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桃園大溪私房景點旅遊時,圖文>>http://blog.yam.com/box1817/article/129994396
順道走訪了附近的大溪老茶廠。
大溪老茶廠簡介:
大溪老茶廠,起源於1899年日本三井合名會社來台開拓茶園,在1926年於大溪水流東地區興建新式機械製茶工廠,即當時的角板山工廠,後於1946年改名為現在為人熟知的「大溪茶廠」。在當時台茶興盛,外銷歐美達到巔峰,將茶奉為「黑金」的年代裡,大溪茶廠在台灣早期製茶產業中,十足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奈1956年一場大火,茶廠幾乎付諸一炬所幸當年老蔣總統在前往角板山行館時,途中路經卻不見原本熟悉的茶廠,詢問原委後,下令工兵全力協助重建下,才得以讓這片寶貴的歷史遺產留存至今。
進入茶廠,一樓中間是陳列處及販賣部
茶廠裡每日都有奉茶供遊客自由取用,每天的茶飲以茶廠提供為主
來自雲南秘境的優質大葉種曬青毛茶,滿滿牆面推疊559片,獨特的文化氣質,傳承昆明茶廠經典人工發酵技藝,隨時間磨去了生茶的苦澀,漸而轉化為陳香甘甜,醇綿韻濃的滋味,長飲不疲。
1樓販賣區,展售各式各樣茶品、茶道具。地板保留著台灣舊有的磨石子地板。
往販賣區的右側走,則為時光隧道,展示著茶廠歷史文件。乾燥機上方,是通往萎凋(茶葉風乾)槽的天井,四周可見熱風熏黑的歷史痕跡。
再往內走,還可見製茶區保留著磨石子地板,並展示著6台有百年歷史的揉茶機。
順著園區參觀方向行走,來到戶外,可以往二樓參觀
從二樓鳥瞰靜水池
茶廠二樓緃橫交錯的老檜衍架,共計151支,其運用榫頭及力學結構,在視覺上有種撼動人心的美。
在攝影社群中快速竄紅、鄰近桃園慈湖的大溪老茶廠,有悠遠的歷史和份量。這裡的光影,怎麼拍都好看!
為使室內萎凋區的空氣有效對流,於二樓南北向牆面各設有四座風扇,能將室外空氣抽進來產生對流。
一樓的左側,是茶書屋區
以4面建築體圍繞著偌大的"靜水池"是許多遊客最喜歡的地方,無論從哪個角度往靜水池望去,都有不同的美感。
放映室裡,播放茶廠的導覽影片,一張張彩色的鐵椅,讓簡單的空間有了亮點。
大溪老茶廠位在大溪慈湖附近山上,是一棟磚造混合檜木屋架的茶葉製作工廠。建築外觀為日人參考印度大吉嶺茶廠所建,走進門則融合日、台建築風格。空間設定涵蓋製茶、餐廳、門市、茶圖書館、茶屋、多媒體室等,轉化為自然農法意識結合觀光工廠的概念綜合體。
大溪老茶廠
路線2:北二高南下三峽交流道出口,北上三鶯交道流出口至大埔依左前方台七乙線行駛往三民方向,約十五分鐘即可到達『大溪老茶廠』。
路線3:搭乘台灣好行小烏來線(逢假日行駛)於大溪老茶廠站下車即可抵達。