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太魯閣|錐麓古道:站上斷崖俯瞰立霧溪!峽谷天空步道、天險之路,此生必爬

大女孩的花間情事

站在錐麓古道最驚心的路段,若不是心藏更強,恐軟腿也會恐高吧?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一條聞名中外的古道,懸崖峭壁俯瞰立霧溪、中橫蜿蜒如帶,那壯闊、驚險的畫面真是美絕!

接上篇走在斷崖峭壁之前,這裡繼續分享錐麓古道的下半段,首爬聞名中外的古道,沿路上來拿著相機、手機拍了不少照片,於是就分段寫開,多年來習慣將遊記當生活記錄,也就會花了點時間整理。

延伸:2020年錐麓古道(一)!走在斷崖峭壁之前,登山口錐麓吊橋、巴達岡部落、巴達岡二號橋之健行記

從錐麓古道登山入口處來到這裡大約是2.4K(爬行約2小時10分),錐麓古道全長10.3K,但目前只開放到3.1K斷崖駐在所,就得原路返回,來到2.4K,往前到折返點就差700公尺,會特意拆開來寫,最大的原因在於古道最精華的一段

走在狹小的步道,以為斷崖想必沒有什麼植物,原來峭壁上生機旺盛,這真印了:生命自有出口,小花小草惹人愛

玉山抱莖賴蕭(玉山青香)

底下彎龍骨,它長在古道左側的邊上,不敢太靠近,萬一沒站穩就會直接跌下去,這不能開玩笑

沒有出太陽,陰天,山區雲霧來去很快,步道旁能看見好多登山客們疊的石塊,自己也撿了一塊往上頭疊,希望別倒下唷~

從2.4K到2.5K,一百公尺倒走了十幾分鐘,因為沿路看小花小草甚是有趣,且也等著後頭的友人

等友人們全跟上,在一起走進錐麓斷崖最驚心的一段,走這段還是有伴較安心(笑),從這轉角過去,畫面大不相同,因為步道就在斷崖間

有個警示牌:行經斷崖注意事項(一定要看,很重要)

一、行經斷崖(2.6K-3.1K)請1.非必要時勿使用機 2.勿跳躍嬉鬧 3.勿快跑 4.勿做危險動作

二、行走時請靠山壁手握繩索,若遇交會時請謹慎並於寬徜處等待與禮讓

三、行經斷崖時照相與攝影請注意自身安全

哇..眼前這景觀也太震憾了吧?底下那是..中橫公路?立霧溪?怎變的如此渺小?

人們說:在台灣,在花蓮,在太魯閣內,有一條台灣版的天空步道,原來這是真的,多麼的驚心動魄及壯麗!

右側是高約600公尺的峭壁,左側是深500公尺的懸崖,站在這裡,一定要站穩了(笑),若是恐高的朋友,請沿著山壁的繩索走過去唷

山壁裡台灣特有的森氏菊在這季節正盛開著,讓錐麓斷崖增添生色、生機

另外這是台灣馬蘭,小花小草,姐也認不得幾種,植物名謝謝好友Asser告知~

有伴同遊山林是件幸福的事,感謝好友寶如,去年11月同爬大禮部落後,又一起挑戰錐麓古道,讓登山健行變的更加有趣,說好了:我們小爬蟲還要一起撿山頭~

延伸:2020年大禮步道、大禮部落!遺世獨立桃花源,沒有捷徑,只能雙腳徒步,尋找隱於山區裡的舊教堂

2020年得卡倫步道!近1800階扶搖直上的天梯步道,挑戰腳力、腿力、心藏負荷力!

錐麓古道是合歡越嶺古道的一部份,也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唯一的史蹟保存區,早期是太魯閣族各部落間聯繫要道,原路徑只有30公分,僅容的下並立的雙腳,1917年(日據時代)強徵原住民壯丁,將小徑拓寬至1.5公尺,以方便載運火炮,族人以繩索綑綁腰際,自斷崖垂懸而下,以鑿洞埋設炸藥,開鑿過程是非常艱辛又危險,說是血淚築的古道一點都不為過!

美麗壯觀的錐麓古道,走時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若是畏高或膽子不夠大,請儘可能握著繩索向前行

雖說路徑狹小,但還是能夠一人行,也不要因為景觀大氣忘情到忘了一旁就是斷崖唷,拍照、錄影要更加小心

11月時也曾雙腳走過九曲洞,從中橫抬頭仰望錐麓斷崖,垂直谷壁及陡峭斷崖讓人驚嘆,這回走在錐麓古道,站上斷崖旁,不同高度、角度的俯視,那視覺及震憾是截然不同

錐麓古道旁的峽谷是大理岩構成,大理石堅硬且不易崩落,走在古道往下俯瞰,高低落差很大,難怪心會驚、腿會軟

小心緊靠右側山壁繩索,原本覺得往下看怵目驚心、嗶嗶挫(笑),但走了一段習慣後,明白了,為什麼這條古道能享譽國際,它的特殊地質、歷史人文、美的引人入勝

來到3K後,大致就走過斷崖最驚險的路段,從這裡往下切,大約在100公尺後就會抵達折返點

到了,這裡就是斷崖駐在所(3.1K),目前錐麓古道只開放到此,便要原路返回

前頭有說過錐麓古道全長10.3K,目前只開放到3.1K,剩餘的7.2K,因路基流失,有安全上的考量,一律在此折返,大家務必尊守,請勿越界以免受罰,有點可惜的是,如果早幾年就來爬錐麓古道,還能走完全程,現在,只能走三分之一的路段了

在此處休息一會,空氣中帶著泡麵香氣,跟友人對笑:怎沒想到要帶泡麵呢?然後又問這一團的朋友:是自帶水嗎?怎麼煮開水?原來他們是有備而水,背著水又帶著野外用的炊具,難怪能煮泡麵,在山林裡吃泡麵,那味道絕了~

這一區是一個平台,大家各自找了個能坐的地方,在拿出包裡的麵包、舒跑、水、巧克力等充饑,看看時間:從登山入口處(約8點)爬到這裡,2小時50分左右,休息30分,上午11點20分在起身下山

錐麓古道景觀雄偉壯麗,也因位於海拔700-800公尺左右,在太管處步道分級列為:登山型步道,一般喜愛登山的遊客則視為:挑戰級步道,為因應近年越來越多人喜歡戶外登山健行活動,也提高申請入山人數,現下平日:96人、假日156人

沒實際走過之前,一度也曾擔心斷崖這段的危險性,但真正站在這裡,雖說底下是驚險危崖,但太管處在山壁都設有繩索,只要緊貼山壁在手握繩索站穩往前,安全性是尚可的,就怕登山遊客太靠近崖邊,且若沒站穩,就恐有憾事發生,天險之路,還是得小心亦亦!

東進東出,好處在於,這段天空步道可以走二回(笑),回程時,腳步更加輕鬆,錐麓古道,登山客們視為此生必爬,姐終於圓夢一場~

又拍到二款在崖邊生長的小花小草,不知學名,小巧惹人憐

來時一路爬昇費力,下山雖好走,但山路起伏大更要防跌倒

沿路能見一些落在步道上不同顏色的葉片,紅的、黃的,大自然的傑作!

又走回便橋及空山洞附近,沿路下山一樣走走停停在拍拍,從上回爬大禮部落後,就發現一件事,好像很少登山客會背著相機,現在人手一支手機,輕便又方便,背相機去爬山的真不多,也因為長久習慣用相機記錄,雖說姐目前用的蘋果機拍照功能強大,但只要出遊,雙機仍是併用,格子裡照片仍舊以相機拍攝的為主

有伴同行很棒,若有伴能在背後幫忙取鏡更加棒,這樣較能符合登山健行的過程(自然、真實,笑)

這次在錐麓古道回程,迎面而來的登山遊客,突然覺得有位很眼熟,當下只能..那個那個那個..(大笑三聲哈哈哈),仔細想想也真不意外,在太魯閣山頭最有可能遇見的也是他Asser Wr Zhang(任職於太魯閣精英酒店擔住Storyteller),很想跟著他在走後段,也想聽聽這山頭最真實的故事,可惜我們是走下山了,但能在山路遇見,也是很開心囉~二人還笑談,不知下回會在那個山頭相見(笑),拍個照:好友認證照~

繼續往下山路走,友人在前面喊著:有蛇..立馬上前看,己爬進樹林裡,只來的及拍到蛇身,看著應是無毒,冬天應冬眠了,怎還在外爬行,回家吧!

青剛櫟:外型好像迷你檳榔,好可愛

這角度很美,來時自拍,抓景困難,下山走到這裡,三人來個舉仗,以示完登(笑)

不知名植物,瞧這葉片,綠、橙、紅的變化,說明季節在它們產生的影嚮

再次抵達巴達岡二號橋,山風仍舊吹的人清涼

在這次錐麓之行,還有一件事是非常有深刻的,途中遇見一位73歲的阿嬤,見她獨行於是放慢腳程,並沿路聊了幾句,她說:她是自己一個人安排三天二夜的旅行,前一天從西部坐火車來到花蓮,下午走了山月吊橋,今天爬錐麓古道,明天則往宜蘭見晴步道,當下真的被她的勇氣及體力感到敬佩

因她是獨行,所以回程就跟著我們一起下山,在山區見一獨行時,也希望登山遊客也能稍為關照,基本上,登山健行若是有伴還是較比獨行安全些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有許多的步道,走過好幾處了:像白楊步道、小錐麓步道、綠水步道、九曲洞步道,燕子口步、砂卡噹步道等等,其實還有好幾條還沒走過,希望在今年(2021年)能再走幾處

上頭的山月吊橋也還沒走過,主因是太熱門了,要上網預約,有機會一定要去挑戰一回,聽說高度也是會讓人腳軟的(笑)

看到錐麓吊橋囉,這也意謂今日的健行也將結束,去3.1K,回3.1K,今日健行6.2K

下山抵達錐麓吊橋,看看時間是下午1點30分,從返回點下來所花時間約2小時(其實下山時間可以在更快,但在路上又走走停停,所以時間又拉長),因時間還早,在吊橋這裡又停留好一會(意猶未盡),等拍到滿足了,才走出登山口~

錐麓古道對於喜愛登山健行的人來說,這是一條此生必爬的古道,古道全長10.3K,只開放3.1K原路返回,行到2.5K到3K這之間最為驚心動魄,陡峭深邃的峽谷、直削而下的斷崖,往上是6-700公尺的絕壁,俯瞰是深500公尺的懸崖,氣勢險峻、景色壯闊,加上步道窄小,難怪也叫天險之路,下山後,跟好友相約,今年一定要再號召幾位好友上來,時間約在夏天,想看看不同季節的錐麓風情~

錐麓古道,姐用二篇分文章來記錄,延伸:2020年錐麓古道(一)!走在斷崖峭壁之前,登山口錐麓吊橋、巴達岡部落、巴達岡二號橋之健行記

重點記錄

來回6.2K,步行時間約5小時(走走拍拍加上休息),古道是有些陡度,急上急昇,但路面維護的很好且指示標一目瞭然,爬山也不用快(又不比賽),請適自己的體能緩緩爬昇,一切以安全為重,山永遠都在,切莫急於一時!

錐麓古道

台8線176.9K(燕子口步道旁的收費亭)

開車的朋友可將車停在靳珩橋停放,再步行至收費亭,繳費及驗證後在進入登山口

原文連結:https://ajs0414.pixnet.net/blog/post/230236757

覺得這篇文章讚:

分享這篇文章

facebook
twitter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