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雲林的西螺我不知道以前有沒有來過,既然路過了,那就來走走吧。
原本打算去吃黃記九層粿,不過到達時已經打烊了,所以立馬就啟動Plan B!別問我什麼是Plan B,就是自己google一下,找找附近有什麼好吃的~所以,來到了西螺延平老街。
因為此時已經是中午,日正當中的街道反而顯得有點冷清,因為實在太熱了!
延平老街的建築多半是在日治時代引進的巴洛克式建築,保存的蠻不錯的。我沒有花太多時間去逛老街,想想還真的有點可惜...下次有機會再來西螺時,這條延平老街可真的要好好的走一走。
這就是今天的PlanB,琴連碗粿城。
說到延平老街的美食,在地人會選什麼?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做為一個盡職的觀光客,當然不能錯過琴連碗粿和三角大水餃!不過,其實我還是錯過了三角大水餃...(真的是不及格的觀光客......)
在地的美食就是要用在地的食材,我非常喜歡這個Slogan,但是我忘記是出自哪裡了!
店面其實並不算太大,中午用餐時間已經坐無虛席。人客啊,若手腳不再勤快點喔,真的不知要排到何時啊?
你們看看,已經排出一條長長的隊伍了!不耐久候的人客,選擇外帶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排了好久,也等了好久,終於有位子可坐。碗粿馬上就送上桌了,完全不用再等待,真的是佛心來的~我個人是覺得琴連碗粿的賣相算是普普通通,沒有太多的驚喜。
不過,可千萬別被這個平凡的外表給騙了!
當我將碗粿切開的那一瞬間,就知道這個碗粿真的很不一樣。琴連的碗粿使用在地的西螺米製作,標榜沒有添加糯米粉及防腐劑,非常注重食安。碗粿有著濃濃的米香,口感Q彈且綿密,又帶有一點點像米飯的黏性;至於碗粿的內餡,有肉塊和油蔥,再搭配上這個有點甜的醬汁,我個人是非常的喜歡!跟北部的碗粿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
至於大家推薦的四神湯,我是覺得沒有太多驚豔之處...完全是被碗粿壓著打。
在琴連碗粿城對面有間賣草仔粿的店,三代傳承,感覺應該是不錯的草仔粿。
不只賣草仔粿,也有賣大同醬油。我是對這個推車很有興趣,也許不是第一代使用的推車,但是很有懷舊的風格。
這間西螺老街圖書館,我曾經在一本雜誌上有看到;有對夫妻的蜜月旅行是利用環島旅行,順變探訪獨立書店,他們的第一站就是西螺老街圖書館。
與其說是他們的第一站,倒不如說是意外的第一站;一樓是西螺老街圖書館,二樓就是西螺背包客棧。
圖書館內的藏書不多,而且這些書的年代真的有點舊了...
來到西螺,除了要吃好吃的美食之外,當然要帶點名產離開~西螺出名的就是醬油,其中又以丸莊、瑞春、大同最為知名,三家醬油老店中,丸莊和大同都是破百年的老店,瑞春也是近百年的老店。
不過比較有趣的是,我在瑞春醬油的店買到三珍的螺皇。我事後查了一下,原來三珍的醬油是在地人及內行人才會買的醬油,而且螺皇是三珍醬油中等級蠻高的產品!據說用螺皇醬油來悶肉,肉質的香味及入味的程度更是不可言喻!還有烹煮時流露出來味道,更有「方圓十里,聞者必餓」的名號。
三珍醬酒的作風比較低調,在西螺及其他縣市並沒有太多的販售通路。想一嚐內行人的醬油,就只能親自跑一趟西螺了~
這趟西螺老街美食行,我還學到了不少東西;有機會再來西螺時,要再把沒吃到的美食補齊!人客啊,西螺值得來走一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