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 一日遊 親子 吃到飽 櫻花 秘境

澳門 大三巴 大炮台 哪吒廟 戀愛巷 玫瑰堂 議事亭前地

有位高中同學在澳門工作,一些同學便利用小孩放暑假,組了一個拋夫棄子團去澳門拜訪同學兼旅遊,我雖然不符合拋夫棄子團會員的資格,但是機會難得,馬上就報名參加,我們自己買了機票,由在澳門的同學幫我們訂了酒店,便前往澳門展開三天兩夜的自由行。 輕旅行圖片-1

同學經常往來台澳之間,建議我們搭復興航空在時間上比較方便,暑假機票加上機場稅後一張要9500元,真是不便宜,不是和金門差不多距離,票價差很多,因為早上7點40分的班機,我們5點天才微亮就從家裡出發,前一晩怕隔天起不來根本就不敢睡,才小睡2個小時而已,不過大家還是很興奮第一次能和同學一起出國,有些同學從畢業後就失連了,最近幾年靠facebook又把同學們一個個串連在一起。 登機門在第一航廈的1B,表示要搭乘接駁車到機場中間登機,在等接駁車時大家都拼命低頭打卡。

輕旅行圖片-2

輕旅行圖片-3

飛機餐很簡單,但這筍絲炒飯的味道還不錯。

輕旅行圖片-4

持台灣護照入境澳門免簽證30天,只要填寫澳門入境單就可以了,搭乘飛機時空姐會發;澳門機場不大,旅客也不多,很快就通關進入澳門,而在澳門的同學已經派秘書、導遊和交通車在機場外等我們了,不是自由行嗎,同學已經貼心的幫我們安排好所有的行程了。 我們先來到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澳門歷史城區参觀,由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含20多處歷史建築,在2005 年7 月15 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輕旅行圖片-5

大炮台城堡,建於1617至1626年間,主要用以防範海盜,1622年荷蘭人企圖入侵澳門,但被葡萄人用城堡上的大炮擊退,又名為聖保祿炮台,澳門居民習慣稱這裡為『大炮台』。

輕旅行圖片-6

大炮台城堡居高臨下,可以眺望澳門市區,這棟金色蓮花造型的建築物為新葡京酒店。

輕旅行圖片-7

輕旅行圖片-8

當地居民在大炮台廣場做運動、打太極拳。

輕旅行圖片-9

「大三巴」可不是「大三八」,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古蹟非大三巴牌坊莫屬,原本是一間1637年竣工的聖保祿教堂,曾先後經歷三次大火,屢焚屢建,最後一次1835年的大火整座教堂幾乎付諸一炬,只剩下現在看到得這個前壁遺址而已,『 三巴 』原為葡文『 聖保祿 』(S.Paulo) 的中文譯音,此後就被稱作大三巴牌坊。

輕旅行圖片-10

大三巴牌坊以花崗石為建材,寬23公尺,高25.5公尺,共分為五層,融合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與東方建築的風格,雕刻精細,這中西合璧的設計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是獨一無二的。大三巴牌坊是每個來澳門的遊客必遊的景點,無時無刻都有大量的人潮,每個人都想和這牌坊來一張合照,想拍到沒有人的風景照是不可能的任務。

輕旅行圖片-11

大三巴牌坊的背面,側邊原本有個樓梯可以讓遊客走上去俯瞰整個大三巴附近的風景,但不知什麼原因目前封閉。

輕旅行圖片-12

後面還有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可以免費入內參觀。

輕旅行圖片-13

大三巴牌坊前的古老麻石台階,而再過去的小廣場稱耶穌會紀念廣場,為了紀念耶穌會在傳教事業和中西文化交流所作的貢獻而命名。

輕旅行圖片-14

廣場旁有對男女的雕塑,在圓圈內一名中國女子將蓮花獻給葡國男子,上面還有仙鶴棲身於圓頂之上,象徵中葡之間純潔的友誼。

輕旅行圖片-15

大三巴牌坊右後方有一間哪吒廟,創立於1888年,1901年改建,為兩進式磚木的建築,面積狹小,主要由門廳和正殿組成,中間沒有天井,是傳統中式廟宇所罕見。

輕旅行圖片-16

旁邊的舊城牆遺址建於明朝隆慶三年(1569年),雖然看起來不起眼卻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

輕旅行圖片-17

澳門的陶瓷街牌上面有中文,下面有葡萄牙文,整個設計簡單又美觀。

輕旅行圖片-18

大三巴街和大三巴右街之間有一條不起眼很容易就錯過的戀愛巷(Travessa Da Paixão),其實戀愛巷原本的名稱應該是耶穌受難巷,不知怎磨被翻譯成戀愛巷,全長約50公尺,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

輕旅行圖片-19

這裡的房屋混合新古典主義和現代主義不同的建築風格,色彩鮮豔,很有歐洲古典的味道,難怪吸引許多電影和連續劇來這裡取景拍攝如游龍戲鳳和伊莎貝拉等。

輕旅行圖片-20

輕旅行圖片-21

輕旅行圖片-22

Soda Panda是澳門創意商品的品牌,用可愛的熊貓當logo,每個產品都蠻有設計感,值得進去逛逛。

輕旅行圖片-23

輕旅行圖片-24

大熱天走一下就很渴,買了一瓶椰奶喝,可惜奶味太重,喝了幾口就膩了,更不止渴,失策。

輕旅行圖片-25

然後經過一條兩旁都是商店的手信街(禮品街),我們只對吃的伴手禮有興趣,其中鉅記餅家和咀香園餅家在澳門最有名,幾乎在所有的名勝景點都有他們的分店,所以不用怕買不到,我們只是先進去試吃看看,沒想到每種都嚐一下,吃了一輪下來就飽了。

輕旅行圖片-26

輕旅行圖片-27

鉅記餅家很大方,各式各樣的糕餅都大塊大塊的給人試吃,又怕客人噎著,一旁也有準備白開水,很貼心,他的杏仁餅、鳳凰捲、肉乾都蠻不錯,尤其杏仁餅味道很香,吃起來酥酥的,非常好吃。

輕旅行圖片-28

輕旅行圖片-29

輕旅行圖片-30

輕旅行圖片-31

這間商店貼滿滿的標語吸引了我們的注意,不得不給這間店的老闆拍拍手竟然能想出這麼多的口號標語。

輕旅行圖片-32

玫瑰堂(葡萄牙語:Igreja de São Domingos),正式名稱為玫瑰聖母堂及聖多明我教堂,奉玫瑰聖母(Our Lady of the Rosary)為主保,由天主教澳門教區管理,建立於1587年,最早只用木板搭建,所以當地人稱為「板樟堂」,直到17世紀才改為磚石的結構,在1874年曾因火災而焚毀,現在看到的規模是之後重建的,是中國的第一所教堂。

輕旅行圖片-33

教堂內部色調柔和,採光充足,給人一股平靜祥和的氣氛,有別於大部分教堂的暗色調給人很嚴肅的印象,進入教堂記得要脫帽子以示尊重。

輕旅行圖片-34

輕旅行圖片-35

輕旅行圖片-36

懺悔室。

輕旅行圖片-37

再往前走就是澳門的市中心議事亭前地了,周圍有不少歐式的歷史建築物,走在這裡彷彿置身在歐洲街頭的感覺。

輕旅行圖片-38

輕旅行圖片-39

兩側的建築大多建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其中民政總署大樓是澳門最突出的葡式建築物,於1789年建成,而地面上黑白色碎石波浪形的地磚,是1993年舖設,以作為行人專用的徒步區,黑白色的波浪形地磚和周圍色彩鮮豔的建物物互相輝映,散發出濃濃的南歐風情。

輕旅行圖片-40

議事亭前地,建於1784年,因為廣場前的噴水池是這裡的大地標,當地居民又稱這裡為「噴水池」。

輕旅行圖片-41

天主教澳門教區的首任主教賈耐勞 (D. Belchior Carneiro) 在1569年創立澳門仁慈堂,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而這棟仁慈堂大樓則建於18世紀中葉,19世紀後期又加建拱廊,是一棟富有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歐式建築物,這種風格的建築物,在斯洛維尼亞的首都朱布亞那也常會看到。

輕旅行圖片-42

1929年落成的郵政局大樓,為澳門市民提供電話服務到現在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

輕旅行圖片-43

澳門的計程車和香港一樣稱為「的士」,葡文為táxi,分成二種,一種是市區的士(黑色車身),可以在路上隨招隨停,一種是電召的士(黃色車身),只能電話叫車,但同樣以行走里數來收費,不過現在因為澳門的計程車數量不敷大量遊客使用,黃色電召的士有時也會隨招隨停。

輕旅行圖片-44

你看看這種黑色的市區的士乍看之下是不是很像台灣的警車,澳門人來台灣旅遊會不會把警車當作計程車招手叫車呢。

輕旅行圖片-45

澳門歷史城區有許多傳統美食小吃和特色商店,還有星巴克、麥當勞和一些流行服飾店等,如果不想逛賭場飯店裡「貴鬆鬆」的名牌街」,這裡倒是很適合像我這樣一般平民逛街的地方。

關閉視窗

儲存至我的收藏

關閉視窗

新增收藏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