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七月27,這一天的行程都在東京都心內,目的地是我自為沒甚麼特別的上野公園與小孩很感興趣的台場。
上野公園是東京有名的賞櫻名所,2009年四月去東京出來時,也特別去見證一下櫻花盛開的魅力。這次到上野公園不是為了賞花,而是為了上野公園內的東京國立博物館與上野大佛。
猜一下:
日本第一座現代公園在哪?
日本第一座動物園在哪?
日本第一座博物館在哪?
日本第一座正統西餐廳在哪?
答案:全部都在上野公園可以找到。
1867年的大政奉還之前,天皇住在京都,稱為江戶的東京是德川幕府的所在。上野公園的所在地原本是東叡山寛永寺,是當時江戶城最大最重要的佛教寺廟,為篤信佛教的德川幕府鎮守著江戶城的東北方位,免受邪靈的侵擾。
1867年,擁護天皇的長土肥同盟在戊辰戰爭中擊敗了德川幕府的聯軍,末代將軍德川慶喜狼狽地一路由京都逃回江戶,而西鄉隆盛率領的新政府軍則在隔年春天包圍了江戶城。
末代將軍德川慶喜隨後接受了大臣勝海舟的建議,與西鄉隆盛議和,使江戶和平開城。德川慶喜投降後卻還有一批不願投降於新政府的武士組成了彰義隊,這些武士綁架了寛永寺的住持,並以寬永寺做為抵抗新政府的根據地。
這寛永寺是德川家的家廟,西鄉隆盛率領的新政府軍打起來毫不手軟,直接架起大砲就朝寛永寺猛轟,除了今天還可以看到的清水觀音堂、東照宮、五重塔及大佛殿之外,共有上千棟建築被焚毀,彰義隊幾乎全軍覆沒,共兩百多人陣亡,這就是上野公園門口為何有一座西鄉隆盛銅像的原由。
大政奉還後,明治天皇領導的新政府開始展開全面西化,這時寛永寺這片成為一片焦土的土地就被建議拿來興建西式醫院。
1870年,新政府向當時在東京講學的荷蘭的醫生鮑德溫尋求意見,不料這位荷蘭醫生親自造訪這片台地後,卻向日本政府建議將該處開闢成公園。封建時代的日本跟中國一樣,有錢人跟大官可以蓋起自己的庭園,但沒有給一般大眾的公園,日本官員對於鮑德溫醫生口中的公園想必是毫無概念。但是既然是要全面學習歐美國家所長,外國人怎麼說,那就怎麼做。日本的第一座公園,上野恩賜公園就這樣誕生了。
占地五萬多平方米的上野公園大約是大安森林公園的兩倍大,日本新政府大概是覺得只種櫻花樹實在太可惜了。1872年,日本的第一座博物館在上野公園內落成,也就是今日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只不過當年的建築物已經毀於1923的關東大地震,現在看到東京國立博物館是1938年新建的建築。
不只博物館,1876年,不忍池畔的高級法國餐廳精養軒開幕;1882年,日本第一座動物園在上野公園開幕,也就是現在住著熊貓的上野動物園。總之,明治維新後,上野不再是鎮守江戶免於妖魔侵擾的佛門聖地,反倒成了引入西方文明的最前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宗教在明治維新後也起了很大的變化。
日本的本土宗教是神道教,祭祀的對象包括天照大神、山、川、歷代天皇、著名的文與武將。德川幕府時代,日本人的信仰是混雜著神道教與佛教,就跟現在台灣佛道不分的狀況很相近。但是到了明治時代,新政府強調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血脈,崇拜神道是日本國民的義務,日本天皇的地位就跟神一樣,日本國民甚至有義務為日本天皇而死,佛教的地位開始遭到刻意的打壓。
這當然是當時明治政府利用宗教統治日本國民的手段,所造成的影響就是許多佛寺與佛像遭到蓄意的破壞,包括了今天可以在上野公園看到的上野大佛遺跡。
我對於這半顆佛頭的莊嚴又慈悲形象十分喜愛,這佛的五官與捲曲的鬍子也更接近西域人的長相,而不是一般中國或日本佛寺東亞人種形像的佛像。
據說上野大佛完成於於十七世紀,原本是高度達到六米的青銅大佛。在大政奉還前有個佛殿遮風擋雨,佛殿毀於1867年的戊辰戰爭後,上野大佛就只能過著餐風露宿的日子。缺乏關愛的上野大佛在1923關東大地震中解體,但卻遲遲湊不出資金修復。到了二次世界大戰膠著的時候,大佛的銅鑄身子被日本軍方沒入,慈悲的大佛被做成殺人的子彈,只留下今日掛在上野公園內的半面佛頭。
回到東京國立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中我覺得最值得一逛的是東洋館。日本人講的東洋可不是說日本自己,東洋館展出的文物主要來自中國、朝鮮半島與中亞各地。
同年六月時,我跟兒子到新疆吐魯番參觀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坦白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剩下的遺跡少得可憐,最好的壁畫、佛像大多在一百年前全給德國人勒柯克用特製狐尾鋸從石壁上鋸下,一箱一箱地搬到德國柏林博物館,二戰時再盡數毀於盟軍對柏林的大轟炸之中。德國人沒搬走的,當中還是有些還不錯的文物,晚來一步的英國人、俄國人與日本能搬多少,就搬多少,完全沒有把主人中國政府放在眼裡。
這也難怪,日本的大谷光瑞探險隊是在1908年,由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帶回,如今存放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回鶻壁畫,三年後清朝就被推翻,清廷連中原都管不了,更不用說才建省不久的新疆。而我正是為了這些被盜自中國的寶物而來到東京國立博物館,也果然在二樓如願以償看到了一幅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壁畫。
但更令人驚喜的是在一樓的「中国の仏像」特展,年代上是由魏晉南北朝到唐朝年間,地理上則是由中國北方到中亞的健馱邏(阿富汗),除了館內原有收藏,還有來自日本民間與中國上海博物館的收藏。
我對佛像沒有研究,也沒有受過甚麼藝術欣賞的訓練,但還是可以一眼看出這些全是藝術水準非常高的雕刻作品,強烈地傳達出佛家思想的出世精神。
非常建議到上野站的阿美橫町藥妝店掃貨前,先到上野公園內的東京國立博物館逛逛,高中以下學生免費,大人的門票也只要620円,非常值得。
離開上野公園,當然就是陪夫人到阿美橫町藥妝店買藥了。
阿美橫町裡的藥妝店完全是以外國觀光客為目標,特別是中國人與台灣人,每家藥妝店都有會講中文的店員,架上也有清楚的中文標示,夫人可以盡情的逛,我則是帶小孩到附近成排的小吃店吃點東西充飢。
下午兩點,提供美味串燒、拉麵、關東煮的店家生意還是十分興隆,桌椅都快擺到狹窄的道路上了,還是座無虛席。雖是大白天,挺多人桌上放著啤酒瓶,一副已經醉醺醺的樣子。
此次日本行唯一符合"令人驚艷的食物"這個條件的料理,便是在阿美橫町某家關東煮路邊攤品嚐的竹輪。那滋味實在太深奧了,一入口便感動得全身的細胞都唱起歌來,直接頒發證書為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竹輪。
另一個強烈的對比是台場的金子半之助。
在台灣,金子半之助可是要排到天荒地老的超級熱門餐廳。在東京台場分店,完全不需要等待。也許是之前我們一家人吃了太多甜點,這金子半之助的炸天婦羅嚐起來並沒有想像中美味,夫人與妹妹甚至只吃一半就放棄了,害我對台場除了鋼彈機器人外,沒有留下甚麼記憶。
大概是年紀到了,我已經沒辦法喜歡像台場這類以年輕人為對象的場所。孩子,我知道你還想逛逛台場的日本科學未來館與Joypolis,但是請你下次自己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