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日風和日麗的函館市,這天清晨如氣象預測般烏雲籠罩,疾風勁如颱風;一陣大雷雨,作為今日行程的序幕,所幸這場急雨只維持半個多小時。趁著雨停之際,拖著所有家當行李前往函館駅,原本想看看有無機會拍到昨天那群上班族,可能因為這場不小的雷雨讓原本都在外面等待的人躲到了其它地方。在雨停之際,再次和藍天白雲再次相逢~
告別了函館,即將搭乘JR特急遠赴登別。兩個半小時的路程,看盡沿途各種鐵路風景,穿過了原野,臨近著大海,火車旅行又是一種不同的樂趣。
抵達登別駅,門口就是登別溫泉守護神的雕像-湯鬼神,歡迎大家的光臨,但真正的溫泉區還得從車站門口轉乘接駁公車。
在規劃行程初期,JR特急於11:27抵達登別,立即要趕上11:40的接駁車,多少會擔心轉乘時間只有短短的13分鐘,其中有個環節出錯就會錯過接駁巴士,必須再等半個小時。實際上...北海道JR的誤點機率很低,登別駅的規模差不多如同台灣的香山站大小,在此下車的旅客也是少數幾人,因此從下車走到站外的耗時不過是三、五分鐘,親臨登別時,才覺得自己多慮了!
將轉乘巴士時間與登別駅到開時刻做個對照,這些接駁車絕大部份是配合JR列車抵達的貼心設計,蒞臨登別溫泉的遊客不需浪費太多等待的時間就能前往,JR列車是否能準點反而成了接駁是否順利的關鍵。
台灣的觀光發展、交通及戶的能力還是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遍佈全台灣鐵路線的台鐵能否比照日本JR的準點率,同樣是左右了各種接駁轉乘的成功率。事實上,因誤點導致銜接不上自家列車的狀況仍是層出不窮。綜觀而論,台鐵現今列車密集度、列車車種、停靠站數、乘客量、民眾、旅客及用路人的乘車與用路道德觀...等外部因素,是難以像日本一樣,實現站站均準點的高標準。
在固定的路線容量下,又得同時滿足5~10分鐘一班通勤區間車、1小時至少1班長程對號車的需求,讓台鐵失去路線彈性運用的空間,一旦路線發生異狀就立即造成連鎖反應。那日本呢?沿途觀察這次旅行主要搭乘的「函館本線」 (札幌-函館約320 km),主要城際列車-北斗特急大致間距約1至1.5小時,由札幌及函館對開,與台鐵相去不遠,最大的差異在於通勤性質電車密度,尖峰時段1至1.5小時 離峰甚至完全停駛。
畢竟JR鐵路是公司性質,營運必須以「盈利」作為考量。換句話說,路線空間幾乎完全由特急列車在運用,再者,特急列車的停靠站不多,每個停靠站下下車的乘客量更是有限。倘若台鐵若能比照相同的行車模式,準點率勢必是大幅上修,但這是現今、未來都不可能實現的事。
中午時分抵達了登別溫泉區,還沒有到飯店check in時間,先將行李寄放櫃台,再前往這次來登別的重點-地獄谷。很幸運地,地獄谷的紅葉已達見頃狀態。
不穩定的天氣依然延續到此地,這是一個雲比太陽還多的天氣,多雨時晴,但也驚喜地下起冰霰。錯過今年初台北降下冰霰的奇景,能看到天降碎冰不斷在身上舞動著,多少有些新奇感,卻也苦了自己;只為了完成高畫素的寬景影像,當遊客紛紛走避,獨留自己在雨中、霰中,等待下一刻的天晴。
地熱散發裊裊白煙,撲鼻而至的硫磺味,還有陽光,讓樹葉映出那層疊的色彩。這一待就是兩個小時,完全忘了地獄谷內還有棧道,可以接近地熱帶一望。
從登別溫泉區至地獄谷間,走過鳥居後的台階就是湯澤神社;矗立在台階旁是一棵金黃、卻依然茂盛的楓樹,令我再次留下了觀望的腳步。嫚妙的樹型竟是如此迷人,再加上萬綠中獨特的色調,更顯得嬌豔灑脫。
【地獄谷-鬼火の路 縮時攝影】
四個小時,能走的地方相當有限,冬天的天色總會在不知不覺下漸暗。
夜的地獄谷
唯獨木棧道在黑暗的山谷中將點起一道燈路,看到登別觀光協會的介紹,此景名為「鬼火の路」,屬於地獄谷全年度的夜間活動。
點燈時段:每晚 日沒~ 21:30
當初看到登別觀光協會海報的介紹,一直以為要覆上白雪才能獲得此景;來到了地獄谷後,恍然大悟,看似如雪之處,實為不毛之地,豐厚的地熱資源之處,終年難沉積冰雪。
這一夜氣溫已降至0℃,空盪的山谷就只剩下我一個人,偶有其它與我一樣充滿好奇的觀光客,與我擦身而過,但還是無法改變這的寂寥。然而冷到不聽使喚的手腳,連換相機鏡頭都顯得十分遲鈍,器材還沒趕得急收,巴不得能趕快回到旅館避寒。
這晚住的是滝本溫泉旅館,雖是登別溫泉區裡經營相當久的旅館,沒有奢華的花費,環境卻也十分舒適;自助式的晚餐配上一杯白葡萄酒,再泡暖呼呼的溫泉一解全身痠痛的疲憊,深感這是冬季限定的旅行所能擁有的悠閒享受。
----2016.10.20 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