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就是錢潮」這句話似乎不再只是代表商機無限,因為另一個層面意義就是,人滿為患造成的交通擁擠,影響旅遊服務甚鉅,若當地地方政府所開發的風景區,多數著重於建設但缺少管理,那麼遊憩品質更為人所詬病。
不論是本地客、對岸陸客或是國外觀光客,對於日月潭、阿里山熱門觀光景點,到處擠得水洩不通,多半不敢再嘗試,大家追求的是旅遊品質,跟團客有所區隔,因此人情歷史味的質感旅遊,才是大家所嚮往的;但其實也有不少旅遊勝地,因為規劃出完善的人數控管限制,在遊客也能配合情況下,而成為叫好又叫座的知名景點。
蘭博館常設展區 3-5分鐘上限20人
「要維持旅遊品質,就是訂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如同館徽所要傳達的精神,訴說著宜蘭建築景觀以及歷史人文特色的蘭陽博物館,於2010年5月18日試營運,10月16日正式成立。試營運期間的蘭陽博物館,曾於假日時刻吸引近2萬名遊客人次,但因館內空間有限且人力不足,影響參觀品質,也容易造成展覽物品毀損,館方因此採取入館人數總量管制。
避免「展場如市場」的窘境,蘭博館試辦為期1星期的展場流量管制,原定平日每2分鐘放行15人,假日每2分鐘放行20人措施,修正為平日每分鐘放行10人,假日每分鐘放行15人。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組員詹喻雯指出,試營運期間,曾經以領取號碼牌依時段入場的方式,但民眾認為排隊時間冗長且繁鎖,但是對於之後訂定的流量管制則多表贊同。「假日人潮擁擠時刻,我們會另外加派工作人員,於現場告知現場民眾等待時間,也有不少民眾因為不想等候,選擇離開,那麼展場就能更加掌握人數。」蘭博管管制入場區域分為為常設展區,遊客大廳及特展區,雖然設定放行人數,但現場仍可依照人數多寡而有放寬彈性空間。
綠石槽秘境 婉拒遊覽車探美景
位於台灣北海岸的石門老梅,其沿岸沙灘有一處非常獨特的「石槽」景觀,3月底開始到5月中旬退潮時分,石槽就會顯露出由石蓴、海髮絲所組成的獨特綠色美景,因稱之為「綠石槽」。北觀處表示,過去為保護這處神秘景觀減少人為破壞,並未列為北海岸景點推廣重點,如今研擬推廣生態旅遊,並採總量管制方式開放參觀,讓綠石槽美景呈現在民眾眼前。
由於「綠石槽」是歷經長時間的演變所形成的特殊海岸景觀,相當脆弱,擔心過多人潮帶來生態危害。北觀處副處長李來圓指出,正研擬在綠石槽海岸設計觀察步道,避免旅客下沙灘踩踏綠石槽。加上當地受限於地形限制,因此不設置大型停車場,等於是婉拒遊覽車讓大批旅客進入;減少人車紛擾,才讓春季限定的綠石槽奇景,近十年來在老梅海邊的潮間帶生生不息輪替上演,也在觀光和自然生態間,找到平衡點。
圖說:春季限定的老梅綠石槽奇景,於三月到五月退潮時分,就會顯露出由石蓴、海髮絲組成的獨特綠色美景,是北海岸最具魅力的景觀之一。(交通部觀光局北觀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