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元一九二一年鋪設天送埤到土場及歪仔歪的森林鐵路,並將辦公室和貯木池由員山移羅東,
後來羅東取而代之成為繁華的木材城鎮。
西元一九二四年,更將森林鐵路延伸到羅東,由蒸汽森林火車來運送木材,
全長36.4公里,加快了太平山林場的開採速度和羅東繁華。
西元一九七六年開始,太平山限制伐木,結果林場逐漸沈寂,昔日盛況,如今已不復存在。
一大片的林木裡,除了可以見到許多不同品種的樹木之外,
還有著許多昔日運送木材,如今已退休的老火車頭們、老鐵道、婉延的環池步道、生態植物保護區
訴說著羅東森林鐵路的歷史木牌、木材雕塑藝品展、舖著許多刻有林木及生態知識的地磚等景觀
林務局將原羅東林場規劃為林業文化園區,
原有的貯木池變成了自然生態池,並添設環湖木棧道,
同時整修昔日的竹林車站,並於園內展示昔日的蒸汽火車、森林鐵路,
以見證台灣林業發展的歷史。
進入園區,即看見整排成區的舊式建築,是日據時代留下來的林務辦公室及員工宿舍。
日式木造的竹林車站經過整修,恢復原有的古樸舊貌。
在車站與貯木池之間,重鋪了一段羅東森林鐵路,軌道上前後各放一輛老火車頭,
一拖著客運車廂,一拖著巨粗木材,
反映了當年這條鐵路的任務,既做為貨運,也提供客運服務。
兩輛火車頭都是老式的蒸汽機車,簡稱「S.L.」(Steam Locomotive),每輛機車重12噸,
具有三個動輪及水槽,約是民國四、五十年(1951~1961)期間,由台灣機械公司所製造,
當時仿造日本川崎株式會社的機型所改良的,所以有「土產的混血機車」之稱。
沿著鐵路軌道走到底,右側的草坪展示幾件用檜木雕刻的作品,
草坪邊緣另有展示棚放置三輛同型的蒸汽機車老火車頭,並有羅東森林鐵路的歷史簡介。
在這裡會一直聞到 木會 木 香
參觀完火車頭,步上環湖棧道。環湖一圈,約十餘分鐘。
高架的木棧道,沿途設有觀景平台可欣賞湖景。
湖面上仍可見少數漂浮的木材,讓遊客感受昔日林場貯木池的風貌
山上砍伐下來的木材,存放在貯木池中泡水,主要是為了防止日曬裂開
這裡的步道很特別...都有鋪設厚削木片
春不老
別名有蘭嶼紫金牛、東方紫金牛等名稱。
由於其葉四季濃密,結實多量,故被視為吉祥之樹,
象徵多子多孫,有長春不老之意,
因而得名:「春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