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 再次遺留在上海!
是這幾天一直徘徊在心中的疑問
上海 是個新舊交替的城市
起飛的比其他城市還晚 卻有著最時尚的頭銜
又是如何在這城市 生活著?
這城市
應該是繼Paris後 第二個讓我著迷的城市
四年前的世界博覽會 是我第一次踏上這城市
那次的感受 到現在還餘悸猶存
現代與古老的交錯 老建築與新大樓的反差
讓我覺得 很不可思議
尤其是人, 的思考方式
更是讓我不解其中
有的人 辛苦著為了那每個月3000的工資打拼
有的人 憑著投資契機踏上了富貴的列車
物價指數高於台北 / 香港之間
他們
到底如何生活在這城市?
這又是我另一個疑問
.

是我一直想再多看一眼的畫面
<上海外灘>
.

在我的印象當中
上海外灘 已經模糊
只記得 四年前來到這時 是跟著幾個好友一起
那時候的氣溫比現在稍高幾度
但 怎麼記憶當中的 比現在還冷
這次
獨自一個人到外灘看夜景
R笑說 怎麼自己一個人會想去外灘
其實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只是一種 "hi 好久不見 ~ 老朋友" 的感覺
外面的溫度 大概只有3~4度
但一個人在外的我 卻沒有四年前的冷
也許
現在的我 不孤單了
也許
因為知道 另一個地方 有個疼我的人 在等著
絢爛的燈光秀
明亮的外灘建築
車水馬龍的對外道路
這是個絢麗有有點諷刺的城市
有的人 帶著掏金夢來此地 卻心碎逃離
有的人 帶著期待的心到此地 卻撲朔迷離生活著
有的人 一出生就生長在此地 卻辛苦一輩子也供不起樓房
有的人 卻在這城市 建立自己的自信 到此落地深根
我說呢
上海阿! 真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啊 ~
南京東路
在台北 也是條主要幹道
在上海 是條通往外灘的步行街
上海與台北的連動 從路名開始
曾幾何時
原來台北還是有China的血液存在
即使政治吵得沸沸騰騰
但 當我們到了上海
說真的 從來也感受不到內地對台北人的排斥感
人嘛 有什麼好那麼多的歧視呢
說真的
來來往往的道路上
看到很多國際人
不論什麼膚色的人 都在這大城市裡生活著
像是複製香港一樣
是香港的放大版本
我想
這新舊的交替 如何擦出不同的火花呢?
但這樣的交替 也造就了迷人的魅力上海
一個上海朋友 訴說著小時後的上海故事
稍長我兩三歲的朋友 已經有個9歲的小孩
他的家鄉在上海與浙江交界的水鄉古鎮
自家開著小飯館
七八歲時 才有黑白影像的電視存在
以前小飯館的上海菜有著獨門絕活
梅干扣肉的不同烹調方式 不藏私的跟我分享
還有上海獨門的蛋炒蟹
他一邊開著車 一邊分享著故事
我聽著聽著 打個哈欠
也許 我無法記住那些獨門絕活
但 聽著這些故事 實在有趣
揉了一下眼 捏捏自己的大腿 繼續聽著他的故事
這
應該是這趟旅程 印象最深刻的事
.

田子坊
是個石庫門建築
也許 現在的田子坊 已多了商業氣息
沒有以往的藝術性存在
但是
她迷人之處 還是令人想一探究竟

若熟悉藝術的朋友
對這幅畫 應該不太陌生
這次重新看到這幅畫
也不知怎麼來的
有種親切感 油然而生

搭texi 到這個入口處
所有的記憶都浮上心頭
對
就是這裡


建築
花
人
道路
老舊城市
外國人

明明中式的空間
卻西式的餐點
明明中式的建築
卻西式的戶外空間

明明 上海女人的刊版
卻旁邊多了巴黎鐵塔的海報

中式牛皮味的粗糙感
在這小店當中一覽無遺
卻有著懷舊情節在裡面
心情很複雜

聞起來 會想到奶奶的上海面霜
原來
裡面還有著老上海的化妝品
記憶的連結 也油然而生


一碗上海老豆花
其實 像極了在成都寬窄巷子的老味道
但
更好吃

這家 四年前來光顧過的獨立設計師服裝店
再次光顧
還是一樣的有元創性
只是 匯率的關係
讓我遲遲無法下手 買一件衣裳

明信片
像是連結著R的情節
因為他總是喜歡 到哪裡就寄一張明信片給朋友
看到這明信片
怎麼 讓我想家了

這是post box shop
寄給未來的自己
but
是真 or 假?
未來的自己 住在哪?
i don't know
活在當下吧!
.

Goodbye Shanghai!
Goodnight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