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草嶺古道:漫遊古道賞芒!登高眺望龜山島,美景和知性兼具的健行步道

大女孩的花間情事

這二年突然對登山健行的活動很有興趣,當然一如姐插旗的版圖大都集中在花東二縣,難得在登山健行這一塊也爬出縣外!這回不只走到嚮往己久的古道,逢遇芒花季,一舉數得,怎能不興奮?

突然好友來了一句:草嶺古道要不要去?笑了!抺茶山沒到,撿個草嶺古道,也不算繳了白卷(是不)!

草嶺古道|登山路線

週日清晨6點半從花蓮市搭上好友夫妻的車直奔宜蘭福隆,爬的路線:福隆登山口入,大里遊客中心下,將車停在福隆遊客中心的停車場,再坐計程車來到遠望坑橋,故來到登山入口大約是上午10點半。

指示牌見有:遠望坑親水公園(沒晃進去,只在路旁遠觀),順著草嶺古道入口的指示方向前進,我們首爬根本不用擔心迷路,除了沿路指示牌很完整外,還有就是登山遊客多到爆,只要跟著人龍就對了。

草嶺古道|芒花季 

草嶺古道芒花季約在11月初登場,這裡是望遠坑口,首爬,不知福隆遊客中心離望遠坑橋這登山口有段距離,若是步行約需50分(2.8K),今年芒花季也因為疫情的關係沒有接駁車到登山口,但有公車可抵達,不過班次少,加上現場等遊客非常的多,只能跟人搶搭計程車才能很快來到登山入口。

姐若說登山遊客很多,可能沒辦法想像吧?但如果看到照片,秒懂,完全不誇張,逢天氣好,沿路跟著人龍上山在下山。

草嶺古道景點|跌死馬橋

來..跟著姐姐唸一遍:跌死馬橋,這橋名有趣吧?但還真寫實,相傳百餘年前還是座木橋,十分窄小,有民眾從基隆騎馬到此,馬匹已疲累不堪,在窄橋上摔死過幾匹馬而得名;還有另一個說法:早前因橋身是以木頭搭造,馬匹行經此橋因橋面濕滑而跌落橋下,不過,在日據時代此橋己修整為石橋,並在二側加上石磚護欄以護安全。

走過跌死馬橋後向前走,在一個彎處見有一些遊客正在路旁喝茶,原來此地有一熱心的民宅主人在路旁設一奉茶處,真是佛心來的。

草嶺古道|全程路線介紹

走著就來到大樹區,這一看人潮洶湧(又嚇了一跳),草嶺古道緣由如底圖,分享一下它的路線給大家參考,草嶺古道全程約9公里,步行時間:4-5小時(視個人腳力),福隆火車站遠望坑親水公園-->大榕樹-->雄鎮蠻煙摩碣-->休憩亭-->虎字牌-->埡口觀景亭-->觀景亭-->護管所-->大里天公廟-->大里火車站。

大榕樹過後就是往上的石階,雖是往上但陡度不大,沿著石階一步一步不會很吃力,走著走著倒是沒看到仙跡岩,說是在巨石上有人的腳印,相傳曾有仙人駐足,不過我們竟然錯過了。

草嶺古道景點|雄鎮蠻煙摩碣處

仙跡岩錯過了,但還是得要繼續爬!於是來到了"雄鎮蠻煙摩碣處",位於草嶺古道半山腰海拔大約240公尺處。清朝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台灣總兵劉明燈經淡蘭古道北巡入噶瑪蘭,沿途盤石曲磴,瘴雨蠻煙。劉氏有感於前人開疆闢土之艱辛,乃題"雄鎮蠻煙"於草嶺山腹巨石之上,為台灣現存最碩大的碑碣,與虎字碑同列國家三級古蹟,為了要拍個獨照,還得要排隊依序取景,古道整條路都好熱鬧。

續行,坡度不大,連小朋友都能走的古道,沿路均有樹蔭,夏至走來倒不至於過曬,且步道石階都很完整,滿好走的。

你一定會問?走道上可有廁所方便旅客使用,是有的!穿過這裡,眼前一亮,就有一處休憩亭,位置在雄鎮蠻煙跟虎字牌中間。

就是這裡,休憩亭的右側有一洗手間,原本想在這裡休息一會,但見人那麼多,要找地方坐都很困難,上個廁所就只好繼續往上走。

草嶺古道|賞芒勝地

從遠望坑親水公園走到休憩,約莫走了3K多,沿路只有樹林、石階,不免想著:說好的芒花到底在那?就在懷疑及納悶之下,越過休憩亭後,眼前畫面變了,咦...那不就是芒花?

看到山坡上的芒花一大片,整個精神都亢奮了起來,雖說草嶺古道本就一直想走,但若能在芒花季走這一回,那就是雙重收獲。遠處看的到的涼亭就是埡口的觀景亭,鏡頭拉近,注意到了嗎?滿滿的都是遊客。

天空清清朗朗,芒花隨風搖曳,一直走到這裡才能感受到芒花季的魅力。

草嶺古道景點|虎字牌

來到虎字牌了,這一看一樣到處都是人,所以全台的人都來爬山了嗎?

只能在遠處利用幾秒間(上一組拍完下一組要站上去)快按清場的畫面,以草書所寫的"虎"字碑,矗立在海拔330公尺,接近嶺頂隘口處山徑步道旁約4公尺處的一石塊上,上款落有"同治六年冬";下款為"臺鎮使者劉明燈書"。相傳劉明燈出巡噶瑪蘭,路經該處被風暴所阻,故取"雲從龍,風從虎 ,聖人作而萬物睹"之意,而以芒花為筆,就地揮毫提下"虎字碑"與"雄鎮蠻煙摩碣"同為三級古蹟。

草嶺古道景點|埡口觀景亭

過了虎字碑後在往上幾公尺就到了埡(音同物)口,位於二山交會點,為自然形成的凹地,地理學上所稱的鞍部。由於面迎台灣北部強大的東北季風,加上雪山山脈高山阻擋,季風沿著山谷湧升,使風勢增強、終年不息,附近只有低矮的芒草及地被植物生長,在此地有一觀景亭,可遠眺龜山島海景,也是草嶺古道中途休息及攝影留念的熱門景點。

在埡口觀景台上俯拍來時路,人潮留停很多的地方就是剛剛走過的虎字牌,往遠處還能看到龍門核能發電廠。

觀景台的周邊芒花正美,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整建開鑿草嶺古道已36年,並從2002年開始舉辦芒花季,至今己邁入第20年頭。以歷史藝文、環境生態、健行養生為主要訴求,讓民眾能享受東北角豐富的自然生態、人文故事體驗優雅的休閒時光。

數大是美不變的定律,能看到山坡上大面積的芒花也不容易,心儀許久的古道,沒想到在今年也意外圓了個小夢,真棒~

草嶺古道|眺望龜山島

觀景台的另一側則有海景,而且海面上的龜山島近在眼前。因爬到此地,剛好太陽公公躲進雲層裡,亮度不太夠,不過倒也增加了些夢幻景色。

我與友人走到埡口後,他(她)們二人便在觀景台附近找個地方休息及吃便當。而姐因見尚有一條步道往上,且高度更高,看了指示牌才知道,是桃源谷步道的草嶺線,這才知道,往上走可走到桃源谷,距離是4.5-5KM,此行原本就打算只走草嶺古道,但見上頭景觀一定更壯觀,於是請友人們在觀景台等一下,自己走到上頭的第一個觀景台再返回,那部份另文再述。

在山下福隆時,我們跟大部分的旅客一樣是背著便當上山,沿路在爬山的過程中也見遊客在山區休息時吃著飯盒,那真的很有趣!尤其是大家一起坐在觀景台(周邊只要有地方可以坐的),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但我們有幸在此一起吃著福隆便當,也算緣份嗎?(笑)。爬了二個多小時,真的餓囉,吃的飯特別香,吃完便當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便從埡口在往大里下山。

上山總是比下山吃力些,尤其一路從遠望坑口爬到埡口是爬升(陡度不高),從埡口後就是下山路段,底圖是遠攝下山路段的畫面,其實是產業道路但中間是有小徑穿越樹林(捷徑步道)。

在下山路上也是邊走邊拍些風景,底圖俯瞰的是大里。

若不想穿過樹林走石階的朋友,也可以順著產業道路蜿蜒走下山,跟好友們商議後,我們走石階的捷徑。

下山路段也有一個觀景台,就在這裡,一樣涼亭的亭內坐著許多的遊客,找不到地方休息,只好在路旁喝口水在繼續往下。

草嶺古道景點|護管所

大約10分鐘左右,我們來到了護管所,而且還有間古道客棧。護管所原為林地護管所,興建於1970年,防護森林發生火災、盜伐、濫墾之情事,為山區管理使用的林地護管所。1990年因古道遊客大增,才改建為旅遊解說服務站,以滿足日益增加的遊客需求。本想喝杯咖啡,但見人潮,只好算了上好洗手間就續行。

回頭看來時的山頭,還能隱約見到人群,這角度沒有逆光,拍的好清楚。

草嶺古道景點|碑林區

很快的我們就走到天公廟後的碑林區,這也意謂著我們即將走到出口,奇石碑林還有休息椅。

快到出口,就來分享一下草嶺古道的簡略,草嶺古道是一條連接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與頭城鎮大里山區的步道,屬淡蘭古道北路一部份,亦是目前僅存的路段之一,草嶺之名得自海拔較高處道旁山嶺芒草生長茂盛,古道長約9km,途中的雄鎮蠻煙摩碣、虎字碑等經審查認定的古蹟,位於山頭的埡口可遠望龜山島。

草嶺古道景點|大里天公廟

終於走到大里天公廟了,廟內也是擠滿了許多遊客,姐因宗教關係,實不便進廟宇,在外等友人們出來,剛好前頭有景觀台可以近觀龜山島,友人走出來後在穿過大里遊客中心內的市集,邊走邊看,最後買了石花冰來試吃,很特別~

草嶺古道景點|大里遊客中心

大里遊客中心還蠻有特色的,它的建築古色古香。因回家還有段路程,且要趕火車回到福隆再開車返回花蓮,故遊客中心沒有進去逛,原來它的二樓有芒花館,可惜了。走出大里遊客中心後,便結束此次草嶺古道的初體驗。

在沿著指示牌往大里車站的方向前進,因車停在福隆,得要坐火車回去牽車,沒想到火車的班次也很少,差點錯過,不過在車站又嚇了一大跳。

走到月台,哇...好多人!月台都擠滿等著坐車回到福隆的遊客,後來終於明白,大家也都是趁著這天的好天氣來爬山,就像我們一樣,原本在前一天(2021年11月20日星期六)來爬,但因天候不佳,宜蘭濕冷且下雨所以把行程挪到周日,這一調整還真押對了,前後差一天,那天氣是截然不同,真幸運。

坐上區間車後回到福隆車站,一下車走出車站大門,又被眼前的畫面給驚到,哇...也太熱鬧了吧?!步行回到福隆遊客中心,整裝上個廁所就回家,一路很順利的回到花蓮,特別感謝好姐妹寶如夫妻,能邀約去爬古道,又圓一個夢,感恩!

今年第一座山是綠山文山步道後4月小爬瑞穗虎頭山步道(疫情爆發前),到了8月疫情回緩,戴著口罩登大石鼻山步道,後又突發想走瓦拉米步道(入口處到佳心駐在所),也是全程戴口罩。一直到11月友人喊草嶺,於是成了今年最後撿的山頭,草嶺古道還滿推薦,走起來不會太吃力,尤以站在埡口觀景台俯瞰山與海超壯觀~明年,一樣希望能多撿幾個山頭。

草嶺古道 Info.地址:新北市貢寮區與宜蘭縣頭城大里境內詳細內容以官方資訊為主

原文連結:https://ajs0414.pixnet.net/blog/post/231471391?

覺得這篇文章讚:

分享這篇文章

facebook
twitter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