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處處有各地風土民情,萍子想要分享東港三年一科-乙未年2015東港迎王祭典,是目前萍子參與過台灣廟宇盛況規模全省之最,有北西港,南東港之譽,在東隆宮舉辦,宛如搭時光機回到清朝,滿滿感動,感恩東港人這世俗使命,見證這文化的傳承。(此篇文章,照片多過文字,請慢慢觀賞)
文章重點
東港祭典|祭典儀式
迎王是東港的大事情,比過年時刻,還要受到重視,每逢丑、辰、未、戍年,皆為舉行祭典之「大科年」,意即十二生肖年屬「牛、龍、羊、狗」的年度,就會舉辦迎王平安祭典,為大科年每科年迎王日期需請示神明後,以擲筊決定才會公布正確活動日期,往例大約於國曆十月(農曆9月)間舉行,共歷時八天七夜,天數由早期的五天,發展至今的八天,而此八天的祭典,是由十三項大程序步驟所凝聚而成的-「角頭職務的輪任」、「造王船」、「中軍府安座」、「進表」、「設置代天府」、「請王」、「過火」、「出巡繞境」、「祀王」、「遷船」、「和瘟押煞」、「宴王」、「送王」等。
每科年所迎代天巡狩大千歲由義結金蘭的36位王爺中依天意安排其中一位輪值大千歲。在鎮海公園海邊舉行請王(請水)儀式,王駕駕臨後,帥燈和帥旗上就寫上當科大千歲的尊姓。另有二千歲、三千歲、四千歲、五千歲陪同到訪,再加上如同維安部隊的中軍府和地主溫王爺,共有七頂神轎,由東港當地七角頭轎班負責抬轎。
萍子今年能如此幸運,參與到這場盛大的迎王,雖沒拍到請王、過火相關儀式,但當天感受出席遶境、祀王、遷船、和瘟押煞、宴王、送王等,不得不佩服這文化傳承,大家分工的使命感,在這樣的唆婆世界,還有人情傳承的溫暖,是難能可貴的。
東港祭典|迎王繞境
繞境的目的,是藉著神威消除地方上的邪祟、疫疾,使地方潔淨不受外力干擾,讓信眾過著四時無災、合境平安的日子;第一天繞境前,王府先會「放榜」以告世人,崇善尊道、諸惡莫為。
王船與當隊伍回到東隆宮廣場,七角頭神轎依溫府千歲、大千歲、二千歲、三千歲、四千歲、五千歲等聚集。
時間快速流逝!不久天慢慢從藍轉黑,準備接待夜幕。
這天遶境過後,船會回到東隆宮,還有很多事情要準備。
夜晚的代天府,藍天夜木下,很有氣氛,好盛大。
這天送王的夜晚,整個天空宛如藍光發亮,閃閃動人。
屏東推薦懶人包
東港祭典|東隆宮簡介
東隆宮位於屏東縣東港鎮,主祀溫府千歲,俗稱王爺公;相傳大約在清康熙45年初建於舊東港故地,後來因為洪水氾濫沖壞地基,於是遷至「太監府」,後又颱風巨浪刮失,一夜之間擱置著大批漂流而來的木材,木材上寫有「東港溫記」字樣,東港居民都相信這是溫王爺指示要建廟的神木;於是,東港居民聘請名師雕刻溫王爺的金身,用漂流而來的木材興建了東隆宮。東隆宮一樓主祀溫府千歲,二樓奉祀倉頡和孔孟,三樓則奉祀玉皇上帝及南北斗星君、太上老君 、魚籃觀音、及值年太歲。
東隆宮山門分醒目,格局方正、金箔貼滿山門,耗資八千多萬興建,約四層樓高,主體為鋼筋水泥結構飾以石雕及安金木雕,其規模尺寸堪稱全台第一;東隆宮的主體屋頂楹樑為傳統的大木結構方式製作,牆壁為鋼筋水泥配合著疊磚、石材,並加上了現代化的磁磚,東隆宮的建築格局仍保持著傳統的四合院殿堂式建築,為閩南式風格廟宇建築;東隆宮三進式殿堂設計,第一進(前殿)中間為三川殿,龍虎廳並列左右;第二進為正殿、第三進為後殿。
東港祭典|迎王祭典由來
「迎王」祭典或稱「平安祭」東港迎王聞名全台,東港迎王的由來據說是因1684年清廷在東港設置下淡水巡檢司署以後,最早的十任巡檢除第四任沈朔昇告老還鄉、第十任馮吉因病去職外,其餘八任巡檢均死於任內,百姓們就期望神明能保佑全家性命,能藉由王爺庇佑,將不好的瘟神押解上王船,隨著代天巡狩的王爺和王船一起離開,因而以建造華麗的王船做為千歲爺離開的交通工具;東隆宮東港迎王整個祭典由13項程序步驟聚集而成,前後重要儀式有請王、繞境、法會、送王等等,在東港迎王期間東港的各廟宇都會自組陣頭,積極的參予王船祭,東港迎王在東港可稱之為盛事,每每吸引大批人潮觀禮,東港迎王醮為期一星期左右,最後一天的燒王船儀式是整個祭典的高潮。
所有的轎班人員皆是義務性質,且是父傳子、子傳孫,代代延續,由於不計辛勞的付出,因而特准入府謁駕敬王的殊榮;七角頭負責那位千歲爺的神轎肩扛,每科年皆有所不同,近幾科年皆在送王後三天,以抽籤方式為準,此為每科年所作的第一個程序。
原先停靠造好的王船在此停靠。
開始會準備把要放上王船的一些物品,分門別類,整理清點。
東港祭典|祭祀七角頭
東港有七個角頭莊落因配合祭典的需求,而成為東港祭祀七角頭,下頭角、頂頭角、下中街、崙仔頂、頂中街、安海街、埔仔角等七角頭,組織轎班會負責代天巡狩千歲爺,溫府千歲及中軍府的神轎和王船器物肩扛之任務。也此可以看到燈籠有七種顏色,每種顏色每種識別與職務。
宴王時刻。送王當夜子時,代天府殿內大設宴席,滿漢全席的菜肴一一陳列,由大總理率領各級總理,代表全鎮士農工商,呈請千歲享用盛筵,以表全鎮崇聖之意。
這時大家都不得入內,只能在大門口守護觀看,萍子也遵循了這古法。
一旁摺平安福的現況。
這張平安福,拿取,可放置包包,放三年,等下一科,在換取新的平安福。
很高興托東港朋友的福氣與任務,讓萍子近距離接觸,觀看這有細節、有內涵迎王,只能跟著隊伍走,男生女生都不得碰觸神轎,以表尊重,緊密地往海邊前往。
周邊家家戶戶可見掛上燈籠,很有過節氣氛,迎王比過節還要重要。
攝影人都紛紛架好腳架,只為了拍好照片。早期迎王期間,大多不得比王爺站的高,會被趕下來,現今雖時代變了,總覺得大家還是該遵循這古法才好,不要站的比大千歲高,當然更不該為了私利拍好照片,自我的滿足,忘記本來該有的傳承。
到了最後一天,凌晨一點多,炮聲三響,隊伍慢慢移至「鎮海公園」行進,街頭滿滿人潮。
回到清朝那個復古年代,有使命任務的都帶起了清朝官貌。
清朝官帽讓人一直有了時光轉換,以為到了清朝。
每個角頭依照自己的職務,依序的準備前往海邊。
此次是「封」大千歲名號。
東港祭典|王駕上船
當王船與七角頭就定位後,轎班、東隆宮人員、信眾共同合力將一袋袋的金紙、米豆包、替身等等,把王船堆成矗立的雄姿,面向回程,立桅、懸燈、升帆,一切就緒,恭請王駕上船。
光到海邊,要把上頭王船的風帆架起,就是非常不容易的功夫,考驗著東港人的智慧與傳承,好了不起,當船帆架起,順利成功,大家都會鼓掌歡呼,繼續接下來每一個步驟。
光堆這些信眾所給的添庫,就得花上一、兩小時堆積。
閒雜人等,不得上去,也不得靠近海邊,特別是女性,這是很莊嚴,很敬重的事情。
添庫,宛如小山丘,好高好高,真的很壯觀,人變得好渺小。
時辰一到,道長用鋤頭開條水路直通外海,收錨鳴炮,火勢在沈香粉與金紙的助燃下,王船已被熊熊的火焰包圍,亦代表無形的王船已順風啟航,航向那遙遠的天庭。
依舊例王駕離去,立即偃旗息鼓,鎮內三天之內不得有鐘鼓、戲曲之聲,一恐王駕誤以地方再有迎駕之意而回,二防瘟神疫鬼尋跡而回。
最後儀式,在海邊送王,把所有不好的髒東西全部經送王儀式,當鞭炮聲響起,不回頭的默默離開,完成送王祭典。祭典已結束數天,鎮民尚沈醉在熱鬧的過去,所言事物皆是祭典的點滴,東港的平安祭典雖是民間迎神賽會的一種,但在其內涵中,呈現了傳承、認宗、敬神、尊道的民風,此祭典文化亦是由角頭、寺廟、居民所凝聚而成,經百年的演變,而成為自我的文化,今年亦乙未正科,歡迎各位撥駕蒞臨東港看熱鬧,共同體會東港漁村文化風俗。
東港祭典|流程介紹
迎王祭典諸多繁文縟節,皆有所本可依循。主要流程概分為十三項大程序:
1.每科年結束三日後即抽籤決定下科年角頭職務輪任
2.建造王船
3.中軍府安座
4.進表
5.設置代天府
6.恭請王駕~請水
7.過火安座
8.王駕出巡、繞境祈福
9.祀王
10.遷船繞境
11.和瘟押煞
12.宴王
13.送王(燒王船)
其中流程1~5是迎王前置作業,6~13才是迎王期間所呈現的活動。
因為有這文化的傳承,在這樣現今的社會,更觀察到東港人民的團結向心力,齊心只為迎王這件盛事。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請那些不懂這種傳承的人,多點尊重,不該在網路與媒體間抱怨,亂講話,應該給予這種文化傳承尊重,當然這種文化傳承更不該牽扯什麼不環保等意識,這種傳承都已經流傳百年下來了,豈能用這些來跟文化相提並論,若真要說,每年放煙火,一晚上就放掉幾千萬,這不是更不環保,更沒意義,請大家尊重宗教信仰,尊重傳統,就算不尊重,是不是也別荒腔走板的亂發言,擾亂民心,萍子最後還是很感謝東港迎王這場盛事,讓人見證到許多遵循古法的傳承,滿滿感動,期待三年後再見了。
東隆宮
地理位置:屏東縣東港鎮東隆街21-1號。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E5%B1%8F%E6%9D%B1%E5%B8%82%E6%9D%B1%E9%9A%86%E5%AE%AE-385809814805396/
東港東隆宮
- 星期一: 05:00 – 23:00
- 星期二: 05:00 – 23:00
- 星期三: 05:00 – 23:00
- 星期四: 05:00 – 23:00
- 星期五: 05:00 – 23:00
- 星期六: 05:00 – 23:00
- 星期日: 05:00 – 23:00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1、國道一號:走一號高速公路最尾端接走國道十號高速公路,於最尾端下交流道,沿台17線往南行駛過東港大橋,轉接中正路至東隆街,即可到達東隆宮。
2、國道三號:至最尾端林邊交流道下,沿台17線往東港鎮方向行駛,接187線道沿船頭路、中山路行駛至東隆街,即可到達東隆宮。
3、省道:屏東-27省道-萬丹-新園-烏龍-17省道-東港。
搭乘大眾運輸:
1、客運:搭乘國光、高雄客運、中南客運或屏東客運至東港鎮即可到達東隆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