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旅遊|原鄉咖啡旅程,親自體驗莊園採果、手烘咖啡,品味在地的啡嚐不可

台灣也能種出好咖啡,這不稀奇,但要深入認識與體驗咖啡之旅,這趟或許可以改變你我對咖啡的認知!
來趟原鄉咖啡兩日一夜旅程~霧台、瑪家、吾拉魯滋,藉由這趟旅程,多多認識咖啡,
漫遊部落,跟文化做朋友,親近土地,跟大自然來趟輕旅行。

霧台原鄉百合咖啡01.jpg

● 霧台咖啡,百合咖啡/民宿
地址:屏東縣霧台鄉霧台村岩板巷45-1號
電話:08-7902393
● 瑪家好山林|粉絲團
地址:屏東縣瑪家鄉瑪家村瑪卡札亞街23巷1號
電話:0937-478305
● 五餅二魚.食在唯一|粉絲團
地址:
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中正路二段9號2樓
電話:08 799 3676
● 吾拉魯茲部落咖啡屋粉絲團 
地址:屏東縣泰武鄉泰武村大武山一街7號
電話:08-7837131
● 德文咖啡
地點:山地門
● VuVu祖母咖啡.泰小石板屋
地點:
泰武國小


第一個景點來到的就是「霧台」

「霧台基督長老教會」|地址:屏東縣霧台鄉霧台村9鄰中山巷76號
杜巴男先生的設計是以魯凱族的團結精神為中心思想。
長老教堂是杜巴男先生生前最後的作品,他將魯凱族的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而部落村民也以此教堂做為對杜巴男先生的紀念以及無限的緬懷。
(資料來自:茂林國家風景區)

這幢建築之雄壯與氣勢,在藍天的襯托下,更顯得神聖而莊嚴,石材的紋路與質地,讓教堂顯得磅礴,令人不禁心生崇拜。

霧台長老教會.jpg

經過教會後,來到了百合民宿.咖啡
來這裡慢活時,可別匆促的停留,有機會的話,可以來住住石板屋,體驗不同的部落生活。

霧台原鄉百合咖啡02.jpg霧台咖啡,百合咖啡/民宿
地址:屏東縣霧台鄉霧台村岩板巷45-1號
電話:08-7902393

在這裡只要是空地,都可以看到正在日光浴的咖啡豆子,這裡高度高,日照充足,所以日曬法是最方便的處理方式了。

霧台原鄉百合咖啡01.jpg

稍微看過民宿屋內的壯觀,老闆就到了他的咖啡小店內,準備沖泡咖啡讓我們這群來自四面八方的旅人,
小酌一下稍微紓解舟車勞頓之苦啊((我不太會暈車的人,這天不知為什麼,一早就不舒服了Orz 

霧台原鄉百合咖啡03.jpg

老闆手持雲朵不鏽鋼細口壺衝著已磨細的咖啡粉,讓我們這一群愛好咖啡的人,細細的品味這場表演。

霧台原鄉百合咖啡04.jpg

霧台原鄉百合咖啡05.jpg

淡淡的香醇,順滑的口感與入口的苦味,雖然說在喉嚨卻沒有留下苦味,
但讓我不禁稍微皺眉了XD ((只能說這不適合我的嘴吧╮(╯_╰)╭

霧台原鄉百合咖啡06.jpg

【五餅二魚.食在唯一】中午在這裡用餐,我們大家也都各自點了咖啡來享用。
這裡用的是「德文部落的咖啡」,德文部落由於海拔分佈在800~1200公尺間,這個主要居住排灣族與魯凱族的村落,
午後總是雲霧繚繞,氣候宜於咖啡生長,打從日據時代起,便已有栽植咖啡的紀錄,耆老相傳這裡產出的高山咖啡,還曾作為進獻給天皇的貢品。 

食在唯一01.jpg

三地門鄉的德文部落,種植咖啡的歷史可上溯百年,在秋冬收成之際,超過半數居民採咖啡、曬咖啡,
這個曾歷經莫拉克風災的小小山村,如今可由在地社區帶領之下,一窺海拔1200公尺間的咖啡風情。

這裡的咖啡採取的是日曬法和水洗,然後以生炒方式後製做咖啡。

食在唯一02.jpg

食在唯一03.jpg

現沖現喝的阿拉比卡種咖啡,喝起來不酸不澀,順喉尾韻還略帶點香,
對我來說,這個口感我略比較喜愛((跟霧台咖啡來比...

食在唯一04.jpg

餐廳現場也有販售部落人們自行選豆、製豆的咖啡,以自產自銷的方式販售。
還有搭配周邊原住民元素商品包裝成一組的在賣哦!

食在唯一05.jpg


【禮納裡瑪家好山林咖啡工坊】樂活咖啡寶、採果體驗趣、體驗咖啡後製的過程

瑪家好山林咖啡農場01.jpg

瑪家好山林咖啡工坊|粉絲團
地址:屏東縣瑪家鄉瑪家村瑪卡札亞街23巷1號
電話:0937-478305

老闆先簡單說明,然後讓我們大家分成兩組,一組去較高海拔的地方進行採果,一組就在工作坊的旁邊採。

咖啡樹苗>到了成樹>開花>才會結果>等到成熟,就可以進行採收
我們就是來進行採收這動作啦!由於這裡氣候日夜溫差大、霧氣重、無汙染,是咖啡樹喜愛的生長環境,非常適合咖啡樹生長。

好山林咖啡工坊在前幾年引進了兩種不同於以往所種植的咖啡樹種,這個樹種有些優點就是較矮小,產量多,耐溫度。
種植期開始到採收期間,各方面生長情形都很良好,這些新種植的咖啡樹種將成為工坊咖啡豆的主要產出的品種。
((這裡有鐵比卡、卡杜拉、黃波旁...等品種

看這些紅色寶石,顆顆圓潤飽滿得,在聖誕前夕來到這裡,看到這些,頗有呼應的感覺XD

瑪家好山林咖啡農場02.jpg

這些果實,在邊採時可以將外層果皮撥開,就可以直接吃咖啡果肉了,吃起來微酸甜的並不難吃哦,
吐出來的仔,往地上丟,隔上幾年,有可能又是一顆小幼苗囉。

分兩批去採回來的果實,其實多少都看得出果實的外型略有點小小不同,
高海拔的因為氣候變化較大因素,所以較大較圓,黃色部分也較多。

瑪家好山林咖啡農場03.jpg

採果>漂洗
採收回來的咖啡果實,篩撿併除去未成熟、過度成熟或是已經乾黑和有病害的果實。
將咖啡果實倒進大水桶內,加水,利用人工篩撿把所有浮在水面的果實,全部撿出來丟掉,樹枝、樹葉也撿掉。
再把果實撈起,進行下一步去皮工作。切記不要將果實一直泡在桶子內,過度浸泡會使咖啡豆產生腐臭味。

瑪家好山林咖啡農場04.jpg

漂洗>去皮
成熟的果實,輕輕按壓,裡面的咖啡豆就會"踫"出來啦,所以大家同心協力地把剛剛採回來的果實快速去皮。
((去皮工作最好是當天就處理掉,最多在收成以後24小時之內,避免果實腐蝕!
((正常的咖啡果實內大多是有二粒咖啡豆的哦!

瑪家好山林咖啡農場05.jpg

正常咖啡豆處理方法有日曬、水洗、半水洗、蜜處理等;老闆說會看當天採收的豆子情況,再來判斷要用哪種處理方式。

.日曬法是最傳統、省事的生豆處理法。
一、篩除浮豆
二、日曬乾燥:將整顆連肉帶皮帶子的咖啡果實,就是即將成熟的或半熟的豆子鋪在平地或器皿上進行自然乾燥。
三、去殼:將完成自然乾燥的果乾,以去殼機器打掉乾硬的果皮、果肉和羊皮層,生豆就出現了。
當咖啡豆的水分降低到12%時,就可準備打磨掉幹硬的果肉和銀皮。

※日曬豆的顏色偏黃,烘焙後中鋒會呈棕色,而不是水洗豆的白色。
※日曬豆相對可以擁有更好的甘味和醇厚度,酸味也會較少,但品質可能較不穩定((因為大自然,無法人為控制阿!

.水洗法:
是目前較普遍的生豆處理法。
一、篩除浮豆(同日曬法)
二、去果肉
三、發酵去果膠
四、乾燥

.蜜處理法:
去除咖啡櫻桃果皮後,留下黏稠的果肉部分,然後進行乾燥處理,進行日曬乾燥的生豆製成過程,而後去除果肉層及果膠層。
而蜜處理過程容易受到污染和黴害,需要全程嚴密看管,不斷翻動,避免果肉間黏住造成發霉,與避免產生不良的發酵味。
它的好處在於能好好的保存咖啡熟果的原始甜美風味,令咖啡呈現淡雅的油脂風味及核果香甜。

瑪家好山林咖啡農場06.jpg

咖啡處理過後的豆子,就可以進行烘焙;老闆拿了已經處理過也較為劣質的豆子,讓我們玩玩XD
體驗咖啡後製的過程啦,所以一邊進行炒豆烘焙,另一邊進行挑豆。

在烘焙這裡,在分成半直火式和直火式翻炒,兩種都是需要人手不停地翻攪鍋內豆子,使之豆色均勻美麗。
生豆經過攝氏二百度以上烘焙,水分開始蒸發,體積膨脹,重量則會減輕,要視烘焙程度而定,烘焙愈深,重量損失愈多。

另一個重要現象是排氣,生豆在烘焙過程中會釋放出二氧化碳,咖啡豆在烘焙過後還會繼續進行排氣。
這就是在手工烘焙時,可以聽到一爆二爆的聲音,還可以看到銀皮。

咖啡豆的化學反應在烘焙時可藉著聲音、顏色及味道來判斷反應進行的程度。
咖啡豆顏色會隨著持續加溫,由灰綠色轉成金黃色進而淺褐色、微量出油的赤褐色、接著是大量出油呈現油滋滋的黑褐色。
((可別不小心就把豆子烤焦了

瑪家好山林咖啡農場07.jpg

瑪家好山林咖啡農場08.jpg直火烘焙下的咖啡豆,很容易變成深焙阿,咖啡自然香味和油脂,自然散發呈現在外表。 

瑪家好山林咖啡農場09.jpg

想要認識咖啡各種議題的探討,好咖啡在屏東原鄉,要享受咖啡最初的風味,在禮納裡瑪家好山林咖啡工坊。

● 瑪家好山林咖啡工坊|粉絲團
地址:屏東縣瑪家鄉瑪家村瑪卡札亞街23巷1號
電話:0937-478305

瑪家好山林咖啡農場10.jpg
 


走過萬金綠色隧道「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業館」就位於永久屋入口!

【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業館】聽咖啡如何評鑑、手烘咖啡DIY活動

泰武部落有七成居民在大武山下種植咖啡,而因為風災過後,搬遷至「烏拉魯茲部落」後,
更以咖啡產業作為一鄉一特產的發展主軸,目前是台灣最大的有機咖啡生產地區。

源自於大武山原始無汙染山林涓滴,純淨甘冽的水質,灌溉出風味多元的高質量泰武咖啡豆;
它被視為是大武山給予排灣子民的禮物!更是來自祖先所守護的山林土地的恩惠。

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業館01.jpg【吾拉魯茲部落咖啡屋】|粉絲團
地址:屏東縣泰武鄉泰武村大武山一街7號(萬金聖母教堂附近)
電話:08-7837131
 

而這些咖啡農民為了使產銷體系更加健全,成立「有限責任屏東縣原住民泰武咖啡生產合作社」,
規劃農產品展售活動及教育訓練等產業深耕的工作,打響泰武鄉的知名度,進而達到經濟發展、青年回鄉、文化傳承等目的。

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業館02.jpg

泰武是典型的山地鄉,居於大武山之間的谷地,其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上適合咖啡的種植,在日據時期引進質量較優的阿拉比卡種咖啡;
在居民重視水土保持、生態環境與產業共榮下,提高生豆產量及單位面積產量,推廣有機生產與生產履歷概念,提升台灣咖啡烘焙技術,
開發多樣化的咖啡相關產品,將「泰武咖啡」品牌化經營。

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業館05.jpg▲蜜處理之咖啡豆

103年6月開始經營咖啡館,專售在地出產的咖啡,也讓7年級生李宗儒,有機會返鄉行銷最愛的咖啡。
李宗儒與同事著手建立泰武咖啡識別,要讓更多人品嚐到「水果香氣中帶著甜味的後韻」,像屏東陽光般溫暖的原鄉咖啡。
((這館內真是臥虎藏龍,除了李宗儒專案管理,還有一位留英博士返鄉、助族人打響名號的華偉傑

這日就是由李宗儒為我們講解「咖啡如何評鑑」和進行「手搖咖啡香,烘培DIY」,
在視聽教室說明「第六屆屏東咖啡評鑑會暨第二屆屏東咖啡烘焙賽」,
下午就讓我們利用精緻手烘陶壺體驗各種烘培程度,所呈現的咖啡風味。
((說明飲用泰武咖啡對身體的好處,指導我們一起烘焙咖啡豆,感受不同的樂趣。

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業館03.jpg

1.依比例配置好的生豆,這已經是日曬過後的咖啡豆,將之倒入經過設計的陶壺。
2.先開火,在有節奏的左右搖擺雙手(不要上下搖晃,豆子會從上面的孔灑出來的),不要讓豆子定點停住,避免烘焙不均勻。
3.豆子在受熱一定的溫度下,會有一爆和二爆的聲音,聽到爆後的聲音接下來熄火,再來就是觀察豆子顏色,看個人喜好,要烘焙中淺焙還是深焙的口感了。
4.將倒出的咖啡豆,拿至冷卻機器吹拂,利用機器降溫,亦可把爆開的銀皮吹散。

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業館06.jpg

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業館07.jpg

再來工作人員,就會協助包裝裝袋,看個人要咖啡豆裝袋再放置3-7天,等內部水分微微蒸發掉;
還是要直接磨成粉做成濾掛式咖啡,口味會稍微有點差別,就看個人喜好囉。

呼應節慶,所以我們拿到的包裝袋都是應景聖誕節的喜慶紅色,另外他們也有萬金聖誕季的限定版咖啡唷!

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業館08.jpg

等「手搖咖啡香,烘培DIY」告一個段落後,就是品嚐中淺焙咖啡和深焙咖啡的時刻囉。
就由部落貴族勇士杜博森為我們大家服務囉~
((他說他今年26歲,目前進修碩士中?重點是單身啦,有興趣的可以去館內認識認識他XD

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業館09.jpg

吉祥物-豆寶與豆妹
圓潤強壯的哥哥-豆寶,是產量稀少的圓豆(公豆),在精緻過程中烘焙成有醇厚度和迷人香氣的終身焙豆,不苦不澀且尾韻回甘;
在呵護中成長的妹妹-豆妹,則是正常型態的咖啡豆(母豆),是種明亮帶果酸的中淺焙豆。

日曬法的豆子最怕下雨了,這天下午天空不小心下了點毛毛雨,所以館內的人就趕緊把在外頭日曬的豆子都給搬進屋了。

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業館04.jpg▲泰武咖啡產品,有販售咖啡豆系列、濾掛系列、單品系列

結合在地原住民藝術與文化,將原住民的文化元素融入在包裝中,來這裡品嚐有機咖啡、
逛逛永久屋、泰武國小遊賞、認識泰武咖啡,更親近排灣族文化。

【VuVu祖母咖啡.泰小石板屋】
八十年的祖母咖啡夢,在孫輩郭茂源身上繼承、實踐,排灣少女堅持的咖啡夢,郭茂源將產自阿姆歷勒咖啡莊園的咖啡品種命名為VuVu咖啡,
並往大武山高海拔處續種,追求高海拔更優質品種。

他計畫將泰武聚落打造成百家爭鳴、文化與咖啡齊香、獨具特色風味的咖啡街,
而他似乎已經做到了,我們從容地在部落內遊走,不禁輕鬆的享受起這氛圍了。

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業館10.jpg

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業館11.jpg

泰武村部落排灣語「吾拉魯滋」意思為「擁有四個小社的大部落」的永久屋。
這天來「吾拉魯滋」看看傳統石板屋、聽聽著名的古謠,再來一杯品質愈發成熟香醇的泰武咖啡,真是愜意。

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業館12.jpg● 霧台咖啡,百合咖啡/民宿
地址:屏東縣霧台鄉霧台村岩板巷45-1號
電話:08-7902393

● 瑪家好山林|粉絲團
地址:屏東縣瑪家鄉瑪家村瑪卡札亞街23巷1號
電話:0937-478305

● 五餅二魚.食在唯一粉絲團
地址:
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中正路二段9號2樓
電話:08 799 3676

● 吾拉魯茲部落咖啡屋粉絲團
地址:屏東縣泰武鄉泰武村大武山一街7號(萬金聖母教堂附近)
電話:08-7837131
交通資訊:
 1.88東西向快速道路,潮州出口下交流道>往內埔方向>到內埔往萬金營區方向>於營區路左轉即可到達。   
 2.國道3號,下麟洛交流道接屏鵝公路往內埔方向>到內埔往萬金營區方向>於營區路左轉即可到達。


● VuVu祖母咖啡.泰小石板屋 地址:泰武國小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
關閉視窗

儲存至我的收藏

關閉視窗

新增收藏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