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萬華|剝皮寮歷史街區 紅磚老街區新蛻變 寶島歌王紀念特展進行中
為了不留下走馬看花的缺憾,「想像力」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只要學會善用它,就可以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到達任何地方,聽起來雖然很複雜,但是做起來其實很簡單,首先讓想像力成為羽翼,接著再將現場圖文解說化為助力,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舉飛向高處,以俯瞰之姿,把整個「剝皮寮歷史街區」留覽無遺。
剝皮寮歷史街區|範圍
臺北市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艋舺街區發展的最佳見證者
位於萬華區康定路、廣州街及昆明街口的「剝皮寮歷史街區」,是一處飄散百年風味的街道,隨處可見的紅色磚牆、拱型騎樓以及雕花窗櫺,將清代的街型完整地呈現出來,不僅是臺北市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還成為為艋舺街區發展的最佳見證者,因為這裡可以同時欣賞到從日治時期到戰後時期的建築特色。
剝皮寮歷史街區|地名由來
「剝皮」的名稱由來有許多說法,有的認為「剝皮」之名來自於剝樹皮或是剝獸皮,也有的認為「剝皮」是「北皮」閩南語的諧音,因為據說清代的地契上曾以「福皮寮」、「福地寮」為這裡的地名,到了日治時期則被改為「北皮寮街」,不論何種說法正確,它曾經展現的光輝歲月和歷史價值,是無可取代的。
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計劃,雖然是要改善臺灣的衛生環境和道路狀況,但也新闢了廣州街、康定路和昆明街,廣州街於是變成為主要幹道,所以商舖店家的門面全部都轉向廣州街,康定路173巷則隱身成目前的小巷子。老松國小成立之後,這裡被劃入了學校擴建空間用地,種種因素的產生,讓不同時代的街屋樓房被保留下來,形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歷史街區。
剝皮寮歷史街區|區域特色
建築若是少了人,故事就會顯得沒有溫度
所謂清代傳統街屋,指的是是典形的狹長式連棟建築,兩戶共用一個牆壁,主要就是節省成本的考量,住商混合的方式,更是將內部空間利用發揮到極致,一般都是前舖後居,也就是前面當店面後面當住家,或是下舖上居,就是樓下是店面,樓上當住家,這種因應臨街做生意的設計,說明這裡曾經是商業繁榮的地方,街屋前方的亭仔腳,也就是騎樓,除了為行人遮陽避雨之外,也是店家擴大做生意的空間,種種設計無不凸顯先民克服環境限制的巧思。
有別於傳統街屋,整排讓人驚艷的牌樓厝不只抓住所有人的目光,別樹一格的立面更是將接街道裝飾的光彩奪目,不論是泥塑浮雕還是綠釉花磚,都讓眼前的世界變得更加豐富精彩。腳下鋪地的紅磚,埋藏著許多的彩蛋,仔細一看會發現不少刻有「TR」和「S」的英文字紅磚,同時搭配菱形的格紋,原來TR是「台灣煉瓦株式會社」的簡稱,S則是英商「撒木耳煉瓦會社」的簡稱,它們都是日治時期台灣紅磚的代表作,有著紅磚界LV的暱稱,用這些紅磚來蓋房子就代表著主人家非富即貴,人字形的舖設方式,更蘊藏著人丁興旺的美好寓意。
多元的產業文化也是這裡的一大看頭,不論是傳統公共澡堂的「鳳翔浴室」,還是提供茶飲以及點心的「秀英茶室」和「長壽號茶桌仔店」,又或是販售煤炭、木炭的「土炭市」、費用較為低廉的「日祥旅社」,都為這個歷史街區增添了許多的亮點,建築若是少了人,故事就會顯得沒有溫度,而這裡卻是亮度、溫度都有。
剝皮寮歷史街區|藝文活動
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的絕響
為了活化剝皮寮歷史街區的使用,這裡精心安排了許多的相關藝文特展、電影推廣及文化歷史的宣導教育,為的就是拉近遊客的距離,橫跨三個展區的「寶島歌王洪一峰十週年紀念特展」,是這段展期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不只以他的經典歌曲「思慕的人」、「舊情綿綿」及「黑狗兄返來了」巧妙地串聯起三大展區,期間還規劃許多的精彩活動,包括「洪歌星卡拉OK金嗓大賽」、「時光更衣間」旗袍變裝體驗、「老時光電影院」、「拉吉歐LIVE SHOW」歌手現場演唱等,期許為所有的人帶來更多及更深的體驗。
展場中的一張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相片裡的洪一峰老師就坐在鋼琴前,回首凝望著所有的人,深情款款的模樣讓我想起了泰戈爾說過的一句話:「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的絕響」,一個創作經典,演唱經典,到成為經典的人,至今仍用他的方式鼓舞著所有的人,藉由歌聲和影音相片,祝福大家都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努力地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經典時刻。
這次你真的必須靠近一點,你才可以感受到,剝皮寮歷史街區的潛沉與蛻變,是為了能夠再次翱翔高飛,並且迎向陽光,重回萬年繁華的那個艋舺。
剝皮寮歷史街區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巷服務專線:02-2302-3199開放時間:街區|9:00~21:00室內|9:00~18:00休館|固定週一備註:「寶島歌王洪一峰十週年紀念特展」展期自9/23~10/30
*防疫期間請遵守相關規範
看更多台北市旅遊資訊請參考:台北旅遊網 Facebook 與 台北旅遊網 Instagram!
原文連結: https://pse.is/4jf85g
覺得這篇文章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