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現在拜養殖、進口魚卵與急速冷凍之賜
#4 一年到頭都能製作烏魚子,四季都看得到烏金傳奇
#5 往年的冬至前後,大批烏魚洄游至西南海域時,時值最適合產卵的狀態
#6 烏魚體內盈飽的烏魚子,為漁民帶來可觀的財富
#7 只要魚穫豐收便能過好年,因此又有「烏金」的美譽
#8 臨海的雲林口湖製作烏魚子歷史悠久
#9 尤其在冬季烏魚繁殖期前來,都能看到家家戶戶曬烏魚子的場面
#10 放眼所及皆是澄黃色彩,相當壯觀
#11 不過近年由於野生烏魚捕獲量銳減,大多改以養殖及進口野生魚子(巴西、美國等地)取代。
#12 雖說整年都能製作烏魚子,曬烏魚子的景象終年不歇,只是產量還是以冬季居多。
#13 口湖從1990年代開始投入烏魚養殖,如今養殖面積達400公頃以上。
#14 由於烏魚養成至採卵需要2、3年,對漁民來說投資成本極高,但品質相對穩定。
#15 業者表示目前台灣烏魚子以養殖與進口為主,野生的數量甚少,價格也較高昂。
#16 烏魚子製作工序多,魚卵經過綁線清洗後,用鹽醃漬並以板壓方式塑形。
#17 鹽分加上板壓重量使魚卵釋出水分
#18 過程需精算時間避免烏魚子過鹹,或流失太多水分影響口感。
#19 再將烏魚子以清水脫鹽,便能置於陽光下開始5~7日的曝曬歷程。
#20 日曬過程中,還得留意過曬變黑、變乾影響賣相口感。
#21 雖說烏魚子也可用烘乾的方式,但耗電之外,口感也較乾
#22 天然的海風 + 日曬 才最讚
#23 烏魚子大軍
#24
#25 要適時的翻面
#26 曬烏魚子需 5~7天,每天約需翻面 4~6次
#27
#28
#29
#30
#31
#32
#33 朋友說 : 很像咖啡豆
#34
#35
#36
#37 抵達時~ 接近黃昏
#38 陸續收入室內
#39
#40
#41
#42 原來壓在板子下的布,是收起來的時候的隔層
#43
#44
#45
#46 不一會兒功夫收光光
#47
#48
#49
#50 這角度看像熱狗
#51
#52 老闆開玩笑說 : 你們這麼愛拍,通通收起來,不給拍了~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打擾你們工作真不好意思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成品製成後約可保存一年,愈新鮮口味愈佳
這次只遇上曬的場面,認識更多制程請連結 → http://www2.mtjh.kh.edu.tw/~cyber9303/make/e5403.htm
口湖是典型的農村,在蚵寮周邊除可見到曬烏魚子的場景外,沿鄉間小路隨意遊走來到萡子寮,還有紅磚老房群聚出的傳統風情。無論漫步其中或騎著單車晃過,都是迥異於城市的急促壓迫、最真實自在的農村感受。
成龍濕地也因多年來自然發展、生態愈趨豐富,成為賞鳥的熱門景點。除了濕地的美麗水色,每年舉辦的藝術節,也留下許多結合地景的創作裝置,像貨櫃藝術「野鳥民宿」,以畫框或窗戶的概念,
提供人們一個觀看濕地的角度視野,相當有趣。
~ 順路遊 ~
萡子寮。雲林四湖
http://blog.yam.com/garfield_cat/article/179320892
美人樹~ 虎尾
http://blog.yam.com/garfield_cat/article/83698908
口湖-成龍溼地與夕陽景觀公園
http://blog.yam.com/garfield_cat/article/75699017
陌生鄉鎮小旅行
http://blog.yam.com/garfield_cat/article/74742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