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July, 2016. 「納木措」藏語意為"天湖",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湖面海拔4718米,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30公里,面積1920平方公里,是西藏自治區最大的湖泊。中國第二大鹹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
#1 停車買票等入場,5311,我們的旅遊車

#1-1 每個點都要拍一張,包的最密實的那位就是深怕仇家追來的貓啦~

#2 過了大門還要開一會兒才能到湖畔

#3

#4 排好隊

#5

#6

#7 拉薩出發沿青藏公路向北抵當雄向西,翻過拉那根山口即可到達,單程約250公里。

#8 藏民多為放牧

#9 沿途可以看到很多帳篷與牲口

#10

#11 山巔上的氂牛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像不像一隻在溪湖邊喝水的熊,咦~ 西藏有熊嗎??

#21 路上與牛(羊)群相遇是常態

#22

#23 不只是牛羊,藏民走山坡看起來也是如履平地

#24

#25

#26

#27

#28 一路行來,山貌多變

#29 貓看不懂屬於什麼地質

#30 只覺神奇

#31 拍不停手

#32 幾番盤山迴旋之後

#33 終於看到一抹藍出現在眼前

#34 看到與抵達,還有距離

#35 繼續往天湖的方向前進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感覺更靠近

#45

#46

#47 高度降低,湖變成帶狀藍色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終於到達

#57 走到湖畔前,發現可以靠這種小花好近,拍一張再走。它也像咬人貓一樣,碰不得的喔

#58

#59 湖畔的一座小山

#60 納木措是新生代第三紀,因喜瑪拉雅運動凹陷而成

#61 深水湖,湖水清澈、透明度大,礦化度低,湖面呈深藍色

#62 一望無繼的藍,很難相信這是湖不是海

#63 沾點湖水,妄想添點靈氣

#64 多麼療癒的畫面

#65

#66

#67 歷史文獻上記載,此湖像藍天降到地面,稱納木措(天湖);而湖濱牧民說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於空中,故稱天湖。

#68 終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山

#69

#70 山邊的小廟

#71 沒走近,只用長鏡拍

#72

#73

#74

#75

#76 像是隻要下水的河馬

#77 停留在湖濱的候鳥,查資料應該是魚鷗

#78

#79

#80

#81

#82

#83

#84 湖中盛產細鱗魚和無鱗魚

#85

#86

#87

#88

#89 聽說湖也會有潮汐,這月牙灣也不知道是積水還是潮退

#90

#91 上到高處還是拍不了全景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回到停車場 集合時間未到

#100 再走靠山這邊的路,說是有個修行洞

#101 也不確定有沒有找到

#102

#103

#104

#105 深深覺得,石頭上的白色是由哈達堆積出來

#106

#107

#108

#109

#110 滿山的祈願

#111 藉由風

#112 穿過雲

#113 上達天聽,這兒離天這麼近,老天爺一定很快就收到

完整照片 http://album.blog.yam.com/garfield_cat&folder=10772533
納木措現為內陸鹹水湖,含鹽量高。湖水清澈,四周又多雪山,相映成趣,風景秀麗,湖泊的主要水量來源是冰雪融水和降水。湖中有3個島,東南部有一個大的半島伸進湖中,名為「扎西半島」。每年進入冬季,湖內會結冰,至第二年六月中旬,冰才完全消融,故有大半年的冰期,六月初山頂大雪才解封,車方可通行。7、8月份是賞湖的最佳時間,此時,湖畔綠草如茵,牛羊成群。
納木措有豐富的魚類資源,因為藏族全民信佛,擁有不吃魚的傳統,故無漁業生產。夏季中,候鳥在湖中的岩島及湖濱的灘上棲息、繁衍,其中包括鸕鶿、赤麻鴨、魚鷗等。納木措廣闊的水體,顯著地調節著湖區的氣候,故濱湖地帶水草豐美,為良好的天然牧場,生長的草本植物包括紫雲英、鵝冠草、濱草等。在廣袤的草灘上,野氂牛、黃羊、野兔、狐狸以及狼等動物均時常出沒,適宜狩獵。冬季到來之前,當地的牧民會趕著畜牲遷移到湖邊,以越冬禦寒。傳說天湖保佑羊群,所以每逢藏曆羊年的「薩葛達瓦節」期間,有許多人來此朝聖。
資料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BA%B3%E6%9C%A8%E9%94%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