星期六: 09:00 – 16:00
    • 星期日: 09:00 – 16:00
    • Cheng Skyler
      5  

      造訪日期為週三平日,四輪車輛需停在正門外的停車場。再步行200公尺進入正門。 園區內現正有幾區工程進行,但安全圍籬皆設置良好不影響參觀動線。(工程為房舍修復&再利用工程,預計2023年4月就可完工) ▶這裡是全台灣現在保存伐木文物歷史最完整的場域,四大必訪:鎮園之寶/機關車 +林業文物展示館 +中山堂+昔日溫泉線鐵道。 ▶時間充份,全園區當然不只這四處,都可仔細走透透。 ▶園區內森坂步道,目前未開放(落石緣故)。 ▶園區內兩間社區咖啡館就是「服務中心」,位於場長館旁,建築體是早期課長宿舍,要查詢個別官網看是否有營業。 ▶飲水機設置在中山堂內。 ▶假日時,這些場館都有志工導覽,平日則需要20人以上提前預約才有專人導覽,但今天我們自己平日自由行,花時間慢慢自己閱讀解說牌也是收穫滿滿。

    • jy “darktrial”
      5  

      林田山在1960年代伐木全盛時期的繁華景象,讓這裡曾有『小上海』之稱,林田山林場在政府禁伐林木的政策後,林田山終於洗盡鉛華、回歸自然,時過境遷,但林田山的美仍舊保留,除了原始山川景觀與生態外,林場遺留的檜木房舍、運載鐵道,處處可見前人留下的痕跡,而現今的林田山風貌與九份相似,因此友『花蓮的九份』之美名,讓林田山林場成為花蓮的旅遊勝地。 花蓮縣文化局為保存林田山林場的歷史,特別妥請鄭仁崇編撰「森林故鄉-林田山專輯」一書,將林田山的老照片、長者的口述歷史,全部詳實記載在書內,另外文化局更輔導林田山文史工作室,欲前往參觀的民眾請特別注意,存放老照片及舊文物的友誼廳及消防館是不對外開放,若有團體觀光客欲深入了解林田山的文物,可以電詢林田山文史工作室。 民眾來到花蓮縣鳳林鄉除了造訪鳳林鎮百香果園區、新光兆豐休閒農場、鳳林公路公園之外,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的山林美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目前林田山的造林活動持續進行,民眾來到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中不僅能享受森林的芬多精,還能看到台灣櫸、扁柏、紅檜等珍貴的山林植物綠化整個林田山,再次感受到台灣的綠意盎然。

    • Jasmine Yang
      4  

      這是個很有歷史意義的景點,它記載著過去台灣在林木伐木業很重要的地方。 一走進來,右側的屋舍說明者當年伐木業興盛時期,有多少家庭在這群聚一起生活、工作。 每個景點,建議都上前去看看介紹。因為人文科學,每個人體會到程度不同,尤其是這些保存很好的環境、遺跡。 這裡就是一個小型社區,有賣米的米店,有看病的醫生館,有販售雜物的店家,更少不了這裡當初運輸木材所具備的鐵道、枕木、木材滑行專用道路。適合家庭旅遊,園區需要走動參觀,有些道路有點溼滑,建議穿適合的運動鞋,小朋友要注意防蚊。

    • 北大
      3  

      退步了,多年前來過,覺得他應該是可以更好,這次順遊,可能是疫情的原因有些場館並未開放,開放的場館沒有見到服務人員,午休時間是沒有人的(所以遊客也跟著午休),既然遊客不多,為何就不直接的開放車輛入園區停車,車有停滿或人流到達飽和再管制不就行了,一點都不親民便民的園區,可惜了!

    • 懶人字幕
      5  

      覺得還可以更好 很可惜裡面空間有些地方空空 如果有些活動能更好 隱身花蓮鳳林的林田山,舊稱摩裡沙卡(MOLISAKA-即日語"森阪"註1 發音),光復後改稱森榮,是台灣遺留下來最完整、最具特色的伐木基地,無論規模或重要性,都是"台灣林業開發史"上最重要的據點與見證。 早於日據時期,日本人在林場範圍內萬里溪發現溫泉,於是將泉水引出 修建旅社經營管理,到民國28年開始探採紙漿原料,開啟了林業之始。 在1960年代伐木的全盛時期,林田山一片人聲鼎沸景象,讓這裡有 『小上海』之稱,為台灣四大林場之一。後隨著政府禁伐林木的政策實 施,林田山的伐木工人漸漸散去,一併帶走原有的繁華,但林田山仍舊 保留保存了最完整的伐木場景與意象。 開放時間 09:00-17:00,除夕及每週一固定休館 門票資訊 免費 假日:國家森林志工等現場人員駐館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