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第一趟自助旅行
(古老的城牆、聳立的大衛塔..)
耶路撒冷,三大宗教 (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 的聖城,在舊城區裡被劃分成四個區域: 基督徒區(Christian Quarter)、穆斯林區(Muslim Quarter)、猶太區(Jewish Quarter)、亞美尼亞區(Armenian Quarter)。
這裡有猶太教的「聖殿山及其西牆」,基督教據信是耶穌埋葬所在的「聖墓教堂」(Sanctum Sepulchrum),以及伊斯蘭教相信穆罕默德夜行登霄和天使加百列一起到天堂見到真主的地方:「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和「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
(聖殿山上的圓頂清真寺..)
(緊鄰著大衛城考古公園的阿克薩清真寺..又稱銀頂寺,是穆斯林的第三聖地..)
(聖墓教堂的門口..)
其實,在這一次的自助行之前,先前已經來過耶城。那時 (2012十一月初) 剛到以色列不久,落腳於特拉維夫,趁著等待志工中心的分發,和日本室友利用空閒時間,一個星期五 (猶太人的安息日) 去的….這時間很不恰當~
(輕軌的軌道...星期五下午安息日也是停駛的)
當時沒進入狀況,決定也做得很倉促,從住的青旅一路走到特拉維夫中央車站,搭上巴士直抵耶路撒冷,下車後看著地圖摸不著頭緒,在公園看到一位猶太婦女,找她問路,告訴我搭幾號公車,結果也找不到公車站牌,正當迷惘,遇上一位從美國佛羅里達州來的美籍 (不會說希伯來語的) 猶太人,他很熱情的帶路,就同他一起搭上耶路撒冷的輕軌到舊城區,在輕軌上他告訴我,在美國有很多美籍猶太人,每年都會利用一段時間回到耶路撒冷「來尋根」並在此住上一陣子然後回去,他們並沒有選擇「移民」(Alyia, עלייה) 到以色列。
(公共計程車...其實就是箱型計程車,但是要等人坐滿才會發車,有點麻煩~)
耶路撒冷初體驗,來去匆匆,因為當地人告訴我們,星期五「安息日」的傍晚公車巴士都停駛,所以回特拉維夫的車子很少,只能坐一種等人都坐滿 (約9人座) 才發車的「公共計程車」(Share taxi, מונית שירות),於是回程時,就找了部 Share taxi 坐回特拉維夫。這是2012年十一月初的事情。此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舊城的古城牆..
(夕陽渲染下的城牆..)
直到十二月的這一次自助行,才對耶城有更深的體悟和感受。
在耶城青旅住的幾個晚上到清晨,一早四、五點先是聽到清真寺傳來響徹雲霄的廣播喚拜聲,再來是基督教堂迴盪不絕於耳的鐘聲,然後,早上用過餐後出門在街上看到許多戴黑帽、穿黑衣的正統猶太教徒。
(前方一群穿黑衣、戴黑帽的正統猶太教徒在耶路撒冷隨處可見...)
所聽到、看到、感受到,甚至是鼻子聞到,或是能讓你想到的,都是一種不協調的「不統一感」,或者…「割裂」的感覺。在舊城裡,有阿拉伯人、猶太人、亞美尼亞人、還有許多來尋 (宗教信仰的) 根的觀光客,有穆斯林、基督徒、天主教徒、東正教徒、正統猶太教徒。這一塊土地上,匯聚交疊出不同的世界觀、差異的禮拜、各自的天國。
(舊城附近的一家中國餐廳,上面還掛著紅色五星旗..)
在耶路撒冷,你感受到最不完整的完整性、最歧異的同一性,最錯綜複雜的歷史性。你覺得這座城市,彷彿是被「拼貼」出來,就像一副,你永遠都拼不出一副完整圖像的拼圖,或者你可以拼得出來但卻會拼的亂七八糟…
(大馬士革城門附近的路牌,上面標示著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首都 Ramallah 和伯利恆,猶太人不會去這兩處,因為是屬於巴勒斯坦人管轄的區域..)
在這裡,我感受到一種宗教上的「精神分裂」,大家各走各的、表面上禮尚往來,實則形同陌路,在舊城裡的大街小巷穿梭,隱約可以察覺出那種暗潮洶湧、暗中較勁、一觸即發的「恐怖平衡」,坦白說,在舊城裡我的神經是異常緊繃,只有看到一旁跟來的各國觀光客和旅行團,心情才稍得緩解及感到些許平安。因為在這裡,能夠找到彼此對話的平台和共識就是這群來旅遊放鬆的觀光客..
(大衛王陵寢外的大衛王彈琴雕像...)
耶路撒冷、耶路撒冷,這裡,曾經繁華、曾經荒涼、聖殿在此、人間煉獄也在此,審判在此,殺戮在此,榮耀在此,復活也在此。這裡發生過太多「宇宙性」的歷史事件,由是,我感到這塊土地是如此的沉重,她承受了太多太多的恐怖黑暗,但也負擔著未來的光明勝利與榮耀美麗。
(馬路邊,看到一片壁磚,上面拼貼著耶路撒冷,世界的中心...)
耶城,是離散的中心,也是中心的離散,她本身是如此的互斥矛盾,但卻又殷切期盼她自身的完滿統一。她是天與地的交界,聯繫了過去、現在與未來,在她身上有一種永恆性。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但這個中心...應該屬於誰呢…
(耶路撒冷歷史博物館裡的一幅畫,描述聖殿被毀,耶路撒冷成為荒場的景象...)
對於耶路撒冷的體驗,就像許多遭受過大屠殺的猶太倖存者一般,很多內在的東西說不出來,無法用言語去表述,因為太深沉、太複雜、超越人的理智和情感的…
底下放些照片,個人是基督徒,所以這趟耶城自助行造訪幾處基督教新約聖經中提到的事件及其發生地點或紀念教堂..
(大衛王陵寢,猶太人相信大衛王葬在此地...)
(紀念彼得三次不認主的雞鳴教堂,眼尖的人可以發現屋頂上的十字架上頭立了一隻金雞..)
(傳說是耶穌最後晚餐的馬可樓...)
(空墳墓,另一處耶穌墓穴的遺址,The Garden Tomb,花園聖墓)
(聖母安眠堂,顧名思義就是聖母馬麗亞安息的地方..)
(橄欖山下的萬國教堂,照片左邊就是客西馬尼園...)
以上照片繁多,一個地方我只選了一張 (我認為) 較有代表性的貼在網誌上,若大家有興趣可以到相簿進一步點選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