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28桃園-基國派老教堂

180128桃園-基國派老教堂,桃園,打卡,拍照,IG,復興,北橫,基國派老教堂,基國派教堂,秘境-1

以前騎單車時,總會有車友提到"基國派教堂",也看過許多車友騎到教堂的照片,只是自己一直沒能親自完成這條路線。

今天,原本以為桃園的天氣應該還可以,所以來到北橫公路,雖然設定好的景點沒去,但也意外讓我來到了基國派老教堂。

基國派老教堂是座位於桃園市復興區三民里的教堂建築,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教堂之前身為三民長老教會教堂,該建築興建於1963年12月15日,乃是當地讀法阿(TUBA)部落信仰中心。

教堂建造之初,由孫雅各牧師提議推動,黃榮泉傳道設計;以「通往天堂」的概念設計教堂入口,並集讀法阿部落信徒之力,特別從離教堂數公里處的蝙蝠洞河岸一帶鑿取石材,再由自北投聘來的打石師父建造砌成。

黃榮泉牧師設計以雙層石壁,石牆石塊間再以水泥和鋼筋補強,以強化結構強度,並均衡石塊厚度不一的問題;其頂上之十字架為黃榮泉牧師親手打造,至今仍保存良好。

讀法阿部落內因信眾越來越多,教堂空間漸感不足,族人於附近另建新堂,老教堂與周遭土地旋即被變賣。桃園縣文化局發覺其具文化保存價值,經王姓地主同意後進行重建,使其轉變為當地泰雅文化的中心,並同意九年之內經營方式不變。

以上資料摘錄自維基百科

建於民國52年,做為啟蒙與教化泰雅原住民的起點,「基國派老教堂」是一個相當有特色的建築,教堂座落於讀法阿(Tuba)部落內,是當時的部落長老發動族人自動自發所興建。

原本教堂屋頂採竹材興建,但因當時的防腐技術不足,五、六年後教堂就失修損壞,爾後在美國傳教士孫雅各牧師的建議之下,改採用蝙蝠洞一帶的溪河岸石興建,造就成今日堅固又有特色的樣貌。
 
設計師以「通往天堂之鑰」的理念設計,「基國派老教堂」的圓形拱門入口乍看就像是鑰匙孔一樣,而上頭的十字架則由黃榮泉牧師選擇鋼筋混泥土材質打造,線條造型細膩,屹立頂端五十年。
 
老教堂曾因年久失修沒了屋頂,淹沒在荒煙蔓草中,但透過當地文化局的修復,「基國派老教堂」重新加上了屋頂,且入選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獨特的造型與週邊的自然環境,相當適合旅客拜訪。

以上資料摘錄自玩全台灣旅遊網

180128桃園-基國派老教堂,桃園,打卡,拍照,IG,復興,北橫,基國派老教堂,基國派教堂,秘境-2

從北橫公路轉進桃114(基國產業道路),這一路上坡也是蠻有挑戰性的單車路線,只可惜我的單車現在只剩下買便當的功能了...(突然又燃起單車魂...)

第一眼看到教堂時,覺得這是一棟很美的建築,每塊大小不同石塊組合的牆面也有種不一樣的美感,整個教堂看起來就是非常堅固,再加上後續若有細心維護,應該可以保存得非常的久。

現場只看到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基國派老教堂",好像就沒有再看到其它的導覽說明告示牌,或許是有的,可能是我疏忽沒有注意到,但是我相信應該有不少人客來到現場後,可能都會脫口說出:「只有這樣子而已?」其實我自己也是如此,覺得現場環境缺少整理,顯得有點淒涼。之後回來爬文,看到以前現場的照片,整理的非常漂亮,沒有任何商業氣息,只有一種讓人身心靈完全放鬆的感覺。

180128桃園-基國派老教堂,桃園,打卡,拍照,IG,復興,北橫,基國派老教堂,基國派教堂,秘境-3

一座"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的基國派老教堂,不一定要注入商業活動,也不用成為"台灣秘境"吸引一窩蜂拍照打卡的人潮,只需要好好的規劃,讓教堂繼續傳承下去,成為當地族人的一個精神指標和休憩場所。

180128桃園-基國派老教堂,桃園,打卡,拍照,IG,復興,北橫,基國派老教堂,基國派教堂,秘境-4

如果各位人客行經北橫,若有興趣的話,可以抽空前來看看。

常見問題 Q&A »

  • 基國派老教堂是哪一個部落的信仰中心?

    基國派老教堂是當地讀法阿(TUBA)部落的信仰中心。

  • 基國派老教堂的建築特色是什麼?

    基國派老教堂的建築特色是圓形拱門入口,上頭的十字架由黃榮泉牧師選擇鋼筋混泥土材質打造。

  • 基國派老教堂曾經失修損壞,後來是誰進行修復?

    基國派老教堂曾經失修損壞,後來是桃園縣文化局進行修復。

  • 基國派老教堂是哪一年建造的?

    基國派老教堂建造於民國52年。

  • 基國派老教堂是哪一條路線的景點?

    基國派老教堂位於北橫公路轉進桃114(基國產業道路)的路線上。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
關閉視窗

儲存至我的收藏

關閉視窗

新增收藏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