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興煤礦、糶米古道:吳興街尾的礦業采風~~

hwsln

搭車來到吳興街,循著先人留下的舊日山林小徑前往參訪糶米土地公,還有那隱身台北信義精華區的德興煤礦黑金故事.......不算長的糶米古道,很適合假日半日遊呀~~

旅行日期:2016.07.23

煤礦在北台灣曾有一段輝煌的黑金歲月,在停採後的部份礦區如今都變身成為熱門觀光景點,聽說台北精華地段的信義區,有兩處礦坑經過整理後成為新興景點,其中之一就是德興煤礦,位於耀米古道旁,這兩處迷你景點大約二個小時內就能搞定,探訪黑金采風的閒暇再來趟輕鬆悠閒的古道之旅,難得的台北半日遊,這就給它來去逛逛吧~~

剛步出捷運市政府站,恰好遇到一輛藍5停在馬路旁,立馬上車去,才十幾分鐘的光景,就到達大都會客運的吳興街公車總站,車上一堆乘客,幾乎都是在此下車,與我一同下車的乘客(看來像是一家人)甚至還詢問司機耀米古道要如何去,與我今日的目的一樣 !! 看來它的名氣還真不小,縱然是小而美的景點,還滿受歡迎的嘛 ^_^

吳興街走到底就是600巷,路旁牆上有幾個大大的標語,耀米古道由此進,沿著左方這條小巷進去就對啦~~

過了泰和公園就是100弄,好多老人家在這座小公園休息.......原來信義區的區花是野牡丹,它並非那個象徵富貴的牡丹,其入選原因似乎與其花語為自然有關,即將前去山林踏青,看到這朵區花,挺有感覺的 ^_^

巷底有塊導覽地圖,都快被雜草淹沒了,不過還是可以看出路線輪廓,今次預定要拜訪的糶米古道長度相當短,不到500公尺,若是意猶未盡還可順便連走附近的一些景點,其中以途經挹翠山莊,通往四獸山的山徑最受歡迎。

而地圖左方還有三條紅色路線,分別是茶路古道、土地公嶺古道、拳山古道,由於原始面貌蹤跡已難尋,又會經過墓區,所以相對冷門,這次本來有打算要去看看的,後來想想還是算了,今天輕鬆散步就好。

原來還要再走一段上坡路才會抵達入口,還好並不只是單純的柏油路,一旁還有木棧道可以拾階而上,伴著溪畔綠意向前行,悠遊在這信義區郊外的林蔭幽境,心情真是十分愉快 ^ ^

還到一隻長斑擬燈蛾,外型看以久歷滄桑,要不是翅上斑點隱約可見,不然還真是快要認不出來 +_+

來到頂端,看到這幅光景,看來應該沒錯,德興煤礦到了耶,那處模擬相思木架設的牛條造景最裡邊,應該就是礦坑口所在地。

有小橋、也有流水,旁側高地上還有一座涼亭,隱身山壁間的綠地,好像還滿適合做為一處發呆的場所,只是地勢雖高,但看出去的視野一般般,就地理位置與交通便利性而言,山下的泰和公園各方面條件都大勝呀~

前方廣場有擺放礦車模型供人參觀,週遭牆上也有設立包含吳興街、德興煤礦、糶米古道的相關介紹。

四獸山區從很早以前就以盛產煤礦出名,現在還留下不少採礦遺跡,目前已有兩處礦坑經過重理後成為新興景點,就是和興炭坑與今次看到的德興煤礦。

解說牌上說此地自日治時期便已開採,1946年以後是全盛期,但僅維持三年,如今早已收坑停採,當年出產的煤礦是透過鋪設在吳興街的台車軌道運往松山車站,如今只剩礦坑供人憑弔,本想說看完紅磚坑口就差不多可以閃人,沒想到還有後續的發展,不禁又在此待了好長一段時間。

還以為常年緊閉的大門,居然是開著的 !! 裡邊還有燈光哩~~不好好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到裡邊一遊豈不是太可惜了。

外邊牆上的告示寫著早上九點到下午四點是開放時間,而且還是利用太陽能發電,相當環保.....只是若遇到連日下雨,坑道裡的燈光還會亮嗎 @_@

一到裡邊就感到氣溫驟降,陣陣冷意從四面八方傳來,加上腳底滑滑,每一步都要很謹慎,對於地面使用鐵皮一事不是很喜歡,因為坑道有坡度,本就不好走還是步步為營,一直祈禱不要滑倒,而且若是有一天,地面鐵板鏽蝕損壞,那就糟糕了。

水滴此起彼落地從牛條縫隙間落下,端倪週遭,竟像在下小雨般,尤其是滴到身體時,那股內心瞬間顫掉的寒意油然升起,實在是好刺激呢~~\

盡頭擺放一台小礦車,似乎在告訴遊人,可以折返了,若非有燈光照明,不然來到這裡已是伸手不見五指,回頭還看不到坑口,比較可惜的地方是沒能見到蝙蝠飛出來,大概白天都在睡覺,嗯~~可以撤退了~~

坑道裡邊最大的賣點就是鍾乳石,含礦物質的水滴經年累月而成的奇觀,像這般長度其實在基隆的一些老舊建築物外邊都能見到,不過這個地方可是舊礦坑,在山洞裡邊仰望它的視覺感受,那可是其它地方所無法比擬的臨場感 !!

糶米古道入口就在德興煤礦旁,走進這座新坡嶺耀米公廟紅色牌坊,就是昔日先民要將收成的稻米運往深坑、石碇一帶販售,為了節省路程而另外闢建的越嶺捷徑,古道因而形成,直到日治初期都還是重要的農產運送道路。

要不是多年前在竹田自行車道悠遊時遇見糶糴村,不然今日看到這個古道名字也只能乾瞪眼,完全不會念 >_< 《說文解字》記載"糶,出穀也",當年就是利用它將三張犁的稻米運送到南方交換當地生產的茶葉,因為是輸出米穀,所以用不到"糴"字,而將其命名為糶米,真是相當貼切呢 。

那麼從深坑方向來的茶葉途經崇德街,再運送三張犁,因為是運茶之路,所以若是將那條舊道稱做茶路古道,也很名副其實。

哈哈~~這該不會就是茶路古道的由來吧 XD

整條路都是往上走,號稱500階,全長400公尺,雖然長度稍短,但不斷來回的話,也是很有健身效果的呀~

因為要符合的糶米的精神,所以要揹米袋前進......才怪~~仔細看護手欄竿上都能見到挑夫肩負米擔行走的模樣,突然想到花蓮米棧古道好像也有類似的成因與差不多的挑夫造景,但長度與難度不在同個檔次,此地單純親子遊,後者卻是勇腳行 ^ ^

還真是一路陡上,途中還遇見財神廟與地藏廟,再加上眼前的糶米公廟,已是出現三座廟宇,宗教密度稍高,莫非因為此地充滿靈氣所致。

每次拜訪古道,總要看到土地公廟才有安心的感覺,因為它們不僅是古道歷史的見證,更是往來行人保佑平安的心靈支柱,糶米公廟正是扮演這樣的角色。

廟前小路一直走下去會到達挹翠山莊,可從那裡經由姆指山再前往四獸山步道,畢竟那裡算是相當受歡迎的郊山,待在這裡一段時間,就有不少遊客從那裡邊走來,再來廟裡休息聊天,反倒是從山下入口上來的人寥寥可數。

糶米公廟並非古道終點,但大部份人都是在此折返.......沒辦法,畢竟地理位置特殊 @_@

哪位才是真正的糶米公 ? 仔細看就會發現答案。

糶米公廟隔著步道對面是一處空地,可以踩在泥土地上的感覺還真讚,此地意外發現一個奇怪的東東,長得好像流籠車,有可能是當年改建廟宇時用到的運輸工具,看這樣子,似乎已是棄置不使用。

上次看到廟宇旁有設置流籠的,是在日月洞的廣濟禪寺,哇~~~好懷念哦 !! 沒想到現在還看得到,縱使只剩遺跡,還是很開心。

這片空地也是蝴蝶大觀園,首先登場的是紫蛇目蝶(藍紋鋸眼蝶)。

埔里紅弄蝶(竹橙斑弄蝶)雖然常見,但彼此體型差異甚大,看到它只想到上次在瑞芳龍潭山看到那隻超迷你的同名蝶兒。

要不是它乖乖不動讓我拍,不然也很難將這隻嬌小的黑弄蝶拍清楚。

現在的單帶蛺蝶(異紋帶蛺蝶)都是夫妻連袂出遊的嗎 ? 這樣也好,有雄雌相互對照,很快就能認出它們。

最近好像也是常常看到的臺灣黃蝶(亮色黃蝶)。

再往上走就是古道終點,正在準備啟程時看到祭拜老山神的牌位......老山神 ? 為何還要加"老"字 ? 尊稱 ? 敬語 ? 另外還有一位年輕的 ?

來到盡頭也有一座迷你的紅色牌坊,旁間那個疑似工作間的地方,應該就是操作流籠起降的設施,裡邊快被原始植物佔領了。

先前在吳興街那裡有看到一座大坡福德祠,然後這裡叫做新坡嶺,這些地名由來在德興煤礦入口那裡都有介紹,"坡"的真正身份是"陂",意指灌溉用的水塘,當年三張犁盛產稻米,充沛的水源自然不可少,新陂的名字是相對舊陂的稱呼,這些昔日的水塘隨著時空推移而消失,要不是有看到解說,還真以為新坡嶺與這處山坡有關。

翻過山頭,週遭景觀為之一變,眼前就是著名的台北示範公墓,大概只有在清明時節才會人潮熙攘,現在就只剩絕對的冷清,下邊就是崇德街,可從深坑通往六張犁,少見人車,但是環境清幽、視野遼闊,要不是放眼望去盡是夜總會,不然也是不錯的郊外踏青路線。

不論從哪個角度看,永遠都是那麼魅力無限的台北101,站在墓區賞景,心中泛著一股異樣的感覺。

沿著崇德街往西走幾百公尺,就會抵達茶路古道入口,當年深坑一帶的農民就是靠著這條山路小徑運送茶葉到六張犁,再轉運到艋舺出貨,算是古早的捷徑,現在大部份都成了與墓區相鄰的山區道路,倖存的古道路線也幾乎變為農家土路,大概只有到六張犁福德祠那裡還能稍稍感受到一絲絲古道幽情.........

今次的目的就只是單純到耀米古道走一遭,所以來到這裡,就差不多要折返了。

這裡的展望相當不錯,遙望木柵動物園的夜行動物館,仍在改建中,聽說建築格局參考穿山甲,總是難以一窺全貌,今日才終於在新坡嶺見到其英姿,雖然距離甚遠,應該要在貓纜那裡才看得清楚,穿山甲的外型已是依稀可見,令人期待,何時會完工呢 ??

崇德街雖是墓區道路,但也頗具原始風味,好多自然生物紛飛其中,翩翩飛舞的蝴蝶自然也沒缺席這場戶外盛宴,隨隨便便就見到臺灣三線蝶與鳳眼方環蝶的身影,哈哈~~其實是只拍到這兩隻,其它蝶兒都不理我 >_<

小而美的糶米古道、見證信義區煤礦發展史的德興礦坑,若有閒暇還可順道追加吳興街巷弄美食之旅,精力過剩的傢伙亦可順訪隔壁的四獸山步道,不同路線都很可以很好玩,今次是很輕鬆的行程,差不多就是晨閒散步的熱身活動,有機會再來逛逛四獸山步道吧 ^_^

相關網誌:貓空踏青:茶香環狀步道喝茶去~~                  貓空漫遊:銀河洞越嶺步道、鵝角格山、樟樹步道~~                  原始山林:富陽自然生態公園~~                  遊樟山寺,順遊樟湖步道、茶葉古道~~

原文連結:http://hwsln.tian.yam.com/posts/198425256

覺得這篇文章讚:

分享這篇文章

facebook
twitter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