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也是近年來很夯的假日休閒的好去處,台灣從北到南有不少知名的老街,假日都是人擠人,而金門也不例外,離總兵署走路約5分鐘的距離便來到金門最美的一條老街「模範街」。 這條模範街是民國13年由金門商會會長傅錫琪集資興建,由32間拱圈式洋樓店屋所組成,成T字形排列,外觀兼具日本大正風格與洋樓之美。
街道兩旁皆為兩進式店屋,第一進為洋樓,第二進為閩南式建築,古典雅緻。
入口處有一家淳新高粱手工蛋捲的店家,店內所有口味的蛋捲都是手工製作的,最近這種手工蛋捲也是很夯的團購美食,在台灣也很普遍,比較不同的是淳新在蛋捲中加入了金門的特產高粱酒調味,吃起來還蠻香酥的,尤其現烤出來還熱熱的蛋捲非常新鮮好吃。
我們人手一根蛋捲站在路邊就喀起來,這位從台灣來金門讀大學在這裡打工的妹妹怕我們噎著,還特別泡了高粱醋讓我們試喝,很貼心。
這裡也有賣這種蛋捲冰淇淋,還有分口味,口感比較硬了一些,但也很好吃。
旁邊還有一間很有名的三寶齋燒餅,金門的閩式燒餅有甜與鹹兩種口味,甜的是橢圓形,裡面包糖,吃起來類似台灣的甜燒餅,鹹的是圓形,裡面包蔥和豬肉末,吃起鹹香鹹香,兩種都還蠻好吃的,我看在門口排隊買燒餅的客人都是一整盒一整盒帶的,也可以宅配到台灣。
這裡也有在夜市很普遍的日船章魚小丸子,後面阿公ㄟ豆花也很有名。
我家也是金門王大夫一條根的愛用者。
金門的砲彈菜刀也很有名。
這裡也有一間金門的懷舊餐廳「戀戀紅樓國共餐廳」,看進去裡面的裝潢也很古色古香,還有販售這種所謂的「毛澤東奶茶」,也就是用高梁酒調製的奶茶,沒喝我也不知道喝起來是什麼味道,但蠻令人好奇的。
穿過模範街便會看到金門唯一一級古蹟的邱良功母節孝坊,也是台灣最壯觀的古蹟牌樓,聳立在傳統市場裡顯得格外的醒目,當地人習慣稱這裡為貞節牌坊,建於清嘉慶17年(西元1812年),用來表揚清朝浙江水師提督邱良功的母親許氏堅貞守節二十八年,撫育獨子成為國家棟樑,不過傳說許氏年輕的時候因為和小販找錢時手被碰了一下,皇帝知道後卻被白綾賜死,如果以現在的角度來看實在太誇張,如果沒有立這個貞節牌坊也許就不至於被賜死了,希望這只是傳說而已。
邱良功母節孝坊是由泉州花崗石和墨綠的青斗石混合建造而成,高度約十公尺,四根柱子底下分別有四對雄、雌石獅作為夾柱石,牌坊頂端則有聖旨牌和石獅,雕刻十分華麗,氣勢相當壯觀。 柱腳有一尊彩繪石獅據說就是邱母許氏的化身,被當地居民稱為石獅仙姑並視為守護神。
邱良功母節孝坊旁有一間專賣金門蛋捲的店家,我們來時剛好沒有看到老闆在烤,不然老闆通常會在門口現烤現作金門蛋捲。
金門蛋捲和一般的手工蛋捲很不一樣,皮薄又酥脆,入口即化,不用怕會噎到,細嚼還可以品嚐到蛋捲的香氣。
邱良功母節孝坊後方還有一間「蚵嗲之家」,販賣蚵嗲、炸春捲、芝麻球、炸薯條等炸物,營業時間在下午14:30到19:00,所以早上我們經過時老闆還在準備中。
這是晚上從蚵嗲之家外帶回飯店當晚餐吃的蚵嗲,薄薄的麵皮裡面包裹著滿滿的蔬菜內餡和金門出產的石蚵,吃起來爽口不油膩。
陳氏宗祠。
最後來到囍莊免稅店買金門的伴手禮,門口的風獅爺。
我好奇買了一枝鹹冰棒來吃,牛奶味道還蠻濃郁,但是口味卻是鹹的,不難吃,很特別的口感,不過我還是喜歡吃甜的冰棒。
基督教會堂一看就知道是頗具歷史的建築,原來是清代舊縣丞署的舊址。
走在小巷裡發現沿途的商店都好有古早味,勾起很多小時候的記憶。 理髮店。
鑲牙所。
西藥房。
中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