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堡由八十三座建築物組成,遠看仿佛一群在霞光中飛翔著的白鷺,如夢似幻,所以又有白鷺城之稱。
#2 入內需脫鞋.入口有塑膠袋裝鞋子,所以每個人都提著鞋子
#3 由於窗戶的透光範圍都不大
#4 室內的大多區域都很幽暗
#5
#6
#7 從有限的視野往外看
#8 可以看到蜿蜒曲折的入城路
#9 一種拖延敵人攻城的好設計
#10 看到稍早走過的大馬路
#11 內部多數是木造
#12
#13 武器架,大天守裡有許多處武器架,顯示這裡曾經作為武器倉庫使用
#14 在昭和大修理之前,東大柱的中心線向著東南方向傾斜了37cm,江戶時代初期,大柱似乎受建築物重量影響而歪斜變位
#15 因有建築物全體傾斜的可能,而置入更多的支柱來加強修補
#16 窄狹的格子窗,用來防禦敵人的進攻
#17 從窗子望出去的風景
#18
#19
#20 近距離看到懸魚飾紋與鯱
#21
#22
#23 塗飾著黑漆、用金箔金屬器所裝潢的高火燈窗出現於乾/西小天守,這種窗戶原是在禪宗寺廟的佛殿等等的建築物中,被當做高貴建築物的象徵使用。
#24
#25 三國壕(綠色水池處),姬山和鷺山之間所建設的四角形壕是可控制連結二之丸 I 之門與 Ru 之門的重要據點位置。
#26
#27
#28 長璧 (刑部) 神社 / 姬山的地主神
#29 近代開始在天守閣六層內接受祭祀
#30 鯱 = 鰲魚,除了裝飾也有防火意味
#31
#32
#33
#34
#35
#36
#37 一幅好看的楷書
#38
#39
#40 模型
#41 曾經使用過的瓦之型式與紋樣
#42 木造天花結構
#43
#44
#45 新城戰略布局中最令人稱奇的是,從城門到天守的距離僅為130多米,但要通過數道門,穿過曲折小路,則要花上兩倍半以上的時間。
#46
#47
#48
#49
姬路城在1869年──也就是大政奉還之後兩年,由酒井忠邦將版籍奉還,從此姬路城歸為國有。在1931年,天守閣被指定為國寶;1993年,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選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日本第一個登錄的世界遺產。
而在2009年,從昭和時代的天守閣大維修之後,再度進行大規模的修理工事,一直到2015年3月27日才重新對外開放。
認識更多 ↓
橫跨古今四百年,永恆的世界之寶「姬路城」
http://osaka.letsgojp.com/archives/80686/
這篇網誌也介紹的蠻仔細 ↓
http://wellhuang.blogspot.tw/2016/01/100_7.html
有興趣多認識的朋友也可以連結過去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