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八卦山下:遇見武德殿、探訪彰化節孝祠~~
乙未戰役中的鐵血戰地、大佛安座的山頂廣場,路過八卦下山,欣賞造型典雅的武德殿、拜訪常年大門緊閉的節孝祠,不同年代的兩處歷史建築剛柔並濟,毗鄰而居的視覺效果竟意外地十分搭配,搭不同於卦山天空步道的自然風情,八卦山下所擁有的歷史情懷,也是懷古思幽的好去處~~
旅行日期:2017.07.11 八卦山西側鄰近市區的部份,在日治時期屬於彰化公園與彰化神社的範圍,擁有許多風華百年的史蹟景點,只是熱鬧程度不比山上風光,卦山天空步道啟用後帶來的大批人潮,似乎與這塊地方關聯不大,因此也保留不少靜謐氛圍,今日大抵就以神社參道入口為中心,從紅毛井逛到節孝祠,來個悠閒的八卦山腳下的懷古抒情之旅吧 ^_^ 清朝時期的彰化縣城內外曾存在四大古井,名氣最高的當屬古月井,雖然井已消失,但有留下一塊古月井記,存放在古月民俗館,彰化縣導覽手冊曾以古月映大佛為名,約略可以猜出它在彰化市有著崇高地位,不過這四口井中唯一倖存至今的,就是眼前這口紅毛井~~ 《彰化縣志》記載"紅毛井:在東門外半里許。泉有數穴,味亦清甘,但吝於出。汲者每環井以俟其出。故老相傳:以為紅夷故井云",相傳是荷蘭時期就出現的井,擁有如此背景的古井在全台不算少見,但至今仍維持供水的功能(雖然幾乎都當作浣衣使用),就相當不簡單,昔日由於井水甘甜澄澈,向來是附近居民重要民生用水,彰化文人賴和亦曾為其題詩,而此地亦因終年水源充沛而被視為風水絕佳的螃蟹穴,隔壁的辜家墓園就是看中這點而設址於旁(辜顯榮母親薛氏即葬於此),只是後來查驗水內的大腸桿菌含量過高,以致用水者日減,現貌是2005年整修而成,裡邊還有一座福德正神坐鎮,儼然就是一座水神廟的fu~~ 彰化公會堂位於紅毛井左前方,建於昭和八年(1933年),RC加強磚雙層建築,屬於日治時期彰化郡轄下三座公會堂之一,另外兩座是鹿港及二水公會堂,這三座歷史建築各擅勝場,而最難得的是都沒遭到拆除的命運,現在都還能見到,不容易呀~~ 外觀造型很有那個年代常見的公家行政機關風格,特別是上方的女兒牆,與溪湖庄役場如出一轍,同樣也是兩側都有連結二層樓的長條窗戶,完全方正的外型很有現代主義的fu,那厚重的車寄入口,更是加深它那沉穩氣息,通常這種格局都是設計要給車輛走的,氣派華麗自不在話下~~ 從早期的彰化縣議會到後來的清潔隊所在地,這棟建築在戰後可說是身份多變,2005年成為彰化藝術館,與附近的彰化縣美術館同為當地知名文藝展覽空間,不過由於其前身主要是做為集會所的功能,所以內部空間更像是禮堂,挑高大廳與偌大舞台,更適合藝術團體在這表演或是上演舞台劇 !!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山牆上方還留有舊市徽,據說形狀是從彰化的"化"演變而來,第一次看到它,倒像是兩個"八"字合在一起,該不會與八卦山有關吧 @_@ 沿著東民街來到彰化縣立美術館附近,現在才發現除了裡邊展覽空間超大,還有階梯可以到達位於屋頂的天台,那裡可真是別有洞天,週遭景觀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最有看頭的地方莫過於位於南方的武德殿與節孝祠,很棒的觀景角度,尤其是武德殿,不是常常都能有這種俯瞰它的機會呢~~ 彰化武德殿建於昭和四年(1929年),戰後成為忠烈祠,2001年指定為歷史建築,此處在日治時期屬於彰化公園境內,它與彰化神社是好鄰居,在台灣現存不多的武德殿中,保存情形相當良好,入母屋破風軒亭入口搭配白牆黑瓦,日式風格建築風情盡顯無遺,它的建築形式與台灣目前殘存的其它武德殿差別不大,不過由於它的兩側分別是代表古代中國建築品味的節孝祠及充滿現代化的美術館,彼此形成一幅有趣的反差畫面。 印象中的武德殿大多位於環境清幽的場所,不過彰化這間大概是緊鄰馬路的關係,往來不絕的囂喧車聲讓它沒有那種悠閒的靜謐氣息,而它那宏偉的建築及其後方還留有不少以前做為警察宿舍使用的日式平房,仍是拍婚紗的好地方,只是常年大門緊閉就有些可惜,如果可以像高雄武德殿一樣將裡邊做為劍道館使用,才能符合它最初設立的目的及傳承歷史意義。 有別於武德殿散發出來的陽剛氣息,隔壁的節孝祠從這個角度看過去猶如依偎在男人身後的小女人,很奇特的畫面,每次回想都覺得很有意思 ^ ^ 彰化市區幾間著名古剎幾乎都去過,唯有彰化節孝祠未曾踏足,主要是因為離市區有段距離,而且其位於八卦山下,想說以後有機會來八卦山風景區遊玩時再來順道看看,就這樣過了幾年,今次逛完卦山天空步道再來武德殿走走時才猛然想起,原來節孝祠就在隔壁呀 !! 真是汗顏,居然忘了它的存在 +_+ 當時還不曉得節孝祠常年處在經常關閉的狀態,今天真是好幸運,剛好有開放耶~~一個星期只有週二、週六上午9點到12點才能入內參觀,其餘時間則是大門深鎖,堪稱半線最神秘廟宇 !! 難得來一趟,好加在沒有被拒於門外,不過時間也不多,趕緊進去逛逛先。 目前祠內大部份彩繪,用色典雅、層次分明,畫面莊嚴肅穆,據說原本都是鹿港彩繪大師郭新林的作品,但由於不敵歲月侵蝕而剝落殘缺,便延請和美陳穎派前來修復,成功重現原始風貌,至於大門上方幾幅有著穎派落款的圖案,很有可能是已嚴重到無法修復而再重新繪上。 據說三川殿門神彩繪亦是出自其手,都是相當不錯看,很有古廟悠然的fu。 廟前虎邊有塊旌表汪門節烈雙婦碑記,立於乾隆三年(1738年),是台灣現存年代最久遠的貞烈節孝碑,碑上有大大的天朝旌表字樣,是為了紀念在雍正九年(1731年)的大甲西社事件中,為免受辱而選擇自刎與撞城垣殞命的兩位女性,即為汪家姑婦劉氏及媳婦余氏,《彰化縣志》人物記裡將其譽為汪門雙節,初立於東門旁,後來才遷來此處。 不論碑體、字樣、年份,都能在彰化地區目前留存下來的古碑中名列前茅,文物價值非同一般,實在是應該要避免風吹日曬雨淋的侵襲,至少放到三川殿那裡存放會更好吧 @_@ 彰化節孝祠是全台同類型建築中碩果僅存,不依附在學宮或是廟宇之內,是唯一獨立存在的節孝祠,建於光緒13年(1887年),大正12年(1923年)遷到現址,1985年列名古蹟~~ 當地進士蔡德芳與拔貢生林清源在同治12年(1873年)遍訪彰邑收錄歷年數百名節孝婦事蹟,後來進士丁壽泉亦在光緒12年(1886年)與訓導劉鳳翔、廩生吳德功、主事吳鴻藻等人進行探尋,再增錄中部上百名節孝婦事蹟,巧得是兩位主事人不僅是師生關係,亦曾擔任白沙書院山長一職。隔年透過臺灣知府程起鶚、彰化縣令李嘉棠奏請朝廷淮予立祠供奉,經由民間集資興建,於隔年完工,只是落成不久便遭逢乙未戰役,由於受到波及,以致祠內相關設施嚴重毀損,供奉牌位大多佚散,明治33年(1900年)由貢生吳德功整理歷年節孝婦名冊並重新登錄牌位,並在大正八年編輯出版《彰化節孝冊》,裡邊對於節孝祠的歷史沿革有許多詳細介紹,內文有提到在進入日治時期後,節孝祠在彰化廳長支須田綱鑒支持下仍維持春秋二祭的傳統~~ 後來因應市街改正,節孝祠面臨被拆除的命運,在當地人士奔走下遷建八卦山腳下的彰化公園,由於其位置遠離市區中心眾名著名古廟祠堂,甚至與日本風味甚濃的武德殿成為好鄰居,好特別的存在。 總督府曾在大正五年曾發行《臺灣節孝錄》,大正13年還提列112人入祀彰化節孝祠,不論在那個年代,宣揚貞節烈女事蹟做為社會教化的範例依然是官方重要統治手段。 丁壽泉這個名字可能讓人有些陌生,但提起鹿港丁進士宅,那可是赫赫有名,蔡德芳是他在文開書院受教時的老師,如今在丁進士宅還能見到這兩位當年考試及第的榜單石碑,當年就很好奇會何會在丁家見到蔡德芳的相關東東,後來才慢慢了解他對彰化文風的貢獻,鹿港有句流傳甚廣的打油詩---本身蔡德芳,女婿林啟東,學生丁壽泉,後生蔡穀元,蔡德芳與丁壽泉在當時的崇高地位,可見一斑~~ 三川殿的兩根柱子寫著"潛德幽光歷二百年來而畢發,採風問俗聯十三堡半以俱雷",是蔡德芳所寫,似乎是在描述他與丁壽泉當年收集貞孝節烈婦事蹟的那段歲月,間接促成節孝祠的成立,所以關於他的墨跡,出現在祠中是一定要的啦 XD 《重建中部節孝祠碑記》是三川殿裡的兩塊木碑之一,對於節孝祠的由來與歷年來大小事都有詳實描述,內文由蔡德芳之子蔡穀仁所撰寫,從同治年開始的節孝節婦採訪到移建過程全都鉅細靡遺的記錄在內,裡邊文章字句提到的相關人名甚多,很有那種論文最前邊感謝誌的fu,因為是木碑,所以有加上玻璃保護,這一點就很值得鼓勵。 另一塊木碑是"臺中節孝祠移建寄付金獻納者芳名錄",全部都是大正年間那次遷建捐資贊助的當地仕紳名字,碑文會冠上臺中二字,似乎不只是當時彰化隸屬台中州,總計八千圓的資金捐獻者來四台中州各地,似乎也表示節孝祠的遷建是當時一大盛事? 捐獻名單排名依金額大小來分,位居前幾名的人物都是當時赫赫有名的知名人士,辜顯榮就不必說了,包含林獻堂在內幾位出身霧峰林家的豪門子弟也都列名其中,而排名第一的竟是吳子瑜,其父吳鸞旂曾負責台灣省城在台中的興建工程,台中公園那座古色古香的更樓即是來自吳鸞旂公館,吳子瑜雖然富甲一方,本身亦是能詩擅文的才子,因其熱愛戲劇,便將自家的私人戲院擴建成可以提供一般民眾進場觀賞的大戲院,於昭和11年(1936年)完工,名為天外天劇場,在台中市區發展重心都在前站的那個年代,是台中後火車站相當具代表性的歐式戲院,以寬廣的圓型屋頂著稱,不但是當時的台中市第二座私人投資的戲院,更是戰後僅見的日治時期戲院建築。 如今幾已成廢墟的天外天劇場隨時都有可能因拆除而消失,未來是否有機會轉變成見證台中市發展的歷史古蹟仍是紛擾不休的未知數,而今日居然得以見到吳子瑜先生的大名,有些驚訝,也有些感傷................ 因為三川殿大門未開放,所以是途經左前耳房到裡邊,原來內部是四格院樣貌,而且還是正殿帶軒亭,格局構造與磺溪書院有點類似,只是不同於以磚雕聞名的磺溪書院,節孝祠除了它那獨特的身世背景,琳琅滿目的彩繪作品亦是此地為人稱道的特色之一。 整體建築形式為兩殿兩廊(也可說是二進二護龍),或許因為規模較小,正殿直接與兩側走廊相連,而沒有使用過水廊區隔,這個地方給人一種與世隔絕的恬淡風雅,那股悠閒的氣氛,幾乎讓人忘了一牆之隔的外邊是人車熙攘的大馬路,就算緊鄰鬧區也少見遊客上門,是個可以發呆沈思的好地方。 難得見到日本人題字的匾額, 此為台中州知事常吉德壽在大正13年所獻的"一節千古"匾,時間剛好是遷建來此的那一年~~ 因為使用干支記年,當下還真不曉得這塊"不負所天"匾額是立於昭和二年,只覺得書法寫得不錯,後來才曉得這位題字的晉江曾遒,在台灣留下不少墨跡,希望以後有機會再見到他的作品。 戰後也有官員來獻匾,分別是1948年的"懿德永芳"及1949年的"青史揚芬",兩位前後任的彰化市長王一麐及陳鍚卿都來湊熱鬧,想到節孝祠本身所代表的貞潔含意,再看到那個國民政府即將撤離神州大陸前夕的1949年,會如此頻繁獻匾的原因似乎不是那麼單純 ? 陳鍚卿不僅是彰化縣最後一任官派縣長,同時也是首任民選縣長,八卦山大佛就是他任內核淮興建的~~ 正殿做為祭祀空間,神龕上擺放滿滿的貞孝節烈婦的牌位,至今已供奉462人,聽說原本的春秋二祭在戰後一度荒廢,但看牆上有將祭典進行的相關流程詳細記錄在上邊,該不會是現在每年都有在舉辦吧 ? 而裡邊的建築格區相當獨特,是使用移柱法,也就是將原本位於大通與神龕上方的壽梁交會處的後點金柱移除,如此做法不僅可以增加室內空間,更由於供桌不受到柱子干擾,整體望過去的視覺效果便是十分遼闊,添加不少莊嚴隆重的氛圍~ 上方懸掛的是玉潔冰清匾,上面有五隻小蝙蝠及一顆疑似象徵太陽的鑲黃邊紅色圓形,代表五福拱日,賓主色調幾乎都快融在一起,若沒很認真的看,會以為上邊是沒有文字的 !! 原匾早已失竊,這是後來重製的~ 匾額下方之樑上彩繪主題是敬姜教子,一旁有鹿津釣徒筱漁氏....等字樣,其為郭新林的別稱,代表這是他的作品。 正殿上方同樣也有一幅盧氏冒刃而衛姑的彩繪圖案,畫中人物隱隱有著躍然而出的氣勢,明顯與大門上方那同樣主題的彩繪圖案風格大相逕庭,似乎這個就是彩繪大師郭新林的作品(一旁那個雨暴風侵萬年不朽望夫石也是他所題楹聯的下聯),聽說這是《烈女傳》記載的故事,用在此處倒也恰如其份,但為何不同地方都要使用要相同題材來做畫 ? 頗讓人好奇呀~ 隨便一個角落都是文人才子盡情發揮之地,要不是今日來訪,也不會曉得王學潛與吳子瑜都曾參與台灣在日治時期的三大詩社之一的櫟社,亦是當代著名書法家......嗯 !! 今日收穫不少 ^_^ 一直以為彰化節孝祠是否隱藏著什麼秘密,所以才不得不大幅縮短開放參觀的時間,實際走一遭,感覺也還好,大概就是文開書院的fu,可能與此地雖然列名古蹟卻是私人產業有關,如果不是今次意外發現它有開放,不然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會想到要來參訪,饒是如此,可以拜見想了很久的節孝祠,還是很令人開心呀。 八卦山牌樓到公園路這段區域儼然是彰化藝術美學園區,擁有歐式浪漫的公會堂還有和風優雅的武德殿,更有樸實淡然的節孝祠,其實今日最讓人難忘的是巧遇節孝祠開放參觀,可以偶然邂逅這間堪稱彰化最神秘的祠廟建築,真是好讚的驚喜,不只是大佛像與卦山天空步道,散步八卦山腳下,也是可以很有fu的說 ^_^
原文連結:http://hwsln.pixnet.net/blog/post/66318210
覺得這篇文章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