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年鷄籠中元祭的迎斗燈遊行,有跟以往不同之處,
就是出現『官將首』。尤其是在遊行隊伍抵達終點慶安宮時,
是由官將首護送宗親會的斗燈進入廟內安奉,
此點就跟我之前看到的,有所不同。
因為有不同,就在現場問認識的宗親會朋友,
他們表示他們只是恢復傳統而已。但沒想到基隆文化局有不同的意見,
希望迎斗燈遊行隊伍不要出現官將首,以免把鬼嚇走。
宗親會認為他們祭拜的是先民,不是鬼是好兄弟,所以不會有嚇到鬼。
『鬼』到底是不是『好兄弟』,這問題一直是宗親會與基隆市府文化局,
兩邊一直在爭執的問題。尤其基隆文化局在中元祭期間,
有舉辦『鬼怪列車 好膽你就來』活動,
宗親會認為他們在祭拜祖先,沒想到文化局居然找鬼來鬧場。
因此兩邊僵持不下,基隆市文化局甚至於跟宗親會說,反正民眾不懂。
但宗親會始終認為把中元祭恢復傳統,是一條必須走的路,
所以堅持走自己的路。因此兩邊聽說鬧的很不愉快。
基隆文化局對活動也從很好配合的態度,轉為極度難配合。
當聽到基隆市文化局說民眾不懂時,心中有把火升起。
今天基隆傳統文化很多都消失,導致基隆子弟越來越不懂自己的故鄉文化,
是誰造成的?因此基隆市文化局居然有臉說『民眾不懂』這句話,
而會說出這種話,長久以來對基隆市文化局的了解,一點也不感到奇怪。
從去年年底,今年主普的謝氏宗親會即有人與我聯絡,
希望我今年能幫忙做中元祭的記錄,因此從那時就常聽他們說,
與基隆市文化局在溝通上,有不少的問題。
我始終覺得,基隆中元祭是起源於民間的活動,
政府應該只要扮演好協助的角色,勿干預太多才對。
不過說真的,我搬到基隆10多年,
一直到2010年才開始拍基隆中元祭的活動,並寫文做記錄。
因此對基隆中元祭的了解,也只限於這幾年所看到的,
所以傳統迎斗燈遊行是否有出現官將首,我根本是不知道,
也只能相信宗親會的話。
官將首原名『八將首』,意謂是家將的首領,相當於陰界中的刑警。
據說台灣地區的官將首是源自台北新莊地藏庵,最初只有增損二將軍,
是專屬於新莊地藏王菩薩的駕前護衛。相傳增損二將軍原是為害人間的妖魔,
後被地藏王菩薩懾服後,成為地藏王菩薩的護法將軍。
二位將軍可視察人間善惡,增將軍遇善人則增加其壽命,
損將軍遇惡人則減損其壽命。後來演變成陣頭表演性質的民俗藝陣。
官將首過去僅於新竹以北的廟會中出現,由北向南蔓延,
成為全台各地迎神廟會常見的陣頭。
官將首一般都是掌管刑法的神祇,如城隍爺、
東嶽大帝、青山王…等神明的護衛,是陰兵陰將的領軍,
且具有護衛主神和驅鬼逐疫的職責。頭戴二郎盔的官將首,
面部裝飾有假眉、長鬢及獠牙,顯示其凶惡貌。
服裝以古代將軍形象設計,分肩甲、衣甲及裙甲,常用龍紋裝飾,
有的則以布袋戲服飾為藍本;著草鞋且先套上取材自傳統戲劇的腳套。
出巡時,由信眾畫上臉譜,手持各種刑具來扮演。
其組成人數三至九人不等,其中以五人最為常見。
青面獠牙的官將首,基本三人組織為首者是損將軍,手持三叉尖槍,
左右是一化為二的增將軍,手中分別持火籤及虎牌;若五人成陣,
則再加入持葫蘆的白鶴童子及虎頭鍘。也有認為為首者居中央,
手持三叉尖槍及令旗,左右則分別為增損二將軍,
增將軍手拿火籤和枷鎖,損將軍手則拿虎牌及手銬。
官將出陣前必須先由法師淨身,
並請神護身,之後由損將軍向陰陽司領取令旗,
增損二將軍進行三進三出之點兵閱將儀式,方可過火出巡。
結束後,過火入廟進行三進三出的點將收軍儀式,
並將令旗繳回,退神後即可散隊,此即官將首出兵收兵儀式。
在陣式上,除點兵閱將的三進三出外,官將首拜廟時,
持三叉尖槍者將槍豎立直舉,
左右增損將軍則走官將首使用的『三步贊』步法表示敬意。
官將首與八家將常讓人分辨不清,
基本上八家將與官將首都是『屬陰』的陣頭,
也都具有捉捕惡鬼的責任,但動作上,卻有很大差異。
八家將的動作陰柔,但官將首卻偏向陽剛;
官將首是嘴露尖牙、並貼有鬢毛,其臉譜並沒特定;
八家將沒有獠牙、鬚毛,但臉譜卻都是有特定的樣式。
另外手執武器也不同,八家將拿羽扇、戒棍、令牌…等;
官將首所拿則是三叉尖槍、虎牌、手銬與火籤…等。
因此八家將與官將首雖都被歸類為家將,但卻是不同的陣頭。
以上有關官將首的介紹,是摘錄文化部的『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
接下來,來介紹本文主角『斗燈』。斗燈的介紹文,
是摘錄客家委員會網站的『斗燈、中元節』單元內容。
斗燈為道教禮斗法會的祭器,由米斗盛米點燭,
斗內由兩方斜插2支木劍,中央置一面圓鏡及剪刀、尺
、秤、算盤、錢、土等,並在供桌前供牲醴祈禱,
期望禳祓境內邪鬼,祈求天賜福祥,合家平安,士農工商各業興隆。
禮斗法會又稱為拜斗,也就是祭拜斗燈,斗乃指星斗,
所謂“天上群星皆屬斗部,人之十二元神所宿,故或稱元神燈,
則生命根源之象徵。公家總斗燈,代表該地居民全體之生命,
私人各首之斗燈,則代表其一家人之生命。
民間俗信又有“北斗解厄,南斗延壽”的說法,禮斗植福的法會,
自古以來一直都受到普遍的重視。大體而言,
斗燈可分長期安奉及臨時安奉兩種,前者大都在寺廟春、秋禮斗法會時安置;
後者則在建醮或特殊法會,或在中元節盂蘭盆會時安置。
將米盛於斗中,上插各種器物,點明燈光而成的斗燈,
顯然是由米及燈的象徵意義而來。自古以來,
米為民間最普遍的辟邪物,漢代以後更為道教用來作降神之物;
斗中之米自然不脫辟邪與降神兩種功能。燈則為傳達光明與溫暖之物,
斗中長明的燈,象徵生生不息、煥彩元神之義。
斗燈在基隆,不是代表該地居民全體之生命,是一姓所共有,
或數姓集體共奉,象徵著命運共同體。斗燈分成天、地、人三部組合而成。
最上層斗中擺有尺、剪刀、秤、劍以及鏡子等吉祥物件。
「尺」可度之長短,「剪刀」可「大小由之」。
「秤」可「權衡輕重」,劍號巨闕,可「辟除不祥」。
而燄光前一面圓鏡,發出祥和的燄光,象徵生命的的無限靈光,
斗燈一旦點燃,不能熄滅,借以求取元辰煥彩的吉兆。基隆的斗燈,
由於需要固定長久的存在,目前各字姓所保有的斗燈,
都是特別延請優異的民俗藝師所雕製的。
這些各姓氏的斗燈,很多都已經具有百年的歷史,深具民族藝術價值,
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寶器。基隆各宗親會的斗燈,其形制是悉從古法,
使用文公尺魯班尺,按照一定比例的尺寸,
分成天、地、人三部組合而成,不像其他地方的斗燈只有米斗。
這是因為中國人的宇宙觀,將人與宇宙、人與自然的關係,
視為一和諧、完美的整體,組織嚴密,相互感通,成為天人合一、
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思想意織。因此天、地、人,
就在和諧有序的原則下,構成一種息息相關的生命體。
人需要與天、地維持秩序渾然為一的和諧整體,
也要從大、地與人的關係中,在天覆地載的穩定時空狀態下,
與之感應,並能從中獲致生命力。在民間的信仰習俗中,
尤其重視北斗的里辰信仰,北斗延壽經及五斗經,
就是拜斗求壽時必誦的道經。
斗燈正是一家一姓的生命象徵,
經由宗教儀式在一定的週期後行使增添生命靈力的儀式,
讓參與的字姓永遠元辰光彩,閤姓增輝。基隆各字姓都擁有自己的斗燈,
平常安奉在宗親會的會館中,作為宗親團體的精神象徵。
其中有數座較早期雕飾制作的,形製較大,造形優雅,
燈座上裝飾有精美的巧雕,表現歷史傳說人物,珍禽異獸,奇花異果,
其形態栩栩如生,洵為民間木雕的精品。由於基隆的中元祭歷史悠久,
斗燈的製作也較其他地方的斗燈講究優美。
在迎斗燈遶境隊最後抵達慶安宮後,就將斗燈暫時安奉在慶安宮正殿內。
輪值主普字姓斗燈安奉於正中供桌,其餘字姓則安置兩側。
依左尊右卑次第排列,明年輪值主普安置於左首,去年主普則安置於右尾。
正面供桌另安奉有其他斗首的斗燈,有玉皇首、發表首、獻敬首、
天官首、水官首、五穀首、人官首、地官首、獻地首、水燈首、
副會首、斗燈首、三官首及爐主等。
所謂斗首係依中元普渡組織與祭祀神祇區分,由各單位捐獻供養。
由於今年基隆中元祭,已經進入活動最密集最高潮的時刻。
為了讓大家能夠掌握今年活動的進行,將盡可能做到,
把當日所拍的祭典科儀,以最快的時間整理好照片,
並搜集相關資料撰寫分享文,把今天基隆中元祭活動狀況讓大家知道。
七月中元節最具傳統的 - 2013基隆中元祭『慶安宮安斗燈』的介紹,
就到此結束。本篇文章也將同步發表在,FB裡的『基隆旅遊』粉絲團中,
粉絲團是我成立的,歡迎有FB帳號的朋友點讚加入,
粉絲團將會有相關的基隆旅遊資訊,分享給大家,等您喔!^_^
大家如果想認識我,可以在Facebook把Billy Lo加入到你們的好友裡,
只要不是在家網路創業的帳號,基本上我都會同意^_^
朋友 如果喜歡 麻煩推薦在下 感恩啦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