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學校由水頭鄉僑集資於1932年興建,建築本體面積達631平方公尺,仿傳統書院採「回」字型的平面格局,均為一層樓高,是俗稱番仔厝的類型。
民國94年,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依原貌重新整修設為展示館,主要敘述早期金門居民至海外工作的發展過程,以他們離鄉背景的辛酸 與其對家鄉的貢獻,讓後人了解由此所形成的僑鄉社會。
金水國小是許多金門老人的母校,落成於民國21年,建築格局呈回字型,
正面山頭飾有精美的雕刻及花草、天使等泥塑裝飾,增添活潑色彩與民俗之美,
校內保留了昔日課堂原貌,
並闢有「出洋客的故事」展示館,介紹金門人出洋的血淚滄桑歷史,
是研究金門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史冊,金水國小目前隸屬國家公園管轄區。
政府於民國三十九年借來作為國小,而後又歸還黃家。
金水國小是具有阿拉伯風味的西式建築,山牆上有泥塑的鮑魚、天使、梅花、牡丹、葡萄、鳳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