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石門|富貴角燈塔步道。富貴角燈塔。台灣極北燈塔

box1817

富貴角燈塔,位於新北市石門區富貴岬角。原名富基角燈塔的富貴角燈塔,塔身原為八角形鐵造,西元1962年改為八角形混凝土塔身,外表為黑白平行相間的條紋,是台灣本島最北的燈塔。

富貴角燈塔步道沿海岸而築,全程起伏平緩、視野遼闊,旁有小徑通往沙灘,兩端與富基漁港、富貴角公園(原名老梅公園)相連,沿途能欣賞到由強風雕塑而成的風剪樹、數量可觀的風稜石和石門礁岸所形成的海灣地形、沙丘,每年二至四月退潮期間,還可以遠眺著名的老梅綠石槽景觀,更能近距離仰望黑白相間、已有百餘年歷史的富貴角燈塔。

夏季走在富貴角燈塔步道上,沿路可看見天人菊;天人菊是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州花,也是臺灣澎湖縣的縣花。

新北市石門區的富貴角位於臺灣本島的極北點,與極東的三貂角(貢寮區)和鼻頭角(瑞芳區)合稱為「北臺灣三角」。

富貴角燈塔是日本人在台灣興建的第一座燈塔,係因日本人為了建造台灣與日本之間的海底電纜以及航路設備。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及氣候,秋、冬季節常出現濃霧,因此在塔內附設「霧笛」,這是首次在台灣出現的航路標誌。

矗立於海岬的富貴角燈塔,早已成為北台灣海岸重要且獨樹一格的地標,點燃了台灣最北端的珍貴土地。現在藉著步道的修築與連通,讓人們得以在欣賞獨具特色的海岸風光之餘,也能夠親臨其下,感受其歷史的悠久與深遠的時代意義。

 

 

原稱富基角燈塔,在日據時代由日本人興建完工,當初建塔的目的,是為了方便架設日本與台灣之間的海底電纜,為日本治台時期所興建的第一座燈塔,距今已有超過100年的歷史。當時就將塔身設計成八角形鐵造的外觀,完工於1897年,塔高約14.3公尺,所有建材都是由日本運來臺灣,黑白相間的外型相當搶眼,從遠方的步道上就能看見它的身影。於民國51年時改建為八角形混凝土塔。

一般都是白色的燈塔,在這裡卻被塗成了黑白相間的顏色,最主要就是方便船隻辨識燈塔,但如此仍然不夠,因而特別加裝了強力的霧笛,這原本是大油輪上的設施,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海上碰到濃霧時,開啟霧笛可以警告附近往來船隻避免相撞,設在燈塔中的霧笛當然也可發揮同樣的作用,只要遇到濃霧的氣候,不管白天或晚上,都可以打開霧笛,每隔一分鐘霧笛便可以響笛一次,每次長達五秒鐘,音量可遠及四海浬(約七公里)的外海。

日據時代,秋冬時節的霧季以及無常的天氣變化,嚴重影響導航的工作,威脅鄰近海域往來船隻的安全。為因應這種特殊的氣候,日本人特別在燈塔內加設霧笛,當濃霧籠罩時,駐守在燈塔上的人就可以藉著笛音警告船隻要注意濃霧以及航海的安全。如今雖已過了百年,矗立在海岬上的富貴角燈塔,仍舊靜靜地、忠實地執行任務,但也已成為北海岸重要且特別的地標。

富貴角燈塔 地址:新北市石門區富基里(2號省道25公里處,往富基漁港內進入) 開放時間:9:00~18:00(夏令時間4/1~10/31),9:00~17:00(冬令時間11/1~3/31) 備註:每逢星期一內部整理不開放

原文連結:box1817.pixnet.net/blog/post/350639839

覺得這篇文章讚:

分享這篇文章

facebook
twitter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