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這個家廟的存在
是姐夫家族春、秋二季的祭祖活動
原以為不對外開放
某次~ 在林氏族人手中
看到照片
整個感到驚豔
幾經波折
終於在晴朗的好天條件下
一睹風采
#1 走國光路, 來到五十五號(巷口有牌樓, 其實是一條小巷子) 看到門鎖上... 心一沉
#2 再往前瞧瞧
#3 原來要從另一個門入內
#4 佔地近二千坪,建坪約七百坪,望之威嚴肅穆
#5 泥塑「雙龍戲珠」照壁 , 靠墻邊左右的一對石獅子,摸樣憨拙可愛,為清光緒初年在旱溪原祖廟用的舊品
#6 氣勢宏偉, 是臺灣中部最大家廟之一
#7 泥塑「雙龍戲珠」照壁
#8 來到二進的正殿
#9
#10
#11 御路與柱珠
#12 兩殿之間與護龍的通道在過水廊間開有「洞月門」,磨石子作工
#13 這座家廟的設計,是出於名師陳應彬字畫手, 林氏宗廟已被確認為是他中期作品的代表作。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林氏宗廟木構技巧最值得稱道,它複雜的鬥拱組合,及優美的木雕線條,他處都不易見到。
#24 以花草、人物、走獸為題材所構成的歷史故事
#25 不厭其煩地細描在兩廊的屋架上
#26 色彩豐富,構圖活潑生動
#27 堪稱泥匠、瓦匠、剪貼匠、畫工集體創作的精品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倒爬獅, 有警示的作用
#47
#48
#49
#50
#51 門神彩繪為鹿港名師 "郭新林" 所繪
#52 石打造的部份多為匠師「李闊嘴」先生的作品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以石打造的書卷竹節窗,為匠師「李闊嘴」先生的作品
#61
#62 山牆頂端的「懸魚」裝飾
#63 三川殿的屋脊上日治時期的交趾陶
#64 照壁前一對石獅子稱為「埕前獅」,乃光緒初年,旱溪祖廟留下的重要古文物,造型古樸,
左公右母,嘴型成一字型,公獅嘴型張開,而母獅嘴型含蓄合起; 公獅的眼神,往中軸線望去護衛廟門,而母獅的眼神卻含情脈脈,望著公獅。
#65 敬字亭亭頂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這一上一下的獅座, 貓覺得很特別
#74 一開始還以為是年代久遠, 少掉一隻呢~
#75
#76 原以為瓦當與滴水會印上 "林" 或堂號之類的, 結果只是常見的壽字紋
#77
#78
#79
#80
#81 螭吻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正殿的左右前方,依歷史年代次序,陳列六面執事牌
#96
#97 屋脊上飾以雙龍搶珠剪黏
#98
#99 左進右出, 中門應該是只有春秋祭祖時才開吧?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牆面上開有以洗石子工法塑造的「螭虎團福」、「螭虎團祿」八卦窗
#118
#119
#120
#121
#122 母獅抱子
#123 坐北朝南,略偏東。九間起、雙進、單護龍、兩過水廊、二過水仔,四合院式的大宗祠
#124 右手邊有一座昭和十二年(西元 1937年)所造的洗石子旗竿座 & 敬字亭
#125 這個開是開放時間出入的門
#126
開放時間
周一 ~ 周五
上午 9 : 30 ~ 12 : 00
下午 13 : 00 ~ 17 : 00
周六及周日本不開放參觀
但是如逢農曆初一、十五及節日慶典則有開放..
另每月的第一、三、五
週六 am 9 : 00 ~ 12 : 00 開放
其餘時間參觀
請以電話 (04)2224 6928 聯絡
地址
臺中市南區國光路五十五號
文中部份資料來源 : 財團法人臺灣臺中林氏宗廟
http://linstemple.myweb.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