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地梅花大開,就連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天祥梅園也受到媒體的關注,臨時起意,姐的梅花二弄便落在此處了^^
2018年1月12日,因下午需至花慈複診(休假),一大早臨時說了句:天祥梅己開,何不去?半個小時後,便出發直奔天祥梅園,這說走就走的功力也是多年磨出來的(笑)。
車停好後,走進梅園,梅花特寫還沒對上,倒先對上這隻小嬌客(笑),經朋友指點說是:黃尾鴝雄鳥。
新聞媒體、社群網站分享是非常快速,慕名而來的賞花客,在這天(非假日)己是一波波,有幾棵盛開梅樹,看的人梅開眼笑。
遊客不少,很難清場,那裡人少就先從那裡拍,合照不求人,立上腳架快門隨按,就是這麼美"梅"(哈)。
從瑞穗到天祥,不要以為很近,開車若快是2小時,若慢加上塞車也要2小時半,故,我們抵達梅園的時間大約就是上午11點。
今年的梅花開的比往年好的感覺,這天又恰好沒飄雨,來到這裡,真心歡喜,風吹花瓣似雪紛飛,莫怪總聽到遊客在喊著:好美!
九重葛在潔白的花朵下陪襯,誰也沒蓋過誰的風華,一幅美境。
前二天才初探林田山文化園區內的幾棵梅花,那梅花特有的香氣甚是好聞,今天在天祥梅園,梅樹更多,那香氣隨著空氣飄送滿山區。
一直知道天祥有處梅園,二年前(2016年1月17日),曾有過雨中追梅的初體驗,那時帶的寶貝是阿Q,今年則是Q帝。
2016年那時追花,因是在雨中,遊客三三二二,在加上花期大抵己開的差不多,雖如此,但也留了深刻印象,故暗記著若有機緣必定再來。
今天天氣好,來的也剛剛好 ,雖還有幾棵才正漸開,但更有多棵己極為盛開,遠奔而至,仍覺值了(笑)。
天祥梅園的梅樹是老梅樹,中橫通車後被種植於此,在山區歲月的歷練己有半世紀之久,梅樹透著沈隱、內斂之氣。
姐雖喜歡追花,但也很喜歡老樹的樹型及伸長的姿態,那是另一種美的境界。
感謝御用司機兼業餘攝手,另外伴遊小子也讓追花之行多了許多樂趣。
梅花樹下石桌上野餐,這幾位遊客真會過生活,出門活動,放慢腳步,用心去品味花蓮之美。
身後的稚暉橋也有典故,是記念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的老師吳稚暉先生,在196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統前身追封為"世界百年文化偉人"。
我們雖不是來遠足,但在北埔見一間85度C時,買了二杯拿鐵,梅花樹下喝著咖啡也小有風雅了(笑)。
天祥原名為"搭比多"意思是山棕,這裡是太魯閣族世居地,後來因紀念文天祥而改名為"天祥",是中橫公路最熱門的風景區及公路轉運站。
過了稚暉橋,有二處小公園:福園跟梅園,福園梅樹不多,只有路邊3-4棵左右,但這幾棵卻開的最為盛,遠看就像樹上綴滿白雪。
在戶外不難見到毛小孩,一下車後,便有隻跟Q帝一樣是貴賓犬的狗狗,二隻便玩起來,這畫面多療癒。
二隻跟前跟後,朋友還笑稱,姐何時多養一隻犬(哈),笑回:Q帝的朋友,有二隻犬在前,感覺畫面更為活潑。
背後的那大片梅花極盛極美,抱著Q帝不免多拍了幾張,效果真是驚人(笑)。
若非下午還有事,真想多停留,因為一旁的祥德寺、普渡橋等來不及巡到。
準備離開前,在福園大石塊上又見小嬌客-黃尾鴝,它們是常見的冬候鳥,別看小小隻,網路資料說它們可是飛了幾千公里來避寒的。
我們在梅園只停留一個小時,中午12點10分左右離開,雖停的時間不長,但比起2016年雨中的賞梅,這回的好天、好花、好心情,久久發酵,梅花越冷越開花,想起數年前也曾在另一處追過白梅,現下好奇著花況可好?也許挑個好日再來去探個境,這下真成了梅完梅了(笑)。
天祥梅園
花蓮縣秀林鄉天祥路18號(太魯閣晶英酒店旁)
台8線169.7公里處
大女孩的花間情事粉絲專頁,希望好友們多加關注唷
粉專按個讚,謝謝!這裡
延伸閱讀
二層坪水橋!紅白磚仿古風的特殊景觀橋,此橋行人不能過而是條圳路,只供引水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