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迷迷村以街頭藝術大型壁畫 用顏色翻轉40年老舊社區,打造城市新亮點,不一定要花大錢蓋場館,踏進衛武營迷迷村,彷彿走進大型美術館,處處有驚喜。
在不同的季節來了兩回,所以照片的天空有不同的藍色調,但,春的天空比夏還藍是怎樣?!
第一次是午後來,完全西曬不好拍人像,這回特地挑早上來,其實也沒有很早,來到這都近11點了,不過還是比西曬時好拍,發現~代表苓雅的彩色「羚羊」已經換了個位置,從原來在左邊跳到右邊去了,倒是中間平台"家樂福"噴漆字樣還是在。
取名「衛武迷迷村」,既「迷」幻又「迷」人,其實,第一個迷是希望來參觀的民眾穿梭其中時有尋寶般的樂趣,第二個迷是感謝衛武里長邱秀迷的鼎力協助,挨家挨戶拜訪說明說服國宅社區找畫布才有今日的勝景,而衛武迷迷村的招牌有了風吹日曬、歲月的痕跡,兩相對照非常的明顯。
轉眼,春去秋來,3月到8月,我的頭髮也長了。
這回車停在大書櫃旁的路邊,這兒有排大樹,走過去不遠且都是樹蔭,還可一面欣賞牆上以海洋為主題的畫作。
歡迎來到我的房間,轉個彎就是由公車站建物變身,用色大膽鮮明展現華麗,最受矚目、全台最大書櫃,創作者楊惟竹的靈感來自家中書櫃、還有女友的愛貓。
路邊兩棵樹,為最好的蔭涼處,除了拍人像需站出去曬太陽,就躲在樹蔭下欣賞。
IG打卡熱點,一定要拍到過癮才行阿。
貓咪和羚羊一次入鏡,羚羊移到這其實也不錯,怎麼拍都繽紛又親民。
這隻羚羊雖是2016的作品,到現在還是鮮明亮麗。
續往社區裡走,水泥牆面隨著歲月顯得暮氣沉沉,這是全台各都會角落裡隨處可見的景象,這裡的牆面卻大不同,一棟棟老舊建物,紛紛換上繽紛新衣,顯得生氣勃勃,令人驚豔。
各國街頭藝術家大膽配色,不同主題,讓灰灰的牆面變得夢幻又繽紛,有強烈視覺感、有柔美風格、有童真趣味,天馬行空各自表現。
不但繽紛了眼、也繽紛了心。
回到大書櫃可別急著離開,旁邊還有個建軍跨域基地 藝術村,還有衛武營公園、藝術文化中心,可串聯一日遊。
就在捷運衛武營站 5號出口,原本為高雄公車處的舊辦公大樓,高雄市公車處位於苓雅區三多一路與建軍路旁,因該處同時是公車轉運站,一般多稱建軍站。
建軍跨域基地 藝術村
每一個時代都在跨越,建軍車站在過去是市區公車的重要轉運站之一,在歲月流逝的年代成為乘客們「跨」越時間與空間的中繼站,舊公車場站活化,變身文創基地,結合音樂、金工、繪畫、影像等領域,可體驗交通與文化及不同創作領域交織的藝文空間。
時光公車 市公車文物保留區,來了才知道下午2點才開,所以只能在外面看看,展示早期各款高市公車模型、投幣器與剪票器、相關文字資料等。
【跨域・跨語・跨世代-我在跨的路上】展覽
兩座馬賽克磁磚鑲嵌作品,運用3D建模佈線分割塊面,結合馬賽克鑲嵌藝術,探索電腦科技與手工技法表現融合的可能性,公共空間有些作品,關在室內的則沒看到,不過在粉絲頁上有看到宣傳影片,感覺很不錯,值得去欣賞。
一樓有不少特色文創工作室,感覺挺精彩,可惜都還未開門。
處長室有書有桌椅,可以進去參觀坐坐,沒冷氣就是。
看這美麗的樓梯彩繪,且上二樓走走吧。
洗石子地、木窗,一間間都還掛著當時的牌子,懷舊風情中多了不少藝術品展示。
《啥咪死人骨頭》
考古與藝術結合,反思環境生態議題,9件/9怪(台語:高拐)
《看》
九張臉、九種表情、九種情緒、九種個性,「九」是阿拉伯數字中的最大值,跨越了「九」終究是回歸到原點重新來過,從《看》之前與之後跨越到《看》的前、後兩面,你用什麼樣的角度看自己?
左鎮菜寮化石文化園區第一期公共藝術,回溯與拼圖,將以逆時鐘與化石拼圖組合成問號。
寂靜的長廊,總算看到一間有人在門口畫畫,遇見"換日線 線作"的阿線,然後就聊起來了。
阿線,正職是出版社外發美編,副業是做布袋子在賣,手作課程、布包、編織、絹印、書籍、音樂、電影。
這個工作室非常的熱鬧,東西超多的,有機會真的可以來尋寶,不過要先預約就是,適合親子來體驗。
二樓最繽紛的那個們,外牆上有照片有詩的就是阿線的工作室,衛武迷迷村欣賞街頭藝術之餘,再走進建軍跨域基地欣賞充滿著藝術家原創理想潛力無窮的跨域也很不錯
衛武迷迷村
FB : 建軍跨域基地藝術村
住址 : 高雄市苓雅區建軍路2號(衛武營捷運站5號出口)
展期:2018年7月7日至8月26日
開放時間:週三、四、五、六、日14:00-18:00
FB : 換日線 線作
衛武迷迷村
- 星期一: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二: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三: 24 小時營業
- 星期四: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五: 24 小時營業
- 星期六: 24 小時營業
- 星期日: 24 小時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