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的和平島其實不算新的景點,應該很多人都曾來過這裡,但是以前總是給人破舊雜亂的印象,但是經過一番整修後,新面貌的和平島海角樂園已經在101年6月21日正式開幕,以西班牙聖薩爾瓦多城造型的遊客服務中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奇岩怪石加上海水游泳池,應該會成為今夏最夯的景點。
和平島位於基隆港北端、港口的東側,距離基隆市約4公里,地理上是一座獨立的小島,以一座和平橋和基隆相連接,和台灣本島形成陸連島。 入園門票資訊如下,全票60元。
最顯著的地標非這隻飛天旗魚莫屬,吸引很多遊客和它來張合照。
島上最早的原住民為凱達格蘭族的巴賽人(Katagalan Basaijo),清朝漢人入墾後,被稱為『雞籠嶼』或『大雞籠嶼』,後來為了要和東北方海上的『小雞籠嶼』區隔,西元1870年改名為『社寮嶼』,即凱達格蘭人大雞籠社房舍聚集之島嶼的意思,直到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後才被改名為和平島。 旅客服務中心是以西班牙在1626年佔領北台灣雞籠後所建的聖薩爾瓦多城為籃本而建造,以外觀來看應該是屬於防禦型的城堡,共有三個樓層。
一樓有更衣室、淋浴間、洗手間、泳衣販賣部和輕食餐廳。
而二三樓則大多為輕食餐廳,坐在二三樓的露天座位區吹著海風、眺望寬廣無邊的海景,真令人心曠神怡。
城堡的一隅還設有兒童遊戲區。
夏天午後的太陽實在太毒了,我們先躲進旅客服務中心二樓Cielo海角樂園主題餐廰喝飲料、吹冷氣。
菜單,冷熱飲品的價位介於70~120元之間,味道還可以,可能剛開幕人手不足,上餐點的速度頗慢,需加一成服務費。
下午茶一份150元,含一杯100元以下的飲料和兩塊甜點,感覺不算太貴。
從三樓的觀景平台遠眺,視野相當廣闊。
基隆港。
有三根煙囪的是協和火力發電廠。
麗星遊輪開航了,巨大的遊輪就像是一座會移動的海上城堡,不過說真的我一點都不喜歡搭郵輪。
基隆嶼。
由九孔養殖池改建的海水游泳池,用水道將海水引入泳池中,難怪泳池裡會有小魚兒和海草漂來漂去。
這樣的海水游泳池可以讓遊客享受在海裡戲水的樂趣,又可避免暗流的危險,很不錯。
旁邊還有一個較淺的兒童戲水池,水深大約腳踝至膝蓋左右,旁邊還有遮蔭的涼亭方便家長休憩並就近叮緊自己的小孩,很貼心。
太陽下波光粼粼的海水。
玩沙區。
和平島由於終年受到東北季風吹襲以及海浪拍打侵蝕的影響,造就許多奇岩怪石的景觀。
最著名的就是這個千疊敷了,海潮經年累月侵蝕平台上的砂岩,成為一塊塊四方形像豆腐般的岩石,向內陸鋪去,愈往陸地越堆愈高,好像一層層鋪好的榻榻米,所以被稱為「千疊敷」,蔚為奇觀。
上下層軟硬不同質地的砂岩經過差異侵蝕作用下所形成外觀像顆蘑菇般,頭大頸細的蕈狀石。
這一大片蕈狀石遠看像一顆顆人頭般,所以被稱為萬人堆。
海蟑螂。
環山步道沿途除了可以欣賞生長在峭壁的植物,還可以俯瞰這片奇形怪狀的礁石。
從觀景涼亭遠眺基隆嶼,這一天晴空萬里,海天一色,整個基隆嶼清晰可見。
這片礁岩所形成的高地上被侵蝕風化成一個個大大小小海蝕洞,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這個蕃字洞(上面中間),洞長20多公尺,據說是荷蘭人被鄭成功擊敗後退守的最後據點,岩壁上原本還留有荷蘭文字,但是經過風化的影響,現在洞內的荷蘭文字早已模糊不清,於2003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這座琉球漁民慰靈碑象徵著台灣和琉球人民的友誼,和平島曾是全台最大且最早的琉球漁民聚落,後來琉球聚落消失在戰火中,當地居民便將附近的琉球人、西班牙人、荷蘭人等的遺骸,祭祀在園區內的萬善公廟,琉球人感佩當地居民祭祀其先祖,所以特立此碑來紀念。
當時琉球漁民傳授台灣漁民一種「射魚」技術,就是雕像上男子所做的動作。
從這座廢棄的軍事崗哨可以看出和平島曾經是個軍事重地。
奇岩怪石。
很多遊客都在這潮間帶抓魚蝦和螃蟹。
這一條感覺還蠻不錯的海中小路因為有落石而關閉,不過還是有不少遊客爬欄杆過去,我本來也想爬過去看看,無奈那個三角形的框框太小,我怕身體被卡住就糗了,所以觀望之後決定還是放棄好了。
和平島有基隆嶼和很多的奇岩異石當背景,一直都是攝影愛好者晨昏攝影的最愛,可惜這天黃昏時雲層很厚,看不到夕陽。
和平島海角樂園是個適合全家戲水的好去處,不過海邊太陽特大,要特別注意防曬,不然一不小心很容易就被曬成小黑人了。
和平島海角樂園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平一路360號
電話:02-24635999
開放時間:夏季4~10月 08:00~19:00;冬季11~3月08:00~17:00
票價:
全票60;優待票40(學生 65歲以上者 身心障礙者需出示證明 ; 身高滿145公分未滿12歲兒童); 團體票50(2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