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崁五福宮座落於虎頭山山脈下,座東北面向西南方位,屋面造型採傳統硬山式作法,面闊三間,縱深三進,以天井錯落,並夾以迴廊而成院落式傳統街屋型廟宇的狹長型態也,是桃園縣最古老的廟宇。
↓一級古蹟:古蹟具有全國性意義及價值的,屬一級古蹟。
二級古蹟:古蹟在歷史上有重要性的紀念,但不一定是全國性的。
三級古蹟:古蹟具有地方性的歷史價值。
↓木雕雕刻手法極盡細膩,且喜愛螭虎的造型,人物雕刻的比例纖細,頭身比約略為一比七。作品有「獅座」、「三層透雕」之透雕貼金作品,「二通三瓜山架」、「三通五瓜山架」之大木構架,其餘多為神仙故事或演義小說內容的作品。
石雕除了龍柱與石柱外,其餘皆集中於三川門前步口,皆為日大正十三年之作品,雕刻的匠師已不可考,但雕刻手法巧妙交互運用著立雕、透雕、浮雕、線雕等手法,神韻活潑而生動,可見當時匠師的絕贊手法與功力。柱頭上仿西方芼莨葉的柱頭作法,正可見證當時融合東西文化之流行建築風格。而石鼓與麒麟堵則為花崗石雕鑿。石雕作品有「龍堵」、「虎堵」、「麒麟堵」、「石獅」、「祈求」、「吉慶」、「平安」、「魚躍龍門」、「科甲」、「封侯」…等。值得一提的是,五福宮目前還保留有一座上刻有〔道光參年冬 南崁暨各庄 元帥廟祈安建醮 捐緣眾弟子仝立之清代古香爐,為五福宮鎮宮寶之一。
↓石材主要以觀音山石為主,花崗石為輔
↓石雕
↓麒麟石雕
↓石柱石雕
↓石獅石雕
↓五福宮鎮宮之寶
↓天爐,據我觀察去的人都會摸
↓我也要大賺錢
↓後殿建造使者公洞,相傳此神蛇,於永曆十九年明軍於樟樹下設置香案時,此神蛇就群棲於樹上護其香火,建廟后廟內樑上、廟外樹上,條數難清,且能與人親善。於民國十三年擴建廟基時,基地內發現穴中有蛇,眾欲捕捉未獲,不知去向,落成之日,忽有群蛇集於宮前,時人咸稱神蛇,名曰:「使者公」,皆不敢近,後忽不見。宮前有大榕樹其下有穴,鄉民常見蛇夜蟄其中,日出村野,不傷人畜,惟貪食附近人家雞蛋,於民國六十六年間,經信眾建議建造蛇洞,收及廟內外之神蛇於洞內,以避免民家及香客之困擾。溯自渡臺建廟至今,有三百四十餘年,玄壇元帥及配祀諸神聖,聖澤廣被,浩氣長存,佛曰:一切法由心所生,由誠所變。是以心誠則靈。有求必應。應驗顯著,自始迄今,香煙鼎盛,永庇生靈。
↓簡介
↓功名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