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有個摩西分海就是『建功嶼』
但金門『建功嶼』非常的特別,必須退潮的時候才能夠徒步登島。
退潮的短暫幾小時,可以利用這條石板通道可步行登島
現在就立刻來去這特別的『建功嶼』,小熊在金門海邊都常看到有這樣朝外的裝置(但不知道這是啥)
今天的天氣真的很好,天空也非常的美~
建功嶼位在金門島金城鎮南門的悟江溪口處,面積約有五百平方公尺,在歷史的紀載中又叫做「珠嶼」、「鰲嶼」。
民國38年為了防止共軍對金門的侵襲,國軍利用原有的礁石地勢建立據點並且在島上興建碉堡,是個堅固嚴密的海島型堡壘;民國86年因為金門兵力縮減,駐軍撤守,建功嶼也因此逐漸荒廢。後來金門發展觀光,民國91年重新規劃、整建,現在已經成為金門著名且非常具有特色的景點。
「建功嶼」是金門很重要的戰事要地,不過目前是個無人島。
這裡為何會因為「潮」、「汐」而出現不同的生態呢?
海水白天的上漲稱為「潮」,晚上則稱為「汐」;海水上升叫做「漲潮」,漲到最高稱「滿潮」,相反地就是「退潮」、「乾潮」;滿潮與乾潮間的水位差,則稱為「潮差」。想要登建功嶼或海濱生態觀察,只要以乾潮時間為準,前後抓1.5小時~2小時,就是最保險的遊憩時間。
每當潮水退去,海上的石板道便會「浮現」,由於周圍都是泥沼淺灘,提供了溼地生物生活的絕佳環境。
佈滿小洞,仔細觀察會有很多小蝌蚪跟招潮蟹。
通往建功嶼的這條石板路有點濕滑、行走時請多加小心。※ 因為這路有一半時間是在海水裡,所以有長青苔 ※
這些黑色一根根短短密密麻麻的短石柱是海蚵養殖的地方。
花崗岩石板路中段有採蚵人裝置藝術
看著這沙,想必漲潮時應該有到這高度才對~
小孩一路上走得很害怕,但確也對大自然的生物感到很好奇。
ㄟ~這裡走都有一個洞一個洞的~
原來這洞是泥質海灘上招潮螃蟹進出的~
繼續朝著建功嶼前進,石板間偶爾也有小生物的蹤影。
突然間回頭望向金門本島,還是有蠻多人來建功嶼,人型裝置藝術在和人對照下顯得非常高大。
金門的天空都好美,雲層都美得像幅畫~
建功嶼看似很近,但實際上慢慢走也要15~20分鐘左右
前方有看到鄭成功的雕像
挖~我們終於到岸了~
建功嶼位於金城鎮浯江溪口的一個小島,面積不大(約五六百平方公尺),早年有國軍在此建築碉堡,是一個少見的小島堡壘。之前是軍事管制區,一直到民國91年才開放觀光。
來到了建功嶼,一上來就感受到濃濃的戰地氣息
在島上就能感受到當年的軍事緊張氣氛
對面有個小小、矮矮的一整片,不知那是啥?後來經過這介紹才知道是蚵田。
黑色突起物就是長滿海蚵石條,這樣成片的海蚵田真的很壯觀!
環顧了島上一圈後,就要來到最讓人歎為觀止的『鄭功功』像~
這個島上除了有軍事雕堡外,還有一尊很大的鄭成功像遙望海面。
側面看他真的好巨大喔~
這巨大的『鄭成功』像是在民國98年設立的,聽說是福建南安市送給金門縣政府的;建功嶼附近有座延平郡王祠,所以鄭成功像在這裡好像也很正常。
牆上還有當年打仗的畫像~
有沒有感覺鄭成功像好像和廈門的鼓浪嶼在對望一樣?
兩個可愛的小毛頭,第一次來這種摩西分海的島嶼,讓他們見證大自然的神奇,但他們卻只對海洋生物有興趣。
或許過了若干年,小毛頭長大後,他們只對分開的海和巨大鄭成功有印象,但看著小毛頭的表情照片也就覺得開心。
小毛頭走這長長的一條
建功嶼真的不大,非常適合下午來這走走看看,下午的天氣比較涼爽適合,來建功嶼一定要查好潮汐表,要漲潮時,就快點離開這小島,不然等海水都漲上來時,就只能留在小島上過夜了...
建功嶼
入口位置:金門縣金城鎮延平郡王祠對面
注意事項:
1. 要前往建功嶼前,一定要查看建功嶼的潮汐時間,不然就真的被困在建功嶼上。
2. 盡量踩在比較乾燥的石板上才不會滑倒。
建功嶼上潮汐資訊請參考:http://tour.kinmen.gov.tw/chinese/tide.aspx?n=10325
金門路線
第一天:尚義機場(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