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1
 
カエデは真っ赤に染まる頃のみ人に愛でられる訳ではない。
楓葉不是只有緋紅之時才惹人憐愛。
 
微雨の頃にも、慕い甲斐のある。 
  

下雨的時候也,值得眷戀。


 
【073】1119(土)
 

今天又申請到了一個離宮參觀,
就是位於京都落北一帶,臨近比叡山的「修學院離宮」。
本打算維持一貫以腳踏車踩去的方式,但今天的雨實在是太大,最後坐了公車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2
修學院離宮道下車之後,在大雨中還要再走約15分鐘才會到目的地。
 
離宮一類的參觀設施都是必須向日本宮內庁申請才有得參觀,
通常也會設置免費的置物櫃讓大家輕便行走以免破壞景觀。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3
講解前有簡介的電視影片於休息室播放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4
等時間一到,就會由導覽員領著一團人前進,隨後會跟著警衛一名。
 
所謂的離宮(りきゅう)是指皇室在皇居以外設置的其他宮殿,
十七世紀‧江戶時代,由後水尾天皇指示、幕府建造的修學院離宮,
主要以上御茶屋(かみのおちゃや)、中御茶屋(なかのおちゃや)、下御茶屋(しものおちゃや)
三座庭園構成,
中御茶屋原是後水尾上皇女兒光子的朱宮御所,而後加上了上、下御茶屋,面積約有54萬平方公尺,
就是並非走馬看花的導覽路線,最少也需要90分鐘才能逛完一圈;
不過修學院離宮本非離宮,原為後水尾天皇的山莊,明治後成為離宮;
後水尾天皇是桂離宮建造者智仁親王的外甥,
因為德川幕府於背後弄權,無權又無奈的後水尾天皇只好將心力放在藝文之上,造了修學院離宮,
而一開始就沒當成天皇的智仁親王則寄情於桂離宮,
於是這兩大位於京都的離宮即成了王朝文化之下的既優美又哀戚的產物。 
 
跟著導覽人員走進修學院離宮,來到苑池一帶後,可發現周圍種植了不少楓樹,
而我來的時候正逢楓葉季初期,不時可以看見紅葉芳蹤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5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6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7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8
走著走著,雨慢慢轉為較沒那麼討人厭的微雨,
而雨景中才能瞥見的獨特美感,讓我實在無法心繫隊伍秩序然後被警衛瞪。
 
不過當天也有很多背大砲的大叔陪我一起被瞪就是了。
  
穿越苑池後來到的是壽月觀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9
此處是用從苑池挖起的土墊出的茶屋,至於壽月觀三字則是後水尾天皇宸筆,
接著穿越一之間、二之間、三之間,就能走到下御茶屋的出口‧東門
穿出東門,馬上可以看見大雨中連結各御茶屋的松並木道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10
與北山、冬山、御茶屋山的重巒疊嶂。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11
人造的空間設計卻宛如自然形成般清新開闊,雖是皇室建築,但庭園設計沒有想像中奢華
錯落的農田可是後水尾天皇刻意保留田原色彩的部分,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12
只有奢華的松並木道是明治之後後人加上的景致。
 
接著進入中御茶屋,隱隱約約能瞥見層層傘間樂水軒與客殿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13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14
據說修學院離宮客殿內的霞棚和桂離宮的桂棚、醍醐寺三寶院的醍醐棚並稱天下三棚,
聽是這樣聽,但我連著上次桂離宮的參觀,彷彿都沒清楚望見上述前兩棚XD
不過一手手機一手單眼一手傘還有一手防著被別人用傘插我整個忙不過來,
中御茶屋就這樣好像跳過很多東西的走馬看花掉了。
走上上御茶屋前的坡道,手機吊飾的吊繩還因雨濕透斷裂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15
還好我及早發現並撿了回來。
  
步上上御茶屋,海拔149公尺的鄰雲亭是離宮內最高的視點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16
亭內本身不花俏,但亭前的鴨川碎石地可相當搶眼,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17
是討人喜歡的鴨川紅黑石(又稱一二三石),在我看來就像是誤入為乾水泥的隻隻動物腳印點綴。
接著再抬頭一望,與四季旬彩相映成趣的簡單梁柱,連著雨絲,都顯得格外脫俗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18
往下眺望,浴龍池和大堰堤盡收眼底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19
據說以水池為中心的這處遊廊式庭園,池水引自比叡山的山水。
若不是雨中大霧,天氣佳時,除去前述提到的北山等處,就連京都市景、鞍馬山都能一眼望盡
如此開闊的視野使人心曠神怡,的確適合受德川政權打壓的後水尾天皇於此寄情抑鬱。
 
小心翼翼步下上御茶屋,映入眼簾的是與楓紅相映成趣的千歲橋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20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21
接著沿著浴龍池走,以楓木構成的楓橋處就是窮邃亭的所在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22
不曉得為什麼,走到這一段眼前的色彩更濃了
不如剛剛高處看霧的虛無飄渺,但窮邃亭一如其他茶亭簡樸,艷的果然是秋色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23
走過窮邃亭,經過萬松塢,進入的是以木製土橋接連對岸的中島部分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24從這裡其實可以輕易瞥見居高臨下的鄰雲亭,也可以看見簡樸雅致的中島橋墩,
但到此處隊伍已經被拉長成過分誇張的程度,因此我也無法好好拍張照,
只是在最尾端隨便的回瞥一張照片,
但當時在此令我震懾的環山湖景是早已沖印在腦海之中,
果然這種與大團人一同觀賞、並有警衛在後面催屁股的安排對應該愜意欣賞的庭園來說,
是相當可惜的敗筆。
 
「…明明美的這麼過分的。」
 
然後我們被送往東門,離開了修學院離宮。
不知道頭回了幾次。
 
 
離宮一類的參觀設施都是必須向日本宮內庁申請才有得參觀,
但大多數人嫌麻煩或聽不懂日文就不會安排這類行程。
只是在走完一遭後,深深覺得此處就算是鴨子聽雷也罷,只要你是明眼好腳人,真的該來走一遭。
 
這是我在滂沱大雨的天下參觀後都有的感想,
即使遠,即使不便,更即使又滂沱大雨一次,
若哪天得再申請再走一遭
【京都073】雨音に修學院離宮,落北,修學院離宮,楓葉,下雨,後水尾天皇,德川幕府,江戶時代,賞楓,庭園,腳踏車-1
我一點也不會排斥。 
 
故鄉的台北在這個季節是雨城,異鄉的京都在這個季節雨下得好美好難得。
這種看見雨非但不頭疼可能還有點眷戀的日子,還有286天。(完)
 

 
 
● 參觀資訊
  
修學院離宮 http://sankan.kunaicho.go.jp/guide/shugakuin.html
 

檢視較大的地圖
 

 交通方式 叡山電鉄 修学院駅下車 徒歩20分
     市バス 修学院離宮道下車 徒歩15分


 参観時間 午前9時,午前10時,午前11時,午後1時30分,午後3時

常見問題 Q&A »

  • 修學院離宮是什麼?

    修學院離宮是皇室在皇居以外設置的其他宮殿之一,位於京都落北一帶,臨近比叡山。

  • 修學院離宮的主要景點有哪些?

    修學院離宮主要以上御茶屋、中御茶屋、下御茶屋三座庭園構成,還有壽月觀、浴龍池、窮邃亭、中島橋墩等景點。

  • 修學院離宮的參觀時間是什麼時候?

    修學院離宮的參觀時間為午前9時、午前10時、午前11時、午後1時30分、午後3時。

  • 修學院離宮的交通方式有哪些?

    修學院離宮的交通方式有叡山電鉄修学院駅下車徒歩20分和市バス修学院離宮道下車徒歩15分。

  • 修學院離宮的特色是什麼?

    修學院離宮的庭園設計沒有想像中奢華,而是以自然形成般清新開闊的人造空間設計為主,並以楓樹、鴨川碎石地等景觀為特色。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
關閉視窗

儲存至我的收藏

關閉視窗

新增收藏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