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舊禮拜堂安靜典雅
#2 有一陣子常常路過,卻不曾停下來。
#3 從側邊通道可以走到新建築
#4 午后的陽光在牆上無聲的喧鬧著
#5 後半部是紅磚牆,不規則的凸出,增加視覺效果
#6 辦公室由這裡進出
#7 趁著光線好先拍外面
#8 外型像是「停在山上的方舟」,表面用銅片打造
#9 隨時間慢慢變色,彷彿歷經時光淬鍊,方舟逐漸成為神的殿堂
#10
#11 也是一種方舟的概念
#13 遠遠看以為是玻璃圍幕牆,聽了介紹才知道是銅片
#14 過馬路時發現... 印度紫檀樹又默默開花了
#15 整排都是,可惜開花速度不一樣
#16 佈告欄
#17 這排樹是下垂生長,像一把把的傘,不知道是什麼名字
#18 光是建築物的生命
#19 準備到裡面去囉
#20 這個開放空間讓人覺得很舒服
#21 挑高設計,引光引風
#22 光影畫
#23 要參觀內部要事先預約喔
#24
#25 在這兒拍光影
#26 有人來問貓 有預約嗎 ? 當然沒有...
#27 他看透貓的心思,熱心的帶貓到聖堂拍照... 感謝呀~~
#28
#29
#30 最後的晚餐
#31
#32
#33 實木結構集成材散發自然的木頭芳香,自然地流洩其中,有如神的靈運行在其中。
#34
#35
#36
#37 三樓的教室也是大量使用玻璃
#38
#39
#40 清水磚雙層牆的深窗構造,可遮陽避雨
#41 有生命的銅板材料,隨著當地的氣候變化溫濕度調節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準備離開時... 雲更漂亮了!再拍 ^_^
#73 透過不規則跳數整磚的凸磚陰影設計,讓建物表情與不時推移的光影產生不同變化
有如造物者,透過紅磚音樂盒訴說福音。
#74 回到舊堂
#75 雲在天上開運動會
#76
#77
#78
#79
#80
#81
#82
完整照片 http://album.blog.yam.com/garfield_cat&folder=10752170
座落地點:台中市東區忠孝路288號 / 建成路 783號
面積:
基地面積/1,833㎡,建築面積/1,056㎡,總樓地板面積/8,356㎡
層數高度:
層數/地下二層、地上五層,高度/25.2m
設計時間: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
施工時間:2011年10月至2015年4月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忠孝路教會
成立於1957年,位於台中市市中心後火車站附近,在地信徒多為公教人員或是工廠員工。教會經濟並不十分寬裕,惟仍積極投入災區救助與弱勢扶助工作。
有感於對社區及災民持續關懷和心靈重建的重要性,在2000年6月成立社區關懷中心,並接連成立長青學苑、安養中心老人事工、弱勢家庭課後輔導等。原有舊禮拜堂安靜典雅,惟空間不敷使用,且新舊堂區被原有建物分隔,四周圍牆高築,降低居民到教會的參與機會。為符合教會社區關懷的使用型態,滿足空間使用需求,遂決定建堂,期能成為社區福音中心。
在配置上以舊有忠孝路入口為起點,延伸既有中央景觀綠廊與新堂區串聯。舊入口寧靜安和,附近為學校及幼兒園;新入口在30米建成路上車陣喧囂,走在中央綠廊,量體由低至高,空間由靜而動。利用兩側多孔隙的開放空間,與鄰里巷弄連接在一起,居民得以自由的進出教會,來交談、停留、聚集參加各種活動,真正實現無牆教會,成為社區的福音中心,常民的精神性聚集場所,與常民生活真實的結合。
認識更多關於這座教會建築 http://solomo.xinmedia.com/archi/22548-AMBi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