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搜尋推薦結果

台南安平夕遊出張所|生日彩鹽、開運雪鹽燒,吹著鹹鹹的海風享受安平愜意生活

台南安平夕遊出張所|生日彩鹽、開運雪鹽燒,吹著鹹鹹的海風享受安平愜意生活

Aug 16, 2021作者:卡夫卡

夕遊出張所位於台南安平的景點,原為日本時代的台灣製鹽株式會社出張所,館內免費參觀的,可以自在暢遊日本時代的木造建築與多彩的生日鹽,夕遊出張所顧名思義記得下午時分來,吹著涼涼的海風吃下午茶,體會安平之美,與大家分享停車、門票、菜單、商品、生日

高雄│天空之城 岡山醒村文化景觀公園 充滿時代感的好拍場景

高雄│天空之城 岡山醒村文化景觀公園 充滿時代感的好拍場景

Jul 21, 2021作者:joci

還記得《一把青》裡,上演著軍眷生活酸甜苦辣的場景「南京仁愛東村」嗎?!漫步取景地岡山醒村,斷垣殘壁之中,不掩昔日的風華,發思古幽情之天空之城是好拍點..岡山有許多眷村,因為它是重要的空軍基地,醒村對我來說是個有回憶的眷村我是岡山人,出生在岡

台中│科博館水煎包,超過50年歷史的銅板價傳統下午茶!

台中│科博館水煎包,超過50年歷史的銅板價傳統下午茶!

Jul 15, 2021作者:柚香魚子醬

這間科博館水煎包可以說是不少台中人的下午茶首選之一,據說經營超過了50年的歷史,每當下午開賣後的人潮總是絡繹不絕!除了最有名的水煎包之外,同時還有販售甜甜圈、潛艇堡、肉鬆蔥捲、葡萄奶酥、酸菜堡與彩頭酥等等,銅板價的傳統下午茶難怪如此受歡迎!

高雄|旗後砲臺:站在富含歷史歲月的砲台,一覽現代都市美景

高雄|旗後砲臺:站在富含歷史歲月的砲台,一覽現代都市美景

Jun 30, 2021作者:妮妮用類單紀錄生活

自從看了《更窮遊豪華團-台灣篇》後就很想找機會來旗後附近,旗後砲臺上的風景居然被節目拍的這麼吸引人,加上有偶像的加持就更想來了哈哈哈哈哈,半個下午的時間可以將旗後砲臺、高雄燈塔、旗津彩虹教堂等景點連成一線,如果時間更充裕的話也可以更深入參訪

宜蘭|神木園:走進阿凡達電影場景!亞洲最大檜木神木園,神木以歷代古人命名,像在閱讀歷史故事

宜蘭|神木園:走進阿凡達電影場景!亞洲最大檜木神木園,神木以歷代古人命名,像在閱讀歷史故事

Jun 25, 2021作者:帆帆貓

宜蘭力麗馬告生態園區的神木園,是全亞洲最大的檜木神木園,有近百棵千年以上的紅檜與台灣扁柏,並以歷代古人命名,神木姿態萬千的昂然於園區之中,就像走進阿凡達的電影場景。因為要保護這些珍貴的神木,同時要防範盜木的山老鼠,所以園區出入管制很嚴格,可

台南公園旅行|疫情過後再出發,找一個屬於自己的公園記憶

台南公園旅行|疫情過後再出發,找一個屬於自己的公園記憶

May 31, 2021作者:陞爸

公園是城市裡的綠洲,美麗的綠地上乘載著許多人們的浪漫故事,就像每段故事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獨家記憶,每個公園也都有著不同的特色美麗的台南有著許多不同的特色公園,森林、大海、生態、歷史或是可愛的主題與設施等,讓公園旅行也變得有趣了起來,跟著文字與

屏東墾丁│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 鳳凰花、神社鳥居、廢墟遺址、悠悠歷史辛酸與美感交織

屏東墾丁│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 鳳凰花、神社鳥居、廢墟遺址、悠悠歷史辛酸與美感交織

May 28, 2021作者:joci

去墾丁的人很多,去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就沒那麼多其實,裡面別有洞天,除了主角"瓊麻",還有神社鳥居、廢墟遺址等尤其在鳳凰花開時,藍天白雲下的熱情如火,卻又帶著荒涼的味道,非常的有fu,很值得去走走台26線往貓鼻頭的路上,隱

桃園龍潭|大平虹橋:漫遊「糯米橋」,欣賞全國歷史百大建築

桃園龍潭|大平虹橋:漫遊「糯米橋」,欣賞全國歷史百大建築

May 10, 2021作者:旅遊夜市趴趴走

在三坑老街逛完之後,大家還可以去附近的大平虹橋走走然後拍照唷,看了一下指標發現附近還有櫻花步道能觀賞,等季節到時來訪一定很美吶在草坪區可以看到幾隻以牛為意象的造景,打造充滿農村的風情,有些路還可以看到以前的樓梯,但是現在已經封路不能通行了沿

新竹竹北|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老宅修復改建,探索歷史與文化!藏身巷弄的特色小店、客家傳統美食

新竹竹北|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老宅修復改建,探索歷史與文化!藏身巷弄的特色小店、客家傳統美食

Apr 27, 2021作者:果果愛Fruitlove

竹北特色景點,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探索歷史、挖寶小店、欣賞藝術與荷花、文化傳承,親子寵物友善竹北新瓦屋興建於西元1805年(清嘉慶10年),廣東饒平林孫檀家族建立的單姓聚落,使用客家語,占地約1.6公頃,是一座封閉型的村莊,四周有圍牆隔絕

新北三重|空軍三重一村:復古眷村~不只是拍照打卡,還有免費身歷其境的甬道體驗

新北三重|空軍三重一村:復古眷村~不只是拍照打卡,還有免費身歷其境的甬道體驗

Apr 26, 2021作者:美遊記

當年他們離鄉背井,告別親友,他們來自四面八方,背景不同,他們投身軍旅、遷移來台,「台灣」是他們唯一的歸處,「眷村」成為他們生活的地方,共同的目標讓他們彼此接納,堅強的信念使他們互相融合,一股新興的力量於是產生,逐漸由內而外,從個人到群體,表

關閉視窗

儲存至我的收藏

關閉視窗

新增收藏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