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興紙寮位於南投縣埔里鎮鐵山路,創立於民國58年,
造紙源流造紙首重水質,由於埔里的好山好水,做出來的紙不會因時間或日曬而變黃,
所以埔里自然成為宣紙、棉紙的最佳生產地。
廣興紙寮提供完整的手工造紙流程供遊客免費參觀,並提供專業導覽解說服務以及生產各種紙文化產品等,不但讓遊客明白如何將纖維漿料經蒸煮、漂洗、打漿、抄紙、壓水、烘乾等過程製造出珍貴的手工紙,設有紙藝教室讓遊客親身參與 DIY 造紙的樂趣,目前已經成為台灣地區知名的產業觀光景點,也是許多學校戶外教學的最佳場所。
※ 製紙的過程--
廣興紙寮工作人員示範抄紙的過程,
一疊疊壓榨後的紙,形成像豆腐的形態,
廣興紙寮終於在民國85年成功的利用茭白筍的筍殼及檳榔樹幹研發出「惜福宣」與「逢春宣」手工新紙,成為埔里最具特色的手工紙,這種以農產品的廢棄物再利用研製而成的惜福宣,不僅為台灣的造紙文化開創新的一頁,也為傳統產業的轉型與經營樹立新的範例。
紙豆腐經過溫度的烘培,就形成一張張珍貴的手工紙了。
廣興紙寮有提供遊客diy,可以在此體驗造紙拓印,
販賣區,
從造紙區參觀完後,可以前往參觀自然造紙創庫,「自然造紙創庫」、「PAPER菜專賣店」是廣興紙寮於100年由文建會協助推廣建立,
炎熱的天氣,來一球冰淇淋消暑,
在「自然造紙創庫」這裡,展示了各種不同的紙張,還有各種紙類文創品,紙張經過特殊的加工處理後,還能做成衣服、包包、鞋子等等,
可以吃的紙??
有幾種口味,但不知吃起來的滋味如何?
廣興紙寮對面的廟宇,
牆上有西遊記彩繪,
廣興紙寮對面巧克力店,門口裝置完全看不出是賣巧克力的,
假日爆滿的遊客,
廣興紙寮手工造紙作工精細,製造過程採用雁皮、竹子、草漿、亞麻等原料,依古法蒸煮、浸泡、洗滌,加上不斷精研改良新技術,造出完全手工篩製、吸水性良好、墨韻優雅的宣棉紙,品質優良、行銷國內外,贏得「紙的故鄉」之美名。
走一趟廣興紙寮,可以認識造紙文化、造紙藝術,也能DIY設計自己的手工紙藝品。
廣興紙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