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鹽水月津港燈節又開始囉
2016月津港燈節活動賞燈期間為1/30-2/28 在年節或元宵都可以來賞燈
相關的活動及園區位置在2015月津港燈節官方網站 都有詳細介紹
想來賞燈的朋友建議還是避開尖峰時段比較不會塞車呦~~
今年月津港燈節豬大特地帶著豬大爸媽一起來散散步拍拍照
環著月津港親水公園一週 炫麗微妙的燈光夜景 好不浪漫
就讓我們來賞燈吧~~~2016月津港燈節我來囉!!!
燈節園區導覽圖
藝術家依據鹽水歷史文化和地景所構思的藝術花燈,帶領民眾遊歷環湖四個燈區
自橋南老街出發,象徵月津過去的「橋南月夜曲」,接著是象徵現在的「月見心花開」
水月橋旁與大榕樹前的水域則是「月津好吉」,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呈現整體藝術燈節意象
造型前衛的自行車橋前方水域是展現未來無限可能的「撥雲見津彩」
本次除邀請藝術家進行創作外,文化局首度公開邀請全國藝術及設計相關系所的大專院校
進行公18-2新燈區作品徵選計畫,共有20件精彩作品於公18-2燈區展出
整個燈區涵蓋月津港港區、公18-2徵選燈區以及橋南老街、王爺廟巷、一銀巷
、連成巷、修德拜亭及八角樓等老街巷弄場域,60座主燈作品為歷年最多
吸引國內外藝術家共同參與,要給大家為期30天的視覺盛宴~~
(資料來源:2015月津港燈節官方網站都有詳細介紹)
美麗的倒影總是醉入人心 好不美麗!!
就像一幅幅美麗的畫
2016年月津港燈節以「月光寶盒,亮今津」為主題
「月光寶盒」在電影改編的大話西遊中,是一只能夠讓人穿越時空,交錯時序,引發命運變化的寶盒
月津港燈節如同這只寶盒,月光下的藝術裝置,彷彿魔力一般交錯重疊著鹽水的舊時榮景
熱鬧精彩的燈節活動,更令人引頸期盼美好的未來
七彩漁火
月津港上曾經漁火點點,藝術家以台南製造的塑膠圓籃堆疊成一顆一顆絢麗的燈籠
漂浮在水面上,喚起的不只是鹽水風華,更是月津港燈節所展現的地方活力
月津歡迎您
去年曾造訪月津港燈節的國際藝術家崔正化,驚豔於鹽水自然美景與在地庶民生活
藝術就在生活中是他的創作精神,日常物件的尼龍緞帶在他的巧思下
橋南月夜第二曲
鼎鼎有名的「鹽水意麵」是《橋南月夜第二曲》的靈感來源
以意麵彎曲線條為意象,環繞成月津港如月的地形樣貌
大小不一,高低懸掛在樹上的月亮,象徵24節氣,祈福全年平安如意、風調雨順
線代樓
以線性的基本形為元素,組合成面、建構成體,藝術家將雕塑作品列於興隆橋側
呈現如建築般,彷彿是海市蜃樓的視覺感受
興隆水月
隨著插畫家筆下玩耍的猴兒,邀請民眾體驗古月津八景第一景「興隆水月」
在興隆橋上欣賞明月倒映的美景 樹上還掛著一隻小猴呦~~~
花開富貴
個人覺得好像美麗的飛碟~~哈哈
有影嘸
當路人經過作品,燈光將影子投於白幕上,形成有趣的「影子動畫」
現場將提供小道具使用,讓民眾發揮創意,創造有趣畫面
在白幕後面的影子互動起來會非常有趣 現場有不少遊客都會在這裡玩一下
銀河
擅長投影裝置的志村信裕,巧妙轉換日常物件如紐扣、彩帶、吸管成為充滿想像力的視覺影像
這次他將作品中的抽象視覺呈現於年節常見的蒸籠上,閃閃發亮,眩目迷人,彷彿撒落月津港水面的燦爛銀河
倒映未來
「小綠人」交通號誌燈是具有台灣創新特色的動態燈號,引用為「向前行」的符號
藉由小綠人與民眾互動,提醒民眾駐足欣賞月津港景色,再繼續向前行
基座設有感應器,當民眾坐在基座上,原本行進的小綠人就會坐下沉思,增添觀賞趣味
橋南窗景詩
當代生活中尚存在許多復古的圖案,老窗花就是其中之一,透過實地考察與創作拼貼
將橋南老街特有的窗景製作成一個個獨特的視覺符號。
選擇三件各具特色的鐵窗花為製作主題,轉化成燈箱展示,呈現單件的窗景符號
試圖讓民眾透過視覺印象喚起窗景的記憶,使窗景符號成為觸媒
再經由網路介面分享實景與擬像的對照,不管是按圖索驥或喚起記憶,重新賦予美麗窗景美好的想像
Hi客
卡通或玩具般的作品造型,源自於童年記憶中不可抹滅、懷舊美好的部份
另一方面則是時空上的遠距,讓我對它們存有某種既親切又陌生的疏離感
這些滑稽可愛的作品總是在做些無厘頭的動作,週而復始、不斷地重複
反映現代人生活中的孤寂感與尤里西斯般的宿命
希望透過觀者自身已知的經驗,尋找出埋藏在理性世界
潛藏在內心某塊角落的童真與樂趣,舒緩釋放壓抑已久的社會禮教與束縛
彩蝶戲春
藝術家側臉化為蝴蝶羽翼,展翅飛舞於水月橋畔,迎著水面上的《花好月圓》
蘇孟鴻巧妙地挪用東方符碼,展現濃厚的裝飾風格
《彩蝶戲春》與月津港自然景觀虛實交錯,成為另一幅風景
走在這裡 好美~~~
花好月圓
擅長挪用清代中晚期畫作的蘇孟鴻,將文人雅士品味的花鳥元素
呈現於當代媒材充氣圓球上,紅花與金月看似豔俗
在月津港的波光映射下更添雅緻,花好月圓,生活正美好~~
月光寶盒
Nic徐世賢的插畫總是細膩溫潤,在主燈創作中細膩地繪出象徵月津港的彎月、月津八景
以複合媒材及多重層次轉換平面插畫成為立體燈光裝置
由水月橋畔往大榕樹方向望去,自成一片虛實交錯的鹽水景色
後面的大月亮超搶眼Der~~~
月池蛙鼓
好大一隻青蛙阿!!!
留籽
近年來「泰、越、印、菲」四國新住民,大量來台工作,在鄉村中平凡多見
除了成為支撐台灣勞動階層的新力量外,更有些與台人通婚製造新生命
鄉村焉然成為更具多元民族性的生活圈
作品中高低落差的國旗,也代表著不同國家進駐的人口比例,在此將人轉化成水滴
撇開種族,水滴折射閃閃發亮而各自精彩,所有人將在月津港落下而生根
共同匯流成為這條孕育鹽水重要的一份子
這個很特別 挺好看的~~~
後面還有 藍月下的回憶 一開始還一直在猜是啥麼英文字
原來是Memory的倒寫 官方介紹說明
回憶是一條長長的河流,不知它將流向何方,也不知它從何流出
只能靜待著滿月的時刻,望著河上的倒影,時光推移,一切逐漸真實且清晰,記憶,猶新
寫得好美~~~
千重浪
過去農民最喜歡看到稻穀搖曳如浪,而今月津港燈節遊客絡繹不絕,湧入鹽水
插畫家筆下的藍白浪花衝破月津港平靜水面,象徵鹽水小鎮迎向美好未來
後面還有 複製時光
以日光燈的閃爍分別顯示時、分的數字,與現實時間同步
提供「來不及顯示...」或是「期待下一個時間的到來…」的時間感受
與時間同步所產生的流動感是時間最有生命力的特徵
牆上的擦畫 鹽水意麵好吃呦~~~
裝置微光計畫:月津港
水道經過舊街區與荒野,隨時間而沉積於水底的淤泥
如水下明鏡,映照水上人事境遷的風華歲月
作品以光線作為媒材,以月津港水道為基地
利用反射路徑和水面波動,自然映照形成水下光面漂浮的虛像
以和自然環境有反差感的科技光線,型構出水上的飄渺空間
超酷炫的這個~~~~~
聚波魚光
引用古月津八大景之一的「聚波漁火」,轉換改變成「聚波魚光」
設計出一隻半浮出水面的大魚,魚身以零件關節一般接合而成,能隨著水波而擺動
夜間搭配著黑燈管的照射,讓塗有螢光漆的魚形本體產生幽然的螢光反射
螢光湖色與螢光月色相呼應著,帶領著觀眾彷彿置身深海般似真似幻的超現實視覺經驗
潛水艇!??
春來歲到
歲到即隧道的諧音,以鞭炮架和燈網組成類似日本鳥居的形象
鳥居本身具有祈福的意味,希望藉由此形象以及來春的吉祥紅色
經過的人們能洗去過去的種種不愉快及霉味,在彩燈與歡聲下新生
柿(視)藝術
作品以三輪車作為基底,外面包覆著造型
而外型方面,是以柿子的外表,瓢蟲的花紋去結合
柿子代表「事事(柿柿)順利」,瓢蟲也象徵好兆頭的意思
比較特別的是上面的黑點,是一些鏤空的吉祥字 整體造型是要營造吉祥氣氛
再搭配光影效果,打造有點唯美又有點淘氣的人文藝術作品!
赤兔與月兔
本作品以月津八景中赤兔望月為出發,赤兔在古時為名駒的代稱
以街道家具設計出發,透過中國傳統過年喜慶剪紙的技巧
將其放大並在上面彩繪花朵符號,製造一種過年歡樂百花綻放的視覺效果
將傳統月津八景再製造出另外一種詮釋,再創新生命
望月之塔
鹽水古名月津,以前為一繁榮的感口,是ㄧ個具有歷史歲月的城鎮
在台灣絕大多數沿海居民的民間信仰都為媽祖(林默娘)
而媽祖之所以可以成為沿海居民的信仰中心是因為民間傳說她會在海上替這些補魚的大眾指引方向
就如同燈塔的功能性,場勘過程中居民聊天,發現鹽水地區也有間歷史久遠的媽祖廟
故以此文化進行發想,希作品可以更親近於居民,也加深在地人對自我文化的重視與關懷
從塔裡望月一下 脖子都快扭到了XD
上鉤啦
台灣的美麗地理環境與特有的海島地形蘊含著豐富的生態物種
但由於現今過於強調工業與經濟發展的時代,我們在追求安穩生活的同時
也將自己的自然家園作為交換的籌碼,人們對於生態保育也漸漸不關心了
粗首鱲便是一般我們所指稱的"闊嘴郎"也是台灣原生種溪哥
都分佈在河川的中下游之間,由於臺灣的河川環境、不如從前
要再看到溪哥群游的景象,越來越難。以溪釣溪哥的經驗
希望能夠喚醒台灣民眾對於生態保育的議題關注
月光果實
以鹽水景點台灣詩路所風靡的木棉花種子、果實為發想創作,為生命文化傳承的象徵
木棉花果實成熟後果莢會裂開,裡面黑色的種子會和棉絮隨風四散
此時滿天飛舞的棉絮,會散播於大地詩情畫意。透過藝術作品的介入空間
營造隨風搖曳漂浮水面的詩意場景
木頭裝置作品白天在場景的交融之下散發著濃濃的奇幻詩意
夜晚月光照影和種子閃光互相呼應照亮古港月津
種子的構想也象徵古月津所傳承豐厚的文化藝術成熟散播於各地
讓本地的人才、藝文、歷史、能擴散於台灣各地發光發熱
由鹽水延伸至全台使月光果實、月津風華的集體的記憶能永存於心
水月
本作品是以物理投影原理來創作這件作品
靈感來自鹽水永成戲院的老放映機 藉由傳統的放映原理
再結合現代的光碟概念 投影出皎潔的月影
並且可在月津港的水波中看到作品的倒影 猶如水月般的美麗動人
天空微微飄起了小雨 這幅景色著實美麗
月港之鯨
作品使用球體的滿月意象組合為鯨魚造型,透過可愛且親切的造型
運用幻想式的故事性來描述月津港為鹽水區的重要發源地
以「津」字轉其諧音,製造出可愛的守護神獸,並如同港口的守護神一般親近民眾
材質上以透光性的球體以及七彩變色的LED燈具
在夜間反覆折射的視覺效果製造出絢麗的視覺性與奇幻感
好可愛的鯨魚悠遊月津港~~~
映日荷花
利用搭設在水面上的木製平台,種植許多色環保再利用材質製作而成大大小小的花朵
以荷花為主軸,結合其他含苞待放、亦或是燦爛盛開的其他花種
營造拱橋旁的美麗風景,並帶出臺南鹽水豐厚的歷史人文背景與月津港周邊的優質環境
本作品由正修科技大學時尚生活創意設計系蘇小夢老師帶領學生全程參與
流動。水月
首先,透過空間型態的流暢與自由性來反映著月津港蜿蜒的河道
以及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效果,將水面以及水流動的特性反映在空間創作上
讓民眾在空間中也能感受到月津港河道的特殊景致
後面的樹上還有藍底帕斯鳥~~
吹啊!吹啊!月津港
風鈴是一種傳遞的意思,傳遞台南鹽水豐厚的人文歷史,寓其鈴聲為「好韻」
可以招來「好運」 白天在樹上色彩鮮艷的風鈴搭配竹節隨著風
發出的清脆聲響使人有一種放鬆、舒適的感覺
晚上隨著燈光與顏色不同的花燈映照著林間小道
讓人感受清幽和夜晚微微燈光和聲響的浪漫
小豬我本來還以為是一群水母呢~~~~
風鈴搖曳 真的好像水母喔........
轉。記憶
將兩種不同媒材車輪置於前後方,透過觀眾轉動車輪
前方的色彩斑斕的自行車輪與後方花紋玻璃輪子間光影交疊
與音樂一同在這絢爛的色彩記憶和台南廟宇天花板獨特的建築結構
「結網」技藝相互重疊,形成繁複、轉動才會顯示的圖像美感
象徵每個記憶交織出的獨特人生。
月烏。月屋
「月烏•月屋」是「城市•自造」的系列作品,以家屋的形式表現元宵的常民習俗與生活情境
兩座民眾可穿越的家屋結構,以一座模擬屋頂形式的平台相接
穿透性與透視性的設計使月光與燈影可以自由穿梭,使月烏在月屋中
而屋頂形式的平台營造則模擬登高望月的閒適空間,充滿想像卻可具象體驗
挺搶眼的月屋 很多人情侶都在這拍照留念
嘿嘿~~~猴年行大運!!!!
思念開花了!
黑夜裡,月色靜靜地在河水與樹林間流轉,彷彿傳遞著「思念」
月光總是溫潤人心,創造月圓給人相聚的機會
在這映照月色的河邊,蘊藏的思念將如種子般,在人們的記憶中繼續綻放
心月
小小螢火蟲,在樹林裡、在暮色裡,歡欣地展開翅膀
在歡樂的月色中傾注了甜蜜的心意
霓居
燈節、蜂炮、每天到武廟投幣式卡拉OK報到的阿公阿嬤
騎機車在大街小巷串門子的大叔…等日常生活,讓人感受到鹽水的熱情與活力
作品利用環境風力推動鏡片,反射彩色燈光
呈現繽紛、溫暖和諧的視覺效果,展現小鎮旺盛的生命力~
月亮小熊
世界上有八種熊,台灣黑熊是其中一種,別稱「月熊」
這個好可愛!!!
除了月津港親水園區有花燈外 在部分街道內還有隱藏著一些裝置藝術
就讓客官們好好去探險 2015月津港燈節官方網站 都有詳盡的介紹呦!!
2016月津港燈節 等你來賞燈~~~~~
交通資訊:
地址:台南市鹽水區鹽水月津港
參觀日期:1/30-2/28
歡迎來到兩株小豬粉絲團按個讚加油打氣呦!!
隨時分享最新旅遊美食攝影動態~~兩株小豬粉絲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