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出遊系列】食農教育趣,不稱職農夫初體驗之阿美族的馬太鞍溼地捕魚!
一提到花蓮光復,你是不是會先想到花蓮的光復糖廠啊?除了糖廠吃冰棒之外,馬太鞍溼地也是個很棒的去處。
馬太鞍濕地位於馬錫山腳下,是個湧泉不絕的天然沼澤濕地,因為芙登溪蜿蜒流過而讓整個馬太鞍地區的生物資源豐富,有將近百種的水生植物,還有種類眾多的鳥類、蛙類、昆蟲以及水生動物。春天可以賞蝴蝶,夏天賞荷花、晚上伴隨螢火蟲一明一滅;秋天有青蛙大合唱的蛙鳴協奏曲,冬天則是可以觀賞候鳥。
你以為來這裡除了豐富的生態和美麗的溼地景色之外,就沒別的能玩了嗎?錯!00姐要告訴大家到馬太鞍地區你要玩什麼才有趣~
有認真發露00姐【食農教育趣】系列文章的人就會知道,前面有說過花蓮居民充滿多樣性,除了閩南、客家人,還有原住民,而光復鄉的馬太鞍(vataan)部落就是阿美族人的傳統生活領域,「vataan」是阿美族語的樹豆,阿美族人將樹豆視為吉祥物,隨身攜帶到處播種,馬太鞍這一帶即以「長滿樹豆的地方」而得名。
可別小看樹豆欸,除了營養豐富,聽說這可是阿美族人的威而鋼哩,吃了會恢復活力、精力旺盛,更有「生男之豆」的別稱,想生孩子的人快來吃吧(咦?這樣呼籲對嗎XD)。
既然是阿美族人的傳統生活領域,那麼來到馬太鞍溼地園區當然少不了相關的DIY體驗,你可以參加巴拉告捕魚體驗、搗麻糬、農業採摘、阿美族歌舞傳統體驗...等,有好多富含原住民智慧與藝術之美的活動任你選。重點是,民以食為天,出門在外,「吃」這件事不能少也不能避免,來到馬太鞍你一定要試試特色風味美食,紅黑糯米飯、豬腳、以在地畜產/農產特製的涼拌菜及野菜湯、樹豆豆腐乳,還有口味十分特殊的豆腐乳冰棒(可惜天氣冷所以00姐沒買來試XD)!
這些利用花蓮馬太鞍純淨環境資源種出的在地農產,每一樣的滋味都是最原始、無毒的,原味就很好吃,利用自然友善的方式耕作、採集的天然有機食材,完全不用擔心會有農藥殘留的問題,大口大口盡情享受就對啦!
最下層的竹筒和空心樹幹是給沒有穿衣服的魚,也就是沒有鱗片的魚居住,比如鱔魚、泥鰍、鰻魚這一類滑溜溜的魚;最上層是一般有穿衣服(有鱗片)的魚居住,牠們喜歡躲在水草間;蝦蟹則是藏身在細樹枝那一層。
居住在巴拉告上層的魚群,吃的食物碎屑跟排泄物會掉到下層,這些東西可以養育蝦蟹及第三層沒穿衣服的魚群。想吃魚的時候,只要把魚網放在河道的出入口,當人接近巴拉告,魚群會從水草間游出,自動鑽進魚網,同時漁網也會攔住有鰲的蝦蟹,小隻的會成為漏網之「蝦」逃走,或是抓到後再放回水中;當人們想吃鰻魚之類的魚,拿起竹筒用手堵住洞口,到水面後再把水倒掉,就會抓到沒穿衣服的魚,管子裡有時候也會抓到有螯的蝦蟹唷。
受限於生活條件與環境,為了適應沼澤環境,阿美族人的祖先在溼地上發展出獨特的「Palakau」巴拉告生態捕魚法。這種特別的捕魚方式不像一般我們熟知的利用魚叉、魚槍射殺,也不是利用包藏魚鉤的誘餌垂釣,更不是使用有細小孔洞的魚網將所有大小不一的漁獲蝦貝捕撈上岸。
阿美族人利用大自然的素材,為魚蝦營造一個具有三層結構的人工魚礁,提供魚蝦尋覓、躲藏的機會,感恩大地、感恩土地的環保觀念讓這個小小的生態系得以循環而生生不息,也因為有節制的捕捉,可以穩定的維持魚蝦的數量,阿美族人的生態捕魚是不是很聰明呢?
另外在小溪流的上游還有一大片綠色的水生植物,這些植物都是可以吃的野菜。因此體驗完巴拉告捕魚之後,還可以採摘野菜,這些新鮮現採的野菜等下還能拿去加菜做火鍋。馬太鞍地區的溪水很乾淨,只有乾淨完全無汙染的水源才能讓它們生長得如此旺盛、密集,每一株都頭好壯壯綠油油~
當然00姐覺得最棒的是摘完的野菜可以加到火鍋裡烹煮,什麼?有火鍋?沒錯,來到馬太鞍別忘了要品嚐阿美族的「石頭火鍋」!
以前阿美族人上山或外出,會利用當地的現有資源煮一鍋香氣四溢的食物,想要溫暖身體、恢復體力嗎?最快的方式就是來一大鍋熱騰騰的火鍋啦!竹筒當鍋具,檳榔葉製成簡單餐具和湯匙,加上新鮮食材,最原始的美味不吃嗎?
新鮮的魚處理好,放入剖半的竹筒,加上冷水和薑絲,再把一旁已經加熱好的石頭一塊一塊的依序放入水中,攝氏可達八百度的石頭一入水,立刻讓冷水產生咕嚕咕嚕的氣泡,沒多久就讓水煮開了,魚肉也逐漸變熟,瞬間的高溫還能立刻鎖住食材的鮮美!再加上剛才自己動手採的水芹菜,大把大把放入竹筒裡不手軟,等到食材熟了、湯也煮沸、煮滾了(超燙),再加上一些米酒,熱騰騰的石頭火鍋就完成了!
不只石頭火鍋,另外還有搗麻糬(杜崙)、原住民歌舞學習表演、繽紛幸運頭飾DIY等部落特色體驗,很多豐富又有趣的活動可以參加,另外也有溼地生態導覽、以及原民文化的介紹解說,藉由簡單的活動讓你對馬太鞍地區的文化與最道地的農村生活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
如果你不想參加體驗活動也沒關係,這邊另外也有生態館,裡面有紅米區以及新成立的種子區,特別介紹馬太鞍地區的紅米、濕地生態和收藏滿屋近百種的種子,也可以利用各種種子製作可愛的DIY小物。
另外,除了馬太鞍濕地園區內的欣綠農園,如果你對農夫體驗或是食農教育這一塊有興趣,想認識、了解更多關於農遊的故事,00姐推薦你到瑪布隆農場。瑪布隆是阿美族語「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希望用愛、心、手,聚集族人的希望、智慧與力量,一起勞動、一起吃飯、一起利用土地與大自然的資源,用最無毒無害的方式,分享與傳承原住民對土地的熱愛與經驗智慧,只有【親自動手】體驗、採集、抓食,才會明白這些生命力旺盛的野菜與作物的價值。
聽著農場主人的介紹和理念,00姐覺得很感動。瑪布隆農場是由一位從都市返回部落接班家中農業的女青年建立,因為熱愛土地和家鄉,她用自己的雙手,一個女人、一個外婆,再加上假日農夫(丈夫)組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瑪布隆農場。在這裡,我們一起體驗拔蘿蔔、學著炒黑豆,每件事情都讓身為都市飼料雞的我們驚艷不已,也覺得能夠自己動手很有趣。對了,我們另外吃到一種特殊的作物-食用肖竹芋,口感脆脆、粉粉的,有點像菱角、玉米和馬鈴薯滋味的澱粉類作物,很特別。當然,瑪布隆農場還有其他不同的體驗可以參加,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直接詢問農場主人唷~
其他行程參考:
【懶人出遊系列】食農教育趣,不稱職農夫初體驗之柚稻東豐小秘境啦!
【懶人出遊系列】食農教育趣,不稱職農夫初體驗之舞鶴飄香,奶香、茶香還有久久不散的咖啡香!
【懶人出遊系列】食農教育趣,不稱職農夫初體驗之壽豐食在好農好美味!
-相關資訊參考-
馬太鞍溼地-欣綠農園 地址:花蓮縣光復鄉大全村大全街55號 電話:03-870-1831、0931-265-898(朱進郎) 備註:鄉土餐/特色風味餐、農產品伴手禮、體驗活動(巴拉告、搗麻糬、種子館導覽、石頭火鍋體驗...等)
瑪布隆農場 地址:花蓮縣光復鄉大華村大華街32巷11號1樓 電話:0973-610-438(柯春伎) 備註:有機雜糧、本土野菜耕種、農夫田園體驗、炒黑豆茶
覺得這篇文章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