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槓子寮砲台:倚山面海,坐擁無敵海景~還能遠眺101!
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
大家能想像,這兩個滿佈水生植物的大圓盤,曾是威風凜凜的28釐米榴彈砲座嗎?
基隆大大小小砲台不下數十個,槓子寮砲台位於基隆東北方的槓子寮山上,約當海洋大學的後山,有條龍岡步道可以相通。雖然和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同屬國定古蹟,但據說因為交通不便,所以保留最完整。這是因禍得福嗎?開車一般經由槓子寮路上來,這裡沒有停車場,但因為往來人車不多,大概過了慈善寺就可以路邊停。
慈善寺對面有座涼亭是龍岡步道的起點,極目可見海洋大學和通往和平島的社寮大橋,往前走幾步另外有一條通往教忠公園的步道,不過往砲台走有更好的景緻,這裡就先跳過。
槓子寮砲台有一說始建於清領時期,不過現在保存的是日治時期於1900-08年所建,主要是監控八斗子海面,與白米甕砲台互為犄角,守護基隆港。砲台依我們進入的方向,主要分為兵舍區、庫房區、砲座區和觀測區。
對了,這裡不收門票,也僅有路邊的流動廁所,建議進來前先解放一下,不過還好這景區半小時到一小時就可以走完,使用的機會不多。
由此進就是行人專用,真的是很好走的步道,不只遊客不多,坡度也和緩,老少咸宜。
一片大草原和幾棟「透天」建築的兵舍區。
左邊推測是崗哨和馬廄。
真抱歉只能說推測,因為現場解說牌就只一塊石碑,沒有位置標示,我綜合網路說法和發揮想像力才這麼說,歡迎指正。就等相關單位補足囉!
最大營地的應是兵舍。
不過人去樓空,地上一整片長了綠髮的不知用途石塊,等不到主人歸來。我已等待了千年,為何良人不回來...耳邊響起了信樂團的這首歌。
這個就不用說了,很好猜,部隊的飲用水來源。比較特別的是貯水區分三槽,有過濾水質的功能,代表當時日軍對用水衛生的重視。
這是廁所?
離開兵舍區,很快就來到了庫房區。
厙房區後面也有路可以直通觀測所,我是後來從觀測所後方下來才知道。
這裡最特別的是藏在洞窟裡的砲具庫房。庫房屋頂突出兩個通風導管,是為了適應基隆潮溼氣候的設計。依當時估算,日本人占領台灣10幾年,已經摸清在地的氣候特性了。
對面禁止通行的應是日軍後來為躲避美軍轟炸所挖的防空壕。往砲座區走去時,山壁間就有防空壕的出口。
重頭戲來了。
各位觀眾,這就是砲座區。
很失望是嗎?砲咧?基隆那麼多砲台,目前我看過的只有二沙灣砲台還有火砲,不過也不是當年遺跡。槓子寮砲台原設有28釐米榴彈砲和9釐米平射砲。
六門28釐米榴彈砲,兩個一組分置在三個砲盤間,而且一字排開。
兩兩砲盤間有彈藥庫。
觀測台與砲座區之間有「通話孔」,也是槓子寮的特色之一。
如今砲去座在,但是變這個樣子。
白米甕砲台的是填平了,這裡果然最保持原貌,只不過有的大概是積水後,被水生植物入侵了。
砲座中間還有階梯可以上去,上面是一大片草原。
果然風光無限。鎮守外海的基隆嶼。這是基隆的守護神,和本島內的砲台共同守護著我們的家園。
往下可以看到八斗子漁港與和平島。
往東盡頭走去是個磚造房,不知是什麼用途。
做觀測所應該也不錯,可以遠眺和平島、基隆山和整個東北角海岸,這正是槓子寮砲台的功能所在。只是少了掩蔽。
由東走到西,基隆嶼一直都在。
地底掩藏的是一個真正的觀測所。
觀測所內幾個窗口,可以清楚看到來自外海的狀況。
這也是個通話孔。
半地穴式的建築,裡面有很多窄小通道。觀測所旁的這個小圓座,是否就是我一直在找的9釐米平射砲基地?
最後往下可以通到庫房區。
至於觀測所直接往下走,就回到庫房區和砲座區的路上。進退路線完整。下來砲座區時遇到常來此運動的一對老夫婦,很仔細地幫我介紹周遭的環境。還真的可以看見101呢,不過我相機鏡頭拉不遠,就等遊客自己來找囉!
槓子寮砲台相較於基隆其他砲台區,算是相當完整,希望再加強現地設施介紹,相信更能吸引參觀者的興趣。
覺得這篇文章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