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日環食〕嘉義, 後記
日食又稱日蝕, 是在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所發生的天文現象。日食分為四種, 包括日全食、日環食、日偏食和全環食, 其中較罕見的是全環食, 只發生在地球表面與月球本影尖端非常接近的情形下。日環食, 初虧到復圓, 高掛天空就如同是《上帝戒指》那般!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文奇景, 去年就有許多朋友聊到的攝影話題, 更有朋友半年前就不斷提醒!然後坊間開始搶購專業的減光鏡!更有影片不斷告知「若沒有準備相關遮光設備, 容易造成攝影器材損壞!」
的確, 這顆我看了50幾年的太陽, 晨昏他很溫柔, 其他時間他破壞性很高!出門沒做好相關防曬措施, 很容易導致中暑而造成身體不適, 長時間對著他拍照, 沒有專業隔離的遮色片、太陽眼鏡、減光設備, 恐有造成眼睛傷害、器材受損之高度風險!當然, 也是會有另外的配套方式, 動個腦筋, 《以不變應萬變》。
出發前幾天, 查了網路商店, 猶豫了一下「要不要也買專業ND太陽專用減光濾鏡!」好險…上面寫著《門市及網路庫存已全數售完》總喜愛利用不同的方式來拍照, 從中去累積實務經驗, 太陽星茫自然成為喜愛的題材, 也讓我常會跟他打交道, 加上個人鮮少會去購買只使用一次性就擱置的設備, 自然也就不列入考慮。但在沒有任何裝備條件下, 瞬間極短時間對著他(太陽)拍, 除了眼睛會有點刺眼, 器材是不會有太大的損害, 因為時間很短, 但如果需要長時間拍攝紀錄, 就要考慮到「陽光經由鏡頭內部鏡片折射, 在聚焦聚熱下這時開啟快門, 會有因鏡片瞬間聚熱產生高溫而造成器材內部損壞之高風險因素。」 所以還是需要作好配套措施, 才不至於事後掃興。
沒有專業減光鏡怎麼辦?說真的, 我是想去現場再看狀況!但…突然想起以往每次設計提案都會準備的黑(茶)玻璃樣板, 好吧!就用這個。出發前將裝備整理檢查了一下, 兩機三鏡(長鏡拍日環食, 短鏡紀錄太陽軌跡)、腳架、電池、玻璃樣板、水、車票(開放預售時就先買好去程)。為了慎重起見, 前一天開車專程跑一趟嘉義, 勘景找尋高鐵路線周邊可取景地點, 然後先試拍記錄軌跡路線, 這樣隔天搭高鐵抵達嘉義時才不至於慌亂, 而浪費太多時間。
6月21日上午前往員林開會, 才剛從王田交流道上高速公路, 瞬間暴雨造成南下路段大塞!心想…下午該不會下雨吧!這樣會掃很多人的興, 會議結束回高鐵台中站搭車, 這時南下路段還是紅色警戒。還好, 選擇搭高鐵前往是對的, 但…會不會大家目的地都是嘉義呀!這還真比過年還熱鬧, 還是頭一次看見如同台北車站大廳, 一堆人席地而坐景象!嘆, 百年奇景, 就如同這日環食般珍貴。(菸)
嘉義新港廣福宮, 距離高鐵嘉義站20分鐘車程, 考量到有樹蔭、廁所, 以及在高鐵路軌旁的取景便利性, 這時發現這裡的社區媽媽很強大, 什麼高端遮陽設備!都不用…去五金行花25元買到一片紙板, 上面有如同鐵工電焊的遮光功能, 既可遮光, 又不怕曬傷, 一舉兩得還真實用。
好了, 聊一下日環食拍攝。因為下午2~5點陽光正強正熱, 拍攝過程還是小心為妙, 因為使用黑玻璃加一片茶玻璃, 遮光效果還是沒ND太陽專用減光濾鏡強大, 雖然我也沒使用過ND太陽專用減光濾鏡(猜)。Canon5D4+ EF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鏡頭, 使用M模式拍攝, ISO設定50, 以正常曝光值測光調整至極限, 也就是光圈設為f40, 相對應下快門就是1/ 8000, 從第一張「初虧」開始, 當天嘉義現場還是有些微的雲層遮蔽, 所以一開始太陽會產生暈影, 但在「偏食」到「環食始」那些雲層逐漸散去, 拍攝也漸入佳境。
過程不要一直待在太陽底下, 原則每15~20分鐘拍攝一次, 以連拍方式3~5張, 短鏡紀錄太陽軌跡空檔記得將器材遮蔽, 以免長時間曝曬過熱。
日環食接近「食甚」時, 光線會逐漸變暗, 這時記得將拍攝條件微幅調整, 光圈f32~f40, 快門1/ 3200~1/6400之間, 食甚過程雖然試著不使用遮光鏡片, 但還是會有光線過曝情況!(可見得就算太陽被遮蔽, 其光線還是不容小覷)
《下左圖使用黑玻璃遮光拍攝, 右圖未使用f40, 1/6400 》
拍攝結束閃人!聽說回程高鐵一票難求!除了大批湧入嘉義的人潮, 加上週日因素, 以及先前因受疫情出遊限制影響, 似乎大家都想出門被太陽曬, 一掃之前被悶壞的心情, 下一次不出國見證日環食的機會, 是在2074年1月27日的馬祖, 錯過這次要等54年的2215年了!, 才會發生環食帶大範圍覆蓋台灣的日環食,不過未來還是有機會可以在國外看見日全食啦, 就算沒有, 台灣還有日全食喔!
《以上拍攝過程及條件僅供參考, 如沒拍攝經驗仍須使用專業級配件為主。》
《台灣相關日食參考, 中央社圖表說明》
原文連結:http://89interior.com.tw/archives/4350
覺得這篇文章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