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景點懶人包!南寮社區咾咕石建物、福記魚灶、牛屎窟,林投純白貝殼教堂,珍愛一生,情定澎湖灣,浪漫好拍

大女孩的花間情事

社區巡禮,這回跨到澎湖縣湖西鄉,南寮社區、貝殼教堂,咾咕石傳統建屋、珍愛一生,用旅讀的心情,走進全新的視野,一切都是這麼新奇有趣~

上篇在奎壁山遇見漲潮的摩西分海後,繼續走到湖西鄉另一個知名景點:南寮社區,這是一處澎湖現下還保有農村氣氛的小社區

延伸:2020年澎湖三天二夜輕旅(四)!二崁古厝聚落、通梁古榕、奎壁山遊憩區(摩西分海)

2020年10月22日至24日(澎湖三天二夜輕旅)

這天是來到澎湖的第二天(10月23日),行程安排是滿緊湊,來到南寮社區是當天的第八站,時間是下午三點左右

走進社區見牆上的彩繪很有農村風格

而且不只繪圖,還運用了一些當地的特色,像是貝殼、咾咕石等,細看還滿漂亮~

福記魚灶,民國48年由戴福記建造,漁灶整體分為灶台、煙囪、鹹汁槽三大部份,夏季是沙丁魚的產期,漁獲上岸經漁灶蒸煮、曝曬成魚乾,在外銷台灣本島及日本,是澎湖盛極一時的漁獲加工產業,為使現代人能瞭解傳統漁灶產業,在民國101年,社區徵得主人同意後,提出空間營造計畫補助整修,才使漁灶風貌得以再現

福記漁灶旁有一牆畫著春牛圖,等留幾分鐘給大家拍拍照,聽導遊解說,其實現下漁灶已經較少利用,但還是不定時讓遊客做些體驗活動,重現昔日生活樣貌

南寮社區內有間許返古宅,據說有80多年的歷史,前後曾歷經3次整修,在民國99年2月,澎湖縣政府以具歷史文化價值列為歷史建築

這間就是許返古宅,可以入內參觀,早期建築本體為硓咕石牆面抺灰的傳統澎湖厝形式,在民國24年許返進行建築本體大翻修,將門樓二柱墀頭泥塑獅子,內埕天井融入傳統民宅建築,及進口多元樣式的日式彩繪磁磚、彩釉磁磚裝飾建築表面,呈現多元且具特色的澎湖厝

走進來雖看著有些年代久遠,但看著古宅外觀及內部彩磚等等,不難想像當時這家人戶是有多麼顯赫

看看這些彩磚、釉磚,顏色鮮艷,是不是很漂亮?這在當年絕對是大富人家了(笑)可惜的是,古宅雖目前列為歷史建築,但如能更加維護是否更好?感覺上似已有些荒廢,屋角內院有些凌亂,可惜了!

來到社區的小農市集,也屬於社區空間營造,就社區不定期辦理小農市集的場所,提供村民及鄰近社區居民販售自己栽種的蔬果或潮間帶海味,這天沒有市集,所以空無一物(笑)

在南寮社區裡也有不少像這樣幾乎是廢棄的老屋,人口外流一直都是農村面臨的最大考驗,看來這裡也是如此

澎湖最具代表的除了仙人掌外還有天人菊,在澎湖三天裡,也許非天人菊的季節,能見到開花的少之又少,但見幾朵也足以代表~

社區村道內沿路有一些美化社區的造景物

除了許返古宅外,還有一處趙氏祖廟,外觀看著也很有年代感,屋外還有一處小廣場,是在這社區內少有見到屋前有小空地的地方

趙氏祖廟,於民國39年軍人進駐時整修成營房,也是南寮當時最熱鬧的點,擁有時下流行的黑白電視,大人小孩在茶餘飯後齊聚觀賞,在空地建有漁灶、魚香飄裊、人聲鼎沸,而今,是趙氏子孫慎終追遠,緬懷先人的祖廟

湖西鄉東岸有二個村落,奎壁山在北寮村,南邊的就是這南寮村,南寮村未靠海,許多舊居部落建築就荒置下來,所以也使得南寮還保有澎湖傳統農村氣氛,原來這是有將近400年的村落了

牛屎窟文化園區,早前的農村社會裡,牛屎餅被視為爐灶的重要燃料,收集牛糞踩乾水分再揉成餅狀,貼在咾咕石厝的壁面等風乾,就是爐灶升火的燃料,園區雖在,但因非參加體驗類的活動,只能走走看看

咾咕石牆上的這個就是牛屎餅,貼在牆上等風乾,完全乾燥後就可取下做燃料使用

外頭有一口井,據說社區內還有幾處井,不過我們只看到這一處

早期南寮、北寮合稱龜壁港社,後才分為南寮村、北寮村,南寮村是湖西鄉人口外流最嚴重的一個村落,旅外村民多半在高雄市落戶,以水泥師及木匠居多

社區旁見一台子,欄杆內一串串的紅球,有點像算珠盤,但不知是何意?,也忘了問導遊(笑)

南寮社區內有許多像這樣的古屋,但大都無人居住(近荒廢),雖是如此,走在這巷弄間拍照倒是特別有FU

隨便一站整個就好美,這裡的建築特色就是咾咕石(珊瑚礁石)及黑石(玄武岩)等推積而成,因澎湖東北季風強勁,利用這二大特色所推砌出來的建築卻是相當管用,另外,這裡的建築都不太高,平一般住宅矮,據說是防風力太大

像這樣的弄巷以及咾咕石牆也滿適合網美拍照取景,復古中又帶著人文歷史的氣場

南寮社區近年著重於社區營造計畫,在當地有心人士的推動下,讓原本默默無聞的社區躍上國際,更在2017年榮登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甚至在還獲得行政院"第16屆公共工程金質獎"

社區內還有一處樹屋也值得探訪,位置其實就在福記漁灶旁,這樹屋幾乎已隱於榕樹內,硓-老屋,是澎湖的特色石屋,這間石屋已有百年歷史,在2013年重新整理後也成為當地的歷史遺跡(現場走了一回,發現樹屋近廢棄,雜亂,滿可惜的)

走進來後,大榕樹跟老屋已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硓咕石牆,俗稱"宅仔牆",是澎湖因應強烈東北季風所疊砌的特殊菜宅景觀,硓咕的取得是在退潮時,使用六尺長"掘仔槓桿原理將其頂離海底",再搬到搖櫓人力船或帆船上,俟海水漲潮,將船搖到本村前海岸邊,後將珊瑚礁挑到高潮線上,以牛車載到使用地疊砌"菜宅",如欲"砌大厝"需經過風吹、日曬、雨淋、鹽分淡化二年以上方可作為建材,如今硓咕石(珊瑚礁)已被保護,禁止採集

若是在早二年近來這裡遊玩,想必這些社區再造的藝術造照及彩繪浮球一定更美,來到這裡剛好非夏季,也非觀光季,部份彩繪、藝術造景及解說圖也稍為退色及斑剝,看來社區營造還是需要經費投注及長久維護、管理才能永續發展,簡單走過南寮社區後,繼續往下一站前行~

從南寮社區坐上車後直接來到林投的貝殼教堂,貝殼教堂也是當天走的第九站,來到這裡時間大約是3點50分左右

湖西鄉林投貝殼教堂算是澎湖較新的景點,澎湖縣政府於2019年打造澎湖第一座以貝殼為外觀建造的教堂裝置藝術,並於當年澎湖海洋派對(9月)首次亮相,因外觀純白,立即成了網美拍照熱點

湖西林投沙灘與隘門金沙灘連綿數公里長,沙岸寬長優美,10月中後,吹著東北風,沙灘乾淨,但海水不似夏季的藍,若是暑假到訪,只要不怕曬,想必拍的照片會更驚人~

除了貝殼教堂外,現在周邊新增幾座小型貝殼座椅的裝置藝術,讓現場更添了浪漫童話氣息,3座貝殼座椅為:船蛸貝、硨磲貝及心貝

每個小座型都好可愛,來了都來坐看看,因海邊風大,頭髮吹的亂七八糟(笑)

這裡的沙灘真的好漂亮又乾淨,若不是時間有限,真想脫下鞋赤腳跑跑(笑)

另一個角度看貝殼教堂,以貝殼為外觀建造,高約5公尺、寬約4公尺,整觀外觀純白色調代表貞潔的愛情,內部還有澎湖縣長賴峰偉題的字"珍愛一生"

最美的海灣,若有機會,姐願再來,而且得找個艷陽天,領教一下澎湖藍(笑)

停車場邊有間餐飲店,沙灘上遊客不多,原來大家都往這裡坐著賞景了,集合時間差不多,上個洗手間,準備離開,此站停留約20分

這是大目船,說是澎湖人早期使用的小船,若搭上台灣好行,可坐湖西線在林投貝殼教堂下車,也算是方便

走到這裡,今天的行程大致都走完,一早從中屯風力園區到貝殼教堂,走訪九處景點,行程安排算是很充實及緊湊,好在第二天的夜間是自由活動,團員們如果累了可直接回飯店休息,如果還有體力,飯店就在市區內,可逛逛街或繼續去燈光節湊熱閙,姐當然不能浪費時間,夜裡自己又跑到燈光節活動現場捕拍(笑),明天就是行程的最後一天,還會走到那些景點呢?後頭再分享~

本文走讀日:2020-10-23

澎湖輕旅第二天行程

上午:中屯風力園區、澎祖海產、跨海大橋、大菓葉柱狀玄武岩

下午:二崁聚落、通梁古榕、奎壁山遊憩區、南寮社區、貝殼教堂

從馬公市->白沙鄉->西嶼鄉->湖西鄉

南寮社區:澎湖縣湖西鄉南寮村

貝殼教堂:澎湖縣湖西鄉林投村

原文連結:https://ajs0414.pixnet.net/blog/post/230109001

覺得這篇文章讚:

分享這篇文章

facebook
twitter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