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醬油 黑金釀造館結合了創意生活產業,除了提供遊客完整的導覽介紹,也會帶遊客參觀工廠生產線作業,讓遊客能了解醬油釀造以及裝瓶程序。
當然也要來體驗DIY,自己親手來做瓶醬油膏,既有趣又能增進知識💯,很推薦遊客一同來場創意生活旅遊記!
▼進入館內,即可看見不少的醬油甕;甕裡的黑豆,需經過180天來釀造,才能釀粹成美味甘醇的醬油。對於大同醬油而言,黑豆就是黑金。
原以為醬油的主原料就是黑豆,這天聽到導覽員介紹,才知道原來有些醬油是用黃豆來製造的。下次在購買的時候,大家可以看看醬油產品的標籤原料介紹,到底是黃豆還是黑豆囉?黑豆的營養價值比黄豆多,釀造出的醬油也比黄豆香、甘甜。
▼參觀第一站,首先來到時光走廊,了解大同醬油的歷史。
▼大同醬油-黑金釀造館,有專業的導覽員幫大家介紹,值得稱讚💯,這樣大家也不會只是走馬看花,顯得無趣也無意。
▼大同醬油創辦人早期是在賣肉圓的,肉圓需要醬油來當調味醬,所以就自行生產黑豆甕釀醬油來調配,卻沒想到這醬油大受好評,成了銷售主力。
▼大同醬油開出的第一張統一發票
▼大同醬油在西螺設立第一家門市,大同醬油直營的門市有3家。除了西螺門市,在西螺休息站也有設點,第3家就在黑金釀造館裡面。
▼圖中的玻璃瓶是當時裝醬油的玻璃瓶,好大一瓶,有1800c.c的容量ㄛ!
▼創新產品,將古坑特產"柳丁"結合,創造出『柳丁醬油』。柳丁醬油,多點酸甜果香,適合當水餃沾醬或者調製和風沙拉醬使用。
▼大同醬油創立於1911年,至今也有百年的歷史
▼醬油的由來演變,使用的原料介紹-黑豆、海鹽、砂糖、糯米...
▼白醬油?
第一次聽到白醬油,原來白醬油就是"黑豆原汁",含鹽量較低,顏色較輕淡,適合蒸、燉、香菇雞湯、關東煮湯底等...讓人長知識了💯。
▼多吃醬油會變黑嗎?
黑肉底的我在小時候真的有被問說:你是不是醬油吃太多?本身又愛吃荷包蛋加醬油或者白切肉沾醬油,讓我還真的以為餒!其實不會拉,多吃醬油是不會變黑的ㄛ,就像西方人愛黑咖啡也沒有變得比較黑~
▼參觀-文物室,了解早期賣醬油所使用的工具以及買賣的方式。
▼最早期都是挑著扁擔兜售
▼早期用草繩綁醬油瓶的包裝方式
▼早期送醬油用的腳踏車
▼經介紹、解說後,才知道腳踏車在當時也是有車牌,而且也要繳稅。
▼早期玻璃瓶所使用的封蓋器具
▼現在有自動封蓋機,以前則是需要一瓶瓶手壓來封蓋
▼參觀-醬油製程區,採用高溫殺菌、自動化壓蓋機、充填機。
PS.工廠生產線作業時間為每周日~周四,每周五、六為生產動線設備保養日,停止生產。
▼參觀完畢進入展售區前,走一段"愛心走廊",在大同的標誌下有個愛心圖樣的投影ㄛ。
▼展售區
▼用牙籤沾醬油來嚐味道,體驗各種醬油帶來的不同風味;像這瓶"臺灣老醬油",適用於台式料理、滷肉之類的,也適用於豬油拌飯所淋上的醬油,很有古早風味ㄛ!
▼各種風味的醬油還有醬菜商品,部分商品只提供在大同醬油直營店販賣。
▼這罐"陳年甜酒豆腐乳",味道還不錯,帶有酒釀的風味。
▼也有出產黑豆面膜!
▼展售區裡有一支大醬油瓶以及可愛的黑豆公仔,記得一起拍照留念ㄛ
▼還有一副全台最大的古早味碗筷!
▼DIY教室,結合產業創意,讓遊客顧客參與體驗,多份樂趣,也加深對產業品牌的印象,想體驗DIY的朋友們記得事先預約ㄛ。
▼米餅DIY,適合小朋友體驗
▼這天體驗的是-手工醬油膏,適於兩人一組體驗
▼醬油加入糯米漿後才會形成醬油膏狀
▼體驗開始,將醬油加熱後,加入砂糖攪拌至溶解,再倒入糯米漿...
▼倒入糯米漿後,要持續的攪拌,以免沾鍋燒焦;剛倒入糯米漿,鍋內的醬油呈現奶茶顏色,之後顏色會漸漸的變深,形成稠狀,攪拌至糯米漿與醬油完全融入即可裝瓶。
▼蓋上大同瓶蓋,完成手工醬油膏體驗,挺有趣的!推薦來訪的遊客預約體驗唷~
▼離去前看到館內還有個"黑金食堂",提供茶葉蛋、滷豆干、蔭瓜子肉飯、黑豆冰淇淋。
▼買了黑豆冰淇淋來吃,吃起來有濃郁的豆漿香氣,挺好吃的!
大同醬油 黑金釀造館,結合了創意生活產業,帶領遊客認識醬油釀造,分辨醬油的好壞,也讓我了解到不同的醬油,適用於不同的食品烹調。
大同醬油 黑金釀造館
地址:雲林縣斗六市工業區斗工二路39號
電話:05-5573636
營業時間:8:30~17:30
大同醬油 黑金釀造館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tung1911
更多資訊請關注店家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