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天寮好望角步道,後龍海天一線的風車美景,可以好好欣賞日落的一個角落;烈陽下有著南洋風味的熟成,神祕的碉堡、舊鐵道的穿越,來著裡吹吹風吧!

曾經駐足端看著台灣海峽的碉堡,可是我們沿海的守護神,以前有海防堅守,如今慢慢退去成文化園區,將朽木化成不朽的空間。

如果坐海線火車經過後龍,總會發現在這個轉彎的海角上,屹立著無數的風車。綠能源的取代也讓這裡多了一份南洋風,風車與古碉堡呈現不可思議的對比。

這裡有著好望角瞭望台,孕育著各式的秘境;沒有遮蔽物可遮陽,那就來趟不像健行的輕旅行吧!遮陽傘請帶著~

紅磚砌成的制高點。在半天寮上,是個不但可以朝觀日出,也可以午後賞日落的地方;偶爾遠望著海洋,蜿蜒的鐵道火車慢慢駛來。

如鄉間小道緩緩鋪成的步道,沒有太刻意的建築物,只有美麗的海洋襯托著藍色上衣,在山丘綿延數里的海岸線上,西濱快速道路劃過眼前,並不會覺得乏味。

今天的我輕鬆的走一趟,來個自拍。太陽高掛天上,愛耍寶也讓自己在這個地方留下足跡~

天空藍,藍天空,風車呼嘯旋轉著,紮實的上演著一幅美景。
以前他不起眼的趴著,像隻哈巴狗般,卻好有毅力的看過台灣海岸線的過往;外觀像一隻伏虎,屏氣凝神著端看著敵情,一不對就會反撲。在那個年代,它可曾經風聲鶴唳~
芒草刻意的往上長成,將圍籬點綴包圍著;旅人們在烈陽下總是邁開步伐走著,稍稍停下腳步,有很多似曾相識的那段回憶。
我在這裡望著海域船隻來往,曾有人在這裡結草寮居住而得名;眼前已看不見過往的情景,卻讓現代人可以穿著拖鞋悠哉的巡禮。
海風將這裡的芒草吹倒在一個方向,風吹草低見牛羊,沒了牛羊卻多了旅行者走著。
海、風車、草坪、山丘台地,老老少少走在歷史的步道,也許多了份好奇,因而忘卻了這裡的炙熱。
好望角上的平台步地蠻大的,上面還蓋間公廁讓旅客方便,甚至於有很多遊覽車來這裡朝聖。
天空上的白雲今天特別的起眼,汗水也不停地奪出身體。
碉堡有兩處,這個在最高點。大概是太過於悶熱,沒人在這裡等到日落時分,都躲在碉堡底下的陰暗處清涼一下。
一票重機騎士來這裡兜風,只是這樣的天氣,穿著防護衣可辛苦你們了!但今天天氣真好,處處是展望的景點,令人不虛此行。但還真是熱~哈哈~
停車場旁有一處沿著步道的攤販,賣的是當地的農產品,地瓜、土豆阿、都是一些老一輩的阿桑么喝著,很熱鬧,但餬口真難,想想他們也閒不住。
再回眸看一遍,這一片天底下的好望角,一個灣口的海灣形成,在風車的旋轉下,造就不一樣的風情。再往下一站出發~
舊鐵道也是這裡的特色,很多人因為烈日當中而不想前往。我們慢慢地走到這個屬於個人的秘境,發現好地方是要靠自己去體會,感覺要有自己的味道~出發。
過港舊隧鐵道,有三個塵埃隧道目前提供觀光使用。
隧道旁的鳳凰樹,我想6月畢業的學子們,拍畢業照可以來這裡,橘紅色的鳳凰花開時節會更有一番意境。
意象彩繪的地上鋪層,就讓我們懷舊的旅程由這裡開始前進
隧道裡的紅磚砌成,我走在隧道裡,感覺像走入時光機內;一道光代表一份歷史味道,民果62年因為鐵路電氣化改建,讓這裡真正退役走入歷史。
以往的鐵道已不再,換上水泥砌成的石板,隧道口呈現出一份幽靜的過往。風吹來了,這裡讓我很舒服涼快的避暑!
歲月的形成,就是牽手一起走過的日子;也許那份耐人尋味已不再,卻可以停下腳步,思考著未來跟以後,用一種簡單的相處,單純的回歸赤子之心。
透著光的秘境走到這裡,發現只要有心,處處都是有情、有味道的地方;感覺是靠自己去體會,而不是隨別人的意相起舞。
日治大正11年啟用的三道隧道,在海線鐵路上扮演的角色以前是很出色的,如今扮演的是一份過往的時間曾經。
隧道前的你我他,高興就好,快樂就會喜悅
隧道上方的風車就是剛剛我們造訪的半天寮
這樣的景就需要有更深的意境去體會,老舊隧道有老的好,意外的拾獲一寶
駐足觀望
隧道相連串起了幾個窗口,此時風吹,落葉灑下,猶如電影般情節
也許我們上方是片天,在一個框著的架構下,很多還是要自己突破才可以看遠,而非井底之蛙
通過暗暗的空間,沒有燈光補助,感覺像跨越了時代轉換,穿梭未來光影,用我的擬人法說著這裡。

這裡也是單車步道,有單車休息站及車架,不過感覺都沒人維修而荒廢。我常說:很多的時候一些政府機關總是一頭熱,熱過了以後不再維護,這裡就荒涼了。

再拍一下,好好看一下這裡

進入不知名的地方,再回首,或許你已經是某個年代的人,所以這個當下更要好好讓自己活得快樂。就像退色的舊鐵道,任何時候都需擔負起不同的角色。

紅磚砌成的隧道,圓拱型的撐著這片天;歷史就是歲月的累積,歲月已過萬百年。

好好的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老建築物的洗禮讓我們更有回憶

天亮了,日子還是要過。這篇半天寮好望角,我寫得像個劇本,訴說個故事,至於結局如何,走過隧道就知道結局。
半天寮好望角
位置:國道3後龍交流道下,過61西濱快速道路,轉台33縣道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