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三大古都建築之旅(2) 喀山—東西方宗教建築融合之美

俄羅斯政體屬於聯邦制,下轄22個個共和國,這些共和國大多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有自己的憲法、官方語言與較高自治權,其中「韃靼斯坦共和國」經濟實力強且民族特色鮮明,首都「喀山」建於1438年,過去千年累積的歷史遺產,與莫斯科、聖彼得堡並列「俄羅斯三大古城」。2025年我參加航向世界旅遊的旅遊團,帶我領略了這個融合東西方宗教建築的美麗古都,詳細旅遊行程請見:https://pse.is/87e98e

融合伊斯蘭與東正教文化—喀山克里姆林宮

「克里姆林」(kremnik)在現代國際普遍以為等同於「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代名詞,代表俄羅斯中央政府的權力象徵,其實在俄語裡不是指一個特定的宮殿名稱,而是泛指「要塞城區」,包含宮殿、教堂、瞭望塔與城牆、行政中心。喀山的克里姆林宮將「伊斯蘭與東正教」文化融合,在2000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與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純俄羅斯」風格大不同。

「斯帕斯塔樓」是進入喀山克里姆林宮的正門,常被印在韃靼斯坦共和國的官方紀念品及明信片上,是喀山的象徵地標。1552年沙皇伊凡雷帝攻克喀山汗國後下令修建,塔樓既是防禦工事,也是沙皇政權在伏爾加流域的象徵,更是俄羅斯東正教擴張的歷史見證。

「蘇尤姆别卡塔樓」位於喀山克里姆林宫正中央,融合了俄羅斯巴洛克與東方伊斯蘭風格,高約58公尺,分為七層,逐層收窄頂端成尖塔,塔頂朝東北方傾斜了1.9公尺,與義大利比薩斜塔齊名。傳說蘇尤姆别卡是喀山最美麗的王后,沙皇伊凡雷帝攻克喀山後強娶她,在婚禮前她從塔頂跳下殉國,成為喀山汗國滅亡的歷史記憶。

「庫爾謝里夫清真寺」被稱為「喀山王冠」,原建於16世紀,是當時此區最大的清真寺,後來被沙皇伊凡雷帝摧毀。2005年重建落成,正值喀山建城1000週年紀念,代表韃靼文化與伊斯蘭信仰的復興。

「報喜大教堂」是喀山最古老的東正教教堂,沙皇伊凡雷帝在征服喀山汗國後下令修建,彰顯俄羅斯東正教在新佔領區的地位。白石結構與中間一大圓頂,四角分別有小圓頂,是一座傳統東正教教堂建築。

「韃靼斯坦共和國總統府」是喀山克里姆林宮的政治建築,前身是喀山汗國的宮殿,沙皇伊凡雷帝征服喀山後,舊宮被拆除,改建為俄羅斯軍事與行政機構,之後經過多次重建,才成為現在的總統府。白色外牆對稱式立面,帶有宮殿氣派,是典型俄羅斯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

傳說在喀山建城之前,山丘上住了一條可怕的龍,有翅膀、長角、能噴火,後來沙皇伊凡雷帝征服喀山後,龍不再作祟反而守護城市,18世紀彼得大帝的命令下,喀山正式以「祖伊卡龍」作為市徽。

融合多種宗教建築與藝術—全宗教大教堂

「全宗教大教堂」是一座極為特殊的建築與藝術綜合體,融合多元文化與宗教,建築群有東正教教堂、穆斯林清真寺、猶太教教堂、佛教寶塔等,所有建築均是16世紀的建築風格,是喀山藝術家兼慈善家哈諾夫1992年開始建設,他的理念是世界宗教皆能共存與交流,促進和平與團結,此處可舉辦藝術展覽、文化活動與慈善事業,不從事傳統的禮拜儀式。

此處融合多種宗教的建築,遠觀像是萬花筒,色彩鮮艷造型奇異,宛如童話世界非常吸睛,成為喀山著名旅遊景點。

這是「古埃及宗教文化廳」的一角,牆壁與門框上裝飾了大量仿古埃及的壁畫與馬賽克,讓參觀者感受不同文化的藝術。

世界遺產保護地-斯維亞日斯克島

「斯維亞日斯克島」建立於1551年,當時是沙皇伊凡雷帝攻打喀山汗國的前哨站,距離喀山58公里,也是俄羅斯東部地區的第一個東正教城市,現今為俄羅斯歷史文化古城,也是旅遊勝地。

「聖母升天大教堂」是沙皇伊凡雷帝征服喀山汗國後興建,被視為東正教在俄羅斯伏爾加地區的象徵。教堂的建築和裝飾充分體現了俄羅斯東正教傳統風格,內部保存了當時的壁畫,西元201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聖三一教堂」為紅磚堆砌而成,教堂頂部有典型的東正教洋蔥圓頂,象徵天堂與信仰,雖不如聖母升天大教堂規模宏大,但內部仍保存了精美的宗教壁畫與聖像,也很值得一遊。

喀山歷經蒙古、韃靼、俄羅斯歷史的輪替,如今以獨特的宗教建築吸引旅客前來觀光,讓旅客深刻感受世界的美不在單一,而在差異間的和諧共處,想感受這種多元的文化體驗嗎?來趟喀山之旅吧!

更多作品可追蹤「唐蘋想很多」

https://www.instagram.com/tang.pin/

https://www.facebook.com/TANGPING1229/

https://www.threads.net/@tang.pin

#俄羅斯旅遊 #航向世界旅遊 #喀山 #喀山克里姆林宮 #全宗教大教堂 #斯維亞日斯克島 #斯帕斯塔樓 #蘇尤姆别卡塔樓 #庫爾謝里夫清真寺 #報喜大教堂 #韃靼斯坦總統府 #聖母升天大教堂 #聖三一教堂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