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一夜好眠,期待的吳哥遺址巡禮正式開始,
往後的三天行程,我們將探訪將近20座大大小小的寺廟以及宮殿,
有了昨天動輒30度高溫的體驗以及巴肯山85度階梯的試爬之後,
心中也有個底,看來行程不若想像中來的輕鬆,
要一覽吳哥的過往風華,想必要多付出點體力與耐力才行,
今天的第一個行程,我們來到素有『父廟』之稱的寶劍寺。

寶劍寺(Preah khan)建於1911年,又名普力坎神殿,
是著名的微笑國王加亞華爾曼七世為紀念父親所建,
是一座結合寺廟與學院的精緻建築。
下了車之後,必須先走過這條長長的紅土路才能抵達入口,
兩旁盡是高聳入天的翠綠樹林,因此寶劍寺也被稱為"森林之廟",
顧名思義就是隱身在叢林之中的聖殿,走在這有如夢境的小徑之上,
也讓人像是走入時空隧道,回到了過往強盛的吳哥王朝一般。

寶劍寺前的護城河,可能是因為旱季的關係,水量變的較少,
但一眼望去的景色,卻是迷人再三。

護欄兩旁有許多已斷裂不完整的雕像,
這是吳哥遺跡中最為著名的「乳海翻騰」故事。


故事大致是敘說著善神(左)與惡神(右)共同找尋長生不老聖水的故事,
只是這些雕像的頭部,多半已被偷走盜賣到國外,
所以導遊小林只好自嘲的說,神頭都已出國深造去了。
由於寶劍寺佔地遼闊,彷如迷宮一般,
共有四個城門可做進出,所以領隊特別要大家盡量跟緊,
因為我們將從東門進,西門岀。

一開始在城牆上就可看見這栩栩如生巨大的石雕Garuda,
相傳是匹濕奴神(Vishun)的座騎,是印度教中記載的一種靈鳥,
鳥面人身,嘴如鷹喙,雙翅一展,可遮天蔽日,
翅上羽毛五彩,一展翅即可行九萬里遠。


除了Garuda之外,在城牆上還可看見許多神佛以及仙女等的石雕。



在這裡遇到可愛的當地小女孩,正在幫忙媽媽賣香蕉, 可愛的大眼睛,相當惹人憐愛,而且很大方的讓我們拍照。
走進了城門,也正代表著我們,即將踏入令人讚嘆的吳哥王朝之中。

寶劍寺佔地廣大,長800公尺、寬700公尺的圍牆, 圍繞著格局方正的寺廟,光看外觀其氣勢恢宏,簡直有如皇宮一般。
每邊入口都有19道迴廊石門,一般民眾都是從西門進東門出,
這長廊的建造尤為特別,向內遠望是層層疊疊,似乎永無止境般,
而由外向內走,門的高度是愈走愈矮,其實這個設計別具涵義在,
主要是讓進入者心存景仰之心逐漸放下身段彎腰進入,
也代表著加亞華爾曼七世對父親的尊敬之意。

長廊的簷、柱、樑、壁,皆雕有神像、花紋,
雕像雕飾中,有印度婆羅門教的神跡,也有佛教的佛像、菩薩、仙女、花飾標誌,
還有後期印度教的神像、陽具、奇獸、標誌、妖豔性感仙女、男女膜拜之神。
各類神像,相處一塔,雕功相當精緻,可以放慢腳步好好仔細欣賞一番。









而無論從哪一個門進入,到最後就會來到寶劍寺的中心點,
也就是存放其父親骨灰的地方。

看到這牆壁上密佈的小小圓孔,令人不免好奇,導遊說這有好幾種解釋:
第一種說法是指以前這些小孔上頭鑲滿著寶石,
後來因為寶石被偷走了,便只剩下這樣一個個洞孔,
第二種說法是指這些圓孔是以前打仗時的彈孔所造成的,
最後一種則是說這些圓孔,放有以前用來黏著石頭的紅糖、糯米之類的天然黏著劑,
因為時間的關係,黏著劑都風化了,便成了現在的模樣。

永遠走不完的長廊,一重又一重,在光與影的交錯下,時空寧靜停止般,
走在裡頭鑽來鑽去彷彿像似穿梭於永無止盡的迴廊迷宮裡,
累了也可以隨地坐下靜靜體驗吳哥千年古蹟之美。
來到了後方另一個重要的景點~藏經閣
藏經閣是吳哥古蹟中唯一以圓柱造型的建築,相當具有地中海風格,
兩層圓柱的希臘羅馬式多柱建築,在吳哥王朝的文化藝術上別具意義。
爬上石階之後,除了可一窺藏經閣的全貌之外,
我們所站的平台,據說就是國王用來放寶劍的地方,
只是環顧了一下四週,空空如也,看不岀有什麼特殊之處。

寶劍塔,經過了千年的悠悠歲月,迄今仍屹立在時光的洪流中,
在這個寂靜的觀光勝地裡,沒有城市的喧鬧塵囂,也沒有繁華的熱鬧燈火,
只有散落在一旁的石塊和這座千年古蹟,
一同靜靜地坐在藍天之下,笑看這人世間的滄桑。


景點資訊:寶劍寺(Preah khan)
建造年份:12~13世紀
建築風格:Bayon Style & Post-Bayon style
在位國王:加亞華爾曼七世(Jayavarman Ⅶ)& 加亞華爾曼八世(Jayavarman 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