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部落】,是八八風災後因家園被土石流沖毀,由阿里山上八個鄒族部落遷居而來,所組成的第九個鄒族部落。目前共有156戶居住在此,從101年12月15日開始入住。也因此,【逐鹿部落】匯集了阿里山鄒族八個部落的特色,將這裡營造成部落藝術村,社區內充滿濃濃的鄒族氣息。
鄒語『poftonga-veoveo』,其中"poftonga"是「阻擋」之意,而"veoveo"則是「【梅花鹿】」之意。乃源於鄒族祖先曾到這裡居住,祖先們將【梅花鹿】追逐趕至觸口山壁後進行獵殺。為了紀念祖先昔日曾於此地生活,更又是鄒族祖先早期的獵場,遂以『逐鹿』為社區命名。
古時候的逐鹿原本就是鄒族的獵場之一,而此地也是【【梅花鹿】】活動非常頻繁的地區,因此獵人常常來此圍捕梅花,所以將此地命名為Pooftongaveoveo(追逐、攔截、圍捕【【梅花鹿】】之地)。「逐鹿」代表著族人內心依舊嚮往著這曾經的獵場,以前鄒族人透過狩獵維持生態之間的平衡,現今則以復育【【梅花鹿】】為宗旨,讓鄒族與【【梅花鹿】】一同在【逐鹿部落】共存共榮、生生不息。
鄒族(鄒語:Cou),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稱為曹族,為臺灣南島語族的一支。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伊能嘉矩在與粟野傳之烝合撰的《臺灣蕃人事情》中,將臺灣原住民族分為七族與平埔族,並首先以「ツオオ」為鄒族族名。
遊客同舞
阿里山鄒族【逐鹿部落】除成為兼具鄒族舞樂,文化展示及市集展售等綜合遊憩場外,亦成為阿里山八部落的統一旅遊窗口,由獵人和農夫所組成的市集,市集除展售許多鄒族的工藝品、農特產品、風味餐飲
【梅花鹿園生態園區】,結合鄒族及【梅花鹿】元素,邀民眾體驗生態導覽、現場餵【梅花鹿】、彩繪DIY、在地農特產展售等,了解【逐鹿部落】的鄒族特色。
▼服務內容▼
多得士射箭體驗
1 小時30分鐘以上 · NT150
傳統弓射箭體驗 (亦有提供兒童安全弓箭)
【逐鹿部落】藝術村導覽服務
1 小時 · NT2000
介紹鄒族【逐鹿部落】/鄒族文化/藝術村導覽 每團收費2000元(最高上限人數40人)
DIY
40分鐘 · NT150
洗愛玉DIY、彩繪山豬DIY、皮雕DIY、琉璃珠手串diy
【梅花鹿生態園區】經營方式以【梅花鹿】體驗遊程為主,農特產品展售為輔,與【梅花鹿】拍照、彩繪DIY等系列的活動吸引人氣,除了讓大家了解【梅花鹿】生態,還可以鄒族歌舞展演,及專業導覽人員講解,使大眾了解【逐鹿部落】在地的鄒族特色文化。
➨活動集合地點:梅花鹿生態園區
➨部落聯絡方式:超過10人以上團體活動(如:部門旅遊/親子團/朋友出遊)等需求,可親洽聯絡人客製化專屬行程。周三至周五09:00至17:00 週六至週日09:00至17:00
逐鹿部落合作社辦公室:05-2590089
潘怡君/0972-815825;謝穎儒/0963-975755
官方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poftongaveoveo/
台灣【【梅花鹿】】(學名:Cervus nippon taiouanus,英文名:Formosan sika deer),鹿科,草食性動物,為台灣特有亞種。
過去曾有大量族群生活於中低海拔的平原及丘陵地,但受到強大的狩獵壓力加上棲息地因農業開發而遭破壞,導致野外族群數量銳減。根據在台進行大型哺乳類調查報告指出,野生台灣【【梅花鹿】】可能已於1969年在野外絕跡,所幸在動物園及民間養鹿場尚有飼養族群使其種源得以保存。
台灣【梅花鹿】草食性動物,為台灣特有亞種,體長約150公分,喜群居,其名來源自背上的白色的梅花斑,台灣【梅花鹿】在每年的10~12月交配,隔年的6~8月為其生產期,產生出來的後代,雄性有角,雌性則無,棲息於海拔二百公尺以下的叢林中,在秋季交配,懷胎八個月,次年四月至六月間可以生下小【梅花鹿】。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鹿之島,史書記載得很清楚:台灣山無虎,所以野鹿最繁,近山皆為原住民的鹿場。台灣從遠古的鹿群遍野,到荷據時代年產十萬張鹿皮,過度的濫捕及平原棲地永久性消失,【梅花鹿】終於在野外完全滅絕,僅剩少數人工豢養。然而【梅花鹿】與台灣先住民文化、台灣歷史文化都有密不可分的關連。
逐鹿傳說梅花鹿園 | 園區資訊
地址:嘉義縣番路鄉51號
電話: 05-2590089
鹿園現在正在跟縣府申請動物表演許可證期間,所以不能有餵食梅花鹿的動作,造成不便敬請見諒,參考官網: FB官網
嘉義逐鹿部落藝術村
- 星期一: 09:00 – 17:00
- 星期二: 休息
- 星期三: 08:30 – 17:00
- 星期四: 08:30 – 17:00
- 星期五: 09:00 – 17:00
- 星期六: 09:00 – 17:00
- 星期日: 09:00 –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