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伊達邵部落,發現美景之外,不一樣的日月潭!

輕旅行_阿諺

說到日月潭,你會想到什麼?是如詩如畫的湖光山色?還是當地知名的紅茶、總統魚?來到日月潭,除了賞美景吃美食,也一定要認識居住在此的原住民族─邵族,他們豐富的文化傳統與特色,絕對讓你有趟收穫滿滿的旅程,也能從不同的角度,發現不一樣的日月潭!

不一樣的旅程,從湖畔的鹿臺教室出發!

位於日月潭東南岸的伊達邵部落是現今邵族最主要的聚落,該地有著熱鬧的商店家與美麗的碼頭風光,而成了許多遊客來日月潭必訪的地點。

但想要來趟更不一樣的日月潭之旅,除了遊湖逛商店街外,到伊達邵碼頭旁的伊達邵遊客中心二樓「鹿臺教室」,參加免費的講座與手作活動,或是至邵族文化協會官網預約導覽服務,都能讓人更深度的認識邵族,發現日月潭美景之外的魅力!

走上伊達邵遊客中心二樓,便能看見充滿邵族文化特色裝飾的 kalapaw 鹿臺教室。這個美輪美奐的空間,是保存邵族重要知識體系寶藏的場域,也是將邵族介紹給普羅大眾的平臺。

在這裡,可以眺望湖畔風光外,也能來杯在地小農咖啡、紅茶,進行手作體驗、聆聽講座,感受更深度的日月潭。

這裡有展售部落族人的特色伴手禮,來到日月潭,帶回一點更在地、更具特色的禮物吧!

此外,在鹿臺教室也能參加手作體驗,只要事先至邵族文化發展協會網站預約,就能體驗手作編織的貓頭鷹、奇力魚等當地文化產品,為旅程留下不一樣的紀念。

從衣飾到祖靈: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

日治時期描繪邵族的明信片。圖/邵族文化發展協會 提供

2001年被正名,目前約有800多人的邵族,是台灣目前16個原住民族中,人數倒數第三的。雖然邵族人數較少,他們卻相當的團結,並且也保存了相對完整與豐富的生活文化與歷史記憶。

參加鹿臺教室免費的邵族族服認識與體驗,從美麗的族服演變開始,就能一步步地看見邵族的生活日常,還有獨特的「祖靈籃」信仰。

邵族的服飾最早為皮製品,但在與外人交流後,開始從皮衣演變成布衣,並且輔以邵族的編織技術,而演變出獨具特色的傳統衣飾。在傳統衣飾中,以男性衣服胸前的幾何圖形下襯麻布最具代表性。這樣的掛布可以裝東西,而掛布上的紋路,稱作「達戈紋」。

而會有這樣的「達戈紋」傳承,其實是在復興邵族文化時,從頭目家中祖靈的衣服上發現的。之所以能夠從祖靈的衣服去發掘,這都是因為邵族獨一無二的信仰─「祖靈籃」文化。

祭司與祖靈籃。圖/邵族文化協會 提供

在邵族人的家中,都會有個裝有祖先衣飾的藤籃,稱為「祖靈籃」或是「公媽籃」(邵語:Ulalaluan),是具體化祖靈的存在。在播種祭、狩獵祭等祭典其間,都會有個很重要的環節,便是由祭司祭祀各家祖靈籃。除了祭典外,像是搬家、結婚、買新車、遇到不順的事情等,也會取下自家祖靈籃,請祭司禱告。

邵族主要的祭司為女性,現今亦稱為「先生媽」( 邵語:Shinshii ),工作主要是主持邵族人生活上的重要事件,特別是在祭儀期間祀奉祖靈籃。要成為先生媽,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除了須通過一連串儀式入戶邵族男性家族,還須坐船到日月潭中央的拉魯島,尋求祖靈的認可。目前邵族先生媽人數有6人,近日,又有一位即將登上拉魯島尋求祖靈認可的先生媽誕生,是近年來部落裡非常重要的大事。

在邵族的多樣祭典中,最盛大的便是每年農曆七月最後一天到八月二十左右的祖靈祭了(邵語:Lus'an),而這也象徵著邵族的新年到來。每年隨著有無主祭者的產生而分為小過年與大過年兩種。若是小過年,女祭司祭拜祖靈籃後,各家戶飲酒後即結束。如果是大過年,部落族人每晚會在祖靈屋前,由長老帶領族人吟唱歌謠、舞蹈,為期將近一個月之久。

目前唯一仍每年持續舉辦祖靈祭的,僅有伊達邵部落。祖靈祭持續時間較長,並且會在邵族各家戶舉行,所以會至人潮較多的伊達邵商店街一帶。而想要親眼見到祖靈祭的神聖與十足魅力,在農曆八月一日開始,這樣的祭儀便會啟動,有機會在那段時間經過日月潭,除了「看熱鬧」,不妨也掃描特別設計的QR Code,更認識邵族這項重要的祭儀喔!

療癒身心杵音展演 聽見邵族的美

圖/邵族文化協會 提供

在祖靈祭開始,部落的婦女們會敲擊杵音,用以通知遠方狩獵的男子,而這樣的杵音敲擊是非常長時間的,需要有一定的耐力與體力。杵在邵族中,是個非常重要的文化象徵,除了祭儀時會有的杵音敲奏,因為日治時期以來「觀光化」的影響,邵族也有著另一種形式的杵音展演。

想要聆聽清脆的杵音與邵族人嘹亮的歌聲,不必一定要等到祭儀期間。在平時的鹿臺教室,不定期的會有免費的杵音展演可以欣賞。演出者皆為部落耆老,他們樂於向大眾分享邵族文化的美妙,相信只要來聽過一次,就會永遠難忘!

邵族部落走讀 看見湖光山色之外的故事

若是想要更進一步認識邵族的現況,也可以預約參加邵族文化發展協會提供的遊程服務,讓族人帶領你走入部落,發現日月潭邊少為人知的故事。

在日治時代興建日月潭水庫後,邵族人被迫遷到如今的伊達邵(紹語: Baraubaw )部落。然而戰後,邵族仍舊面臨著土地不斷為外人所侵占的命運,直到921大地震後,一大部分伊達邵部落的居民,更因此流失賴以為生的家園。

目前有不少族人們居住在商店街上頭,通往水社大山登山口小路的沿途,當地人稱這裡為「伊達邵街」。平時不開放外人進入,除非有預約導覽,才有機會走進部落,認識更多。

漫步在範圍不大的伊達邵街,隨處可見邵族意象的圖樣與族語看板,這些都是族人們力圖保存與振興邵族文化的努力;而一棟棟仿傳統家屋外型的單層樓建築,其實是因應震災後「臨時」的居所,背後有著許多的故事,反映著邵族一路走來的艱辛。

來到好山好水的日月潭,除了放眼所見的美景,不妨換個角度、換個方式,走一趟更在地的旅程!

透過參與鹿臺教室與伊達邵文化發展協會的活動及導覽,發現原居於此的邵族人們,他們豐富的文化美麗與一路走來的故事,讓你對這個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有了更多的發現,得到更不一樣的驚喜!

更多邵族文化體驗與導覽,請至邵族文化發展協會預約參加:https://www.facebook.com/mitathau

原文連結:https://travel.yam.com/

覺得這篇文章讚:

分享這篇文章

facebook
twitter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